「新的技術層出不窮,價值流還是商業的本質,你能不能讓價值流快速流動?商業的本質其實沒變,關鍵是我們對於商業本質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前阿里研究院副院長、現任天貓產品技術部供應鏈總監游五洋今(27)日在《數位時代》未來商務展趨勢論壇中說到。
目前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有7.1億人都是上網人口(每日平均在線時間超過1小時),相當於中國有51%人口都在互聯網上,帶來的商業可能很大。過去「互聯網+」改變傳統行業,顛覆例如打車、裝修等垂直領域,這些距離消費者越近的行業,在線化程度越高。
C與B關係的轉變
過去互聯網+孕育很大的的機會,這在現在、未來都還會持續發生的,但另一方面,這改變了商業關係裡很重要的C跟B的關係。在這樣的脈絡下,讓傳統企業面對客戶時會覺得茫然,為什麼消費者越來越陌生、東西買得少了、為什麼不喜歡了?
從互聯網商業的實踐去看,要怎麼進一步洞察消費者需求?游五洋認為,從供應鏈的角度,為了滿足C端碎片化、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B端必須具備快速反應、柔性化供給的能力,「不是提高產能,是對需求的敏感性。」
在他看來,目前有兩條捕獲C的路徑。第一,用大數據洞察消費者。像是現在的RTB實時競價廣告已經相對成熟,全方位的打標、對消費者進行洞察,像是阿里巴巴自己也有提供大數據的營銷服務。
不過,這還是停留在由企業洞察消費者的階段,游五洋提到的第二點,則是「消費者社區」概念的興起,例如,現在的網紅所帶動的「消費者社區」就是一環,網紅將陣地設在微博,透過建構一個消費者社區,讓商家、客戶在裡面進行高效、高頻的互動,包括為消費者選款,進行精準行銷等。這樣新模式的興起,不像過去企業要了解消費者,還得透過調查,「這時候C跟B連成一體,這是產銷合一、很高級的一種型態,相當於客戶、品牌商一起創造價值。」
阿里巴巴為什麼談新零售?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定義今年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元年,阿里巴巴為什麼談新零售?
「新零售重構人、貨、場的關係。」游五洋說到,2020年,中國網路零售市場總額會達到10兆元人民幣,但線下還有非常大的市場,現在阿里巴巴就對於實體商業有很大的興趣,例如投資蘇寧、收購銀泰百貨等。除了傳統互聯網公司開始投資實體便利店,包括大型傳統零售業者沃爾瑪(Walmart)、華聯也都開始轉型。
新零售也催生出了新的「C2B」商業模式,游五洋認為,大家今天對C2B的最大誤解是侷限在訂製和預售,但C2B的要點其實在於「客戶驅動」,客戶決定賣什麼、賣多少、生產什麼?什麼時候生產?
游五洋認為,新零售簡單來說有三個概念。一,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做內容營銷,「體驗帶來的價值,是功能的十倍以上。」第二,數據驅動生產方式變革:將商業中的所有價值鏈都轉成數據化。第三,則是泛零售、零售的多樣化:例如過去的零售是以地理位置為主,現在是以人為中心,讓人走到哪、零售就到哪,像是你在酒店裡可以用二維碼買枕頭、在餐廳用二維碼買醬料等等。
「新零售,非要給他概念,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型態。」游五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