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與新創公司該如何面對未來快速變化的支付方式?今(27)日,VISA北亞區產品部總裁鄭道永在《數位時代》所舉辦的未來商務展中分享了他的看法。
未來商務三大趨勢:創新、體驗、物聯網
鄭道永分享,未來的「創新」將為發生地更加快速,由於技術更快速迭代升級以及將有更多的軟體開發者出現。根據研究預測,在未來十年內一台有如人腦的電腦計算處理器,價格等同於現在一台手機的價格。而在三年後的2020年,全球的軟體開發者將會增加近1/3,從1千9百萬增加到2千5百萬名。
另外,未來將會更加注重消費者的體驗,拜科技升級所賜,消費者將會對於企業所提供的服務期望升高,也同時對於「等待」的忍受度降低。根據研究調查,只要讓消費者等待時間超過兩秒,選擇放棄使用服務或是下載軟體的想法就會馬上浮現。因此,鄭道永強調,解決客戶的「核心問題」與「增加產品的價值」,像是減少繁複的申請手續、讓產品提供使用者效率等,將有助於提升消費體驗,進一步符合未來消費者的期待。
第三,物聯網會是下一步未來商務將需要拓展的新方向。到了2020年全球將會有500億個物聯網載具,以VISA作為支付為主的平台,這些都是未來VISA業務中欲連結的淺在載體,因為到了2020年將會有一半以上的商務模式都必須要與物聯網做連結,產生新的商業模式。
鄭道永也提到目前台灣行動支付的現況,根據金管會的目標,到2020年台灣的電子支付比率要從現在26%提升至52%。而台灣其實有電子支付良好的發展利基,因為在台灣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高達86.8%,而擁有的感應式讀卡機數量也高達10萬台。這些都證明了,台灣在電子支付這道路上能有快速拓展的可能性。
線上、線下的支付方式趨於混合
鄭道永表示,線上、線下的支付方式主要可以分成四種:
- 實體店面支付
- 線上購物
- 線上預訂後線下取貨
- 面對面交易,遠端支付
對於我們來說,前兩項較容易理解,像是傳統的實體店面支付與現代人常與用的線上購物。現在更出現了像是「線上預訂後線下取貨」,多半出現的服務場景像是速食店、咖啡店等,你能透過APP做訂購、付款,最後自行到實體店面取貨。「面對面交易,遠端支付」這可能對於坐過Uber的朋友們較不陌生,當你上車到下車抵達終點時,你不需要掏出任何一毛錢,遠端自動幫你完成交易支付,但你的服務或貨品是來自當下,換個場景來說,像是你能夠到超級市場拿取商品,但你不需要經過繁雜的結帳過程,可以「拿取就走」!遠端自動幫你完成交易的過程。這就是未來線上、線下交易與商品服務的分界將會更加融合應用。
面對革新趨勢,VISA如何因應?
面對未來更多複雜的支付場景,最主要的是確保使用者的支付安全,因此VISA積極開發「代碼化(Tokenization)」技術,目前已經使用在Apple Pay支付當中。代碼化技術,可以隱藏用戶的真實信用卡資訊轉而由限時代碼取代,降低被盜取的風險。
另外,未來的支付活動一定會更加趨向跨國化,因此制定出統一性的支付標準與製作規格認證對於VISA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確保VISA面對跨國的交易活動更加有效率的管理和使用。
最後一點,呼應最開始所提到的「創新」,面對無法預測的新創事業,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他一起成長,VISA展開雙臂,提供API開發平台,讓所有有興趣的企業或是欲結合支付的新創事業一同加入VISA的開發平台,提供「沙盒Sandbox」讓新創事業可以嘗試利用、自行開發。讓變化莫測的新創發展,VISA也能一同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