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尋常的上市路,替亞馬遜的成功揭開序幕

1997年,亞馬遜在以每股18美元在納斯達克證券市場首次公開募股(IPO),而讓亞馬遜屹立不搖20年的關鍵,或許可以從那不尋常的上市風格看出端倪。
2017.05.16 | Amazon

1997年,亞馬遜以每股18美元在納斯達克證券市場首次公開募股(IPO),20年後的今天,亞馬遜的股價已經到達957.97美元,逼近1千美元大關,若將股票分割的因素算進來,其股價至今已翻了近500倍。

不過在當時,很少人想得到,一間成立不到3年、連年虧損的新創,會長成市值超過4,600億美元的亞馬遜帝國,就連股神巴菲特也說自己看走眼,後悔當時錯過投資亞馬遜的時機。而讓亞馬遜屹立不搖20年的關鍵,或許就是20年前那不尋常的上市之路。

上市前不掩飾虧損,還告訴投資人「將砸更多錢」

從1994年成立至1997年IPO期間,亞馬遜共累計900萬美元的赤字。雖然現在許多新創上市,比起獲利能力,更強調的是用戶數和營收,但在當時,尚未獲利的公司想上市是相當罕見的事。

而更離奇的是,亞馬遜並未想要掩飾這點,還在上市申請表中非常坦蕩地告訴投資人,這個虧損在上市後還會再持續擴大,因為他們將繼續砸重金投資行銷、開發、技術、基礎建設等。還有一點也讓投資人跳腳:亞馬遜表示,他們將繼續補貼降低商品價格,這些都讓投資人最在意的毛利率持續減少。

Jeff Bezos
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在公司創立初期就設下不看短期利潤、著眼長期發展的政策。

在尋找投資承銷商時,亞馬遜也不是找知名度高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而是選擇由矽谷王子之稱的郭特隆(Frank Quattrone)所成立的DMG科技集團。

從現在看來,這些都只是亞馬遜著眼未來的佈局,且堅持不看短期獲利的策略顯然是正確的,然而種種不尋常卻讓亞馬遜在當時飽受質疑。不過,20年過去,在90年代的同期公司中、經歷網路泡沫化和金融風暴,亞馬遜是唯一仍然存活得很好的企業。想想看同期的雅虎、eBay、Netscape、AOL,就能了然於心。

那些因為早期投資亞馬遜而致富的人們

雖然亞馬遜的成功現在看似理所當然,然而在那個網路才剛出現的90年代,電子商務的概念還不太能被外界理解,也讓亞馬遜早期籌資的過程並不順利。

成立初期,亞馬遜創辦人暨執行長貝佐斯和他的家人自掏腰包投入約30萬美元、維持營運,但為了擴大公司規模,貝佐斯開始認真思考對外籌資,目標籌得100萬美元。當時,貝佐斯將公司估值設為600萬美元,但這樣的評估對多數投資人來說過於大膽,也讓貝佐斯足足一年時間才籌得這100萬。

在1995到1996年間,他主動拜訪60名投資人,最終只有22人願意投資他,每人平均投資3到5萬美元,並在那之後獲得上市前最大筆投資:來自凱鵬華盈的800萬美元,以亞馬遜13%的股權換得。

Jeff Bezos
爽朗、中氣十足的「哈哈哈」大笑,是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的招牌笑容。

作為亞馬遜早期投資人的西雅圖企業家湯姆.阿爾伯格(Tom Alberg)回憶,當時貝佐斯找上他時,心裡其實相當懷疑,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名實體書店熱愛者。不過,貝佐斯成功說服他了。當時,貝佐斯表示亞馬遜可以讓書店的年庫存週轉率達20次,相較於當時大多數書店僅有2.7次。更重要的是,貝佐斯不只是空談,還有很縝密的商業計劃,這點讓他印象相當深刻,也決定投資。

而據稱是除貝佐斯家人外的首位亞馬遜外部投資者尼克‧漢諾爾(Nick Hanauer),曾分享如何在投資海中發現突破性想法,其中的關鍵元素就是「創造價值」和「破壞創新」。如何將價值量化?他指出,只要看投資標的和替代產品的效益成本比就可知,效益包含了產品耐用性、產品速度和吸引力,而成本則是價格成本、物流成本和訓練成本,兩者相差10倍就算是突破性想法,「而亞馬遜比任何書店都高了10到100倍。」

其他早期投資人還包含創投機構Madrona、美國知名財務軟體公司Intuit創辦人史考特・庫克、微軟前副總裁帕蒂‧斯通斯弗、西雅圖股票經紀人艾瑞克‧狄倫等人。

終於,在1997年,亞馬遜以每股18美元的價格上市,雖然和其他科技公司相比規模並不算大,不過亞馬遜卻年年以驚人的態勢成長。而這些亞馬遜的早期投資人,隨著亞馬遜股價飆升,也搭上順風車成為百萬富翁。

若在1997年投資亞馬遜1,000美元,換算下來約持660股,以今(12)日亞馬遜每股961.35美元計算,價值高達63.45萬美元,投資報酬率高達63,349%。而該數字就算與其他科技巨頭相較仍是高得驚人,若在Google及Facebook上市時各投資1,000美元,投資報酬率分別約為2,164.78%和290.86%。

亞馬遜歷年股價
亞馬遜股價從1997年的18美元,至今(15日)已達957.97美元,若將股票分割的因素算進來,已翻了近500倍。
圖/ Google Finance

不過,想要在初期就看出亞馬遜的成長潛力,並非易事,除了對市場的敏銳,或許更需要的是看準創辦人的特質,以及勇於冒險投資。

美國紐約Ritholtz財富管理公司研究總監、部落格《Irrelevant Investor》作者麥可·巴特尼克(Michael Batnick)就曾寫下,亞馬遜的一飛沖天的表現,從現在看來似乎是很明顯且不可避免的,但這其實是一種偏見,「你必須要是某種類型的反社會人士、抽離任何人類情緒,才有機會獲得這些巨額報酬。」

貝佐斯的第一天哲學,讓亞馬遜不忘初衷、持續創新

亞馬遜今天有這樣的表現,絕對和20年來沒更換過的執行長貝佐斯息息相關。後悔自己錯過投資亞馬遜時期的巴菲特,也表示他當時太低估貝佐斯的聰明才智,才認為亞馬遜成功的可能並不高。

而在他的帶領下,亞馬遜不僅從零售業轉為市值第四大的科技企業,緊跟蘋果、Google和微軟;且在AWS業務成長以及Prime會員生態圈的建立下,營收已經連續20年有兩位數的成長,2016年的總營收達1,360億美元。不少分析師更預測,亞馬遜極有可能是市值達一兆美元的首批成員。不過,貝佐斯並不滿足於此,分析師指出,以高額支出聞名的亞馬遜,接下來將再針對影音、物流以及海外市場擴大投資。

至於利潤呢?比起當年上市前到處遊說籌資的年輕小夥子,貝佐斯現在顯然已經具有足夠的說服力,讓亞馬遜投資人近乎狂熱的追隨他的眼光,這也讓亞馬遜的本益比至今高達180倍,超過Facebook的43倍和Google的30倍。

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
如果你將每年的實驗成本加倍,你的創造力也會加倍。

現在再回看1997年的股東信,許多政策仍是亞馬遜至今依循的方向:「今天,電子商務為顧客省下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明天,透過個人化服務,電子商務會加速探索的過程。」到現在,貝佐斯每年的股東信,最後面仍會附當年的第一封股東信,提醒自己的莫忘初衷,「我們的理念始終如故,每一天都是第一天。」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