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食安危機學:沒有員工「被」扛責任
海底撈食安危機學:沒有員工「被」扛責任

對岸的海底撈成功地利用兩份公關聲明稿,挽救了品牌形象以及企業聲譽,甚至提升海底撈企業形象。

事情的發生起始於《法制晚報》的報導,指出海底撈在北京勁松與太陽宮兩家門市發現老鼠蹤跡與清洗設備積滿油垢發臭,是自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經營風暴。

在資訊通訊裝置盛行的時代,企業不僅無法透過品牌的建立獲取超額利潤,甚至還有可能因為各類大小不一的危機,短時間內便將過去苦心經營的心血抹滅殆盡,甚至可能喪失永續經營的機會。

雖是如此,仍有許多企業不僅對於品牌建立投注的資源不足,對於公關的重要性也較為輕忽,例如近期發生使用過期原料製造蝦味先、維格餅家竄改商品日期、塑化劑事件與毒奶粉事件等。

而海底撈食安事件是一個非常棒的在危機處理案例,值得台灣企業參考。

沒有員工被推出來扛責任

在報導刊出後的三個小時,海底撈的第一份聲明稿就出現在大眾的眼前(圖一)。

這份聲明稿讓人眼睛一亮的是海底撈一點都沒有要否認或辯駁的意圖,相反地,海底撈直接承認報導屬實。透過聲明稿,海底撈清楚地讓大眾知道,海底撈對食品安全衛生一直都很關注,沒有要推卸責任。

從聲明稿看來,海底撈事件中,沒有承包商出來揹黑鍋,也沒有員工「被扛責任」,一切都由管理階層與董事承擔。

海底撈一.jpeg
圖/ 圖一

資料來源:林建江

聲明稿明確地描述海底撈將採行的各項補救作為,同時也「邀請」大眾持續地監督這些作為是否有確實執行,並感謝媒體與大眾監督。

先不管這是不是動機不單純的文字遊戲,看完了這份聲明稿筆者的感想是,「這才是願意承擔責任的企業啊!」

企業辛苦建立的品牌每天都面對大小危機;危機發生時,最不該做的事情就是負責人神隱、透過關係要求媒體放棄報導,或是試圖利用各種手法轉移焦點。

相比台灣食安事件(可詳見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的廠商,總是推卸責任,失去經營企業品牌應要有的風骨,例如強冠企業的黑心豬油、英國藍花茶飲料殘留農藥與天良生物科技竄改標籤等。

「安撫員工」做法在網路上迅速流傳

事情還沒結束呢!兩個小時過後,海底撈第二份聲明稿出現了(圖二)。第二份聲明稿總共有七個要點,包含暫時關閉勁松與太陽宮兩家門市、主動對相關部門進行匯報、邀請消費者前往其他門市監督、與第三方合作夥伴共同找尋解決方案與海外門市的因應措施,以及最重要的「安撫員工」。

海底撈二.JPG
圖/ 圖二

資料來源:林建江

聲明稿中的七個要點都有相應的負責人,宣示海底撈解決問題的決心。與第三方合作夥伴共同找尋解決方案,也暗示海底撈其實一直都有關注這個問題。而安撫員工這點更在短時間內在社群網路上廣泛地流傳。

第二份聲明稿一出,不但讓消費大眾更進一步瞭解補救方案,也說明對兩家門市員工的工作保障,幾乎讓消費者完全忘記曾經發生過食安問題。

消費者幾乎忘記食安問題

PR News的編輯懷特(Ian Wright)曾經建議企業在面對公關危機運用五個C撰寫聲明稿,包括:Certainty(肯定)、Compassion(同情)Concern(關懷)、Collaboration(合作)以及Control(控制)。我們就用這五C檢視海底撈怎麼處理聲明稿?

首先是肯定(Certainty)。海底撈在致歉信開始就明確指出兩家問題門市,同也說明食品安全問題存在;未用個案作結,卻有效地限縮了風暴擴大。不過,僅是承認問題還不夠,海底撈也拉低身段鄭重道歉。

第二是同情(Compassion)。食品安全關乎顧客的身體健康,海底撈除了在信中明確地提供消費者在後續可以找尋相關處理資訊的來源,也透過事件處理通報這份文件提供相關負責人的資料以及公司對於這項議題的重視。不但充分展現對顧客身體健康的關注,也透過透明資訊讓顧客安心。

第三是關懷(Concern)。為了確實讓消費者感受到海底撈對於此事件的重視,除了一再感謝媒體揪出問題,也明確展現海底撈想解決問題的決心。

第四是合作(Collaboration)。除了所有海底撈門市都要進行相關整改外,海底撈也會與政府部門與第三方蟲害治理公司合作,另外,海底撈也再次邀請媒體與消費者共同擔任監督角色。

第五個部分則是控制(Control)。安撫勁松與太陽宮兩家門市的相關員工,讓員工確認自己的飯碗沒有受到威脅外,將責任歸屬為管理階層與董事會。筆者的這篇文章中:感動員工比感動顧客重要,我們從海底撈學到什麼?中所提到的海底撈管理思維「管理層感動10名顧客,不如去感動5名員工,因為受感動的5名員工絕對不止感動10名顧客!」這樣的理念在這份聲明稿中也再次被展現出來,海底撈的管理階層值得讚許。

過去世界上所發生幾次知名品牌的公關危機都顯示出,「完整地、快速地,以及真誠地告知大眾(…tell it all, tell it fast, and tell it truthfully)」才是解決危機的對策。例如80年代美國Tylenol止痛藥遭下毒的事件、90年代Intel處理器浮點數運算設計誤差事件與近期的韓國Samsung Note7電池爆炸事件等。

面對來自國內外市場的各類競爭者,消費者的手中掌握有關鍵的選擇權,如果企業在面對危機時無法完整、快速且真誠地處理與面對,失去市場佔有率是唯一會出現的結果。在建立品牌的過程中,提高顧客對於品牌失誤的容忍度,也是企業未來應該要多加關注的議題。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