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吧PChome!從UIUX就能看出PChome遲滯不前的競爭力
加油吧PChome!從UIUX就能看出PChome遲滯不前的競爭力

PChome受到蝦皮來勢洶洶搶市占的衝擊,網家的董事們詹宏志和何飛鵬都起身來連聲呼籲要為台灣最後的網路平台而戰,不能落入外資手裡。但是長期不知長進的本土廠商,值得舉著本土大旗保護嗎?

蝦皮並非小蝦米,母公司SEA集團(前身Garena)是網路遊戲為主業起家的東南亞最大網路公司,背後更是有騰訊富爸爸的入股,這場仗是一場「大東南亞」的戰爭,蝦皮面對的不只是台灣的PChome,還有東南亞第一大電商Lazada(背後則有阿里富爸爸撐腰),所以僅用台灣的視角來看不夠全面,這場融資燒錢戰真正涉入的大頭是騰訊、阿里還有亞馬遜在東南亞展開代理戰爭的縮影,只是蝦皮真正有主攻台灣。

電商龍頭偏安多年,終於遭遇國際化競爭

台灣電商龍頭偏安一隅多年,終於遭遇真正的國際化競爭。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蝦皮2015年進入台灣市場,但PChome的UI、UX被嫌超過兩年以上,Mobile端的悲劇由來已久,網頁版又醜功能又差,用十年前的網站在打現在的戰爭,我都懷疑到底有沒有做使用者的調研和分析?如果有的話為什麼不改?如果沒有的話那基本就是失職落後,本來就該被淘汰。

因為消費者會喜歡更好用的東西,否則裕隆也不會受國家保護這麼久還是不如外國品牌尤其網路沒有國界,許多人早就用滑鼠行動,點開淘寶天貓或日本亞馬遜下單了。

如果PChome有跟上時代給顧客更多的選擇、更好的服務與使用者友善的介面、實惠的價格,加上現在大力支撐PChome的快速到貨,其實可以大幅降低消費者註冊用其他平台的誘因。

網家股價.png
網家受到外部競爭的衝擊,股價已經腰斬再腰斬。
圖/ IEO國際經濟觀察

蝦皮燒錢補貼運費以及抽成是打響這場大戰的關鍵,但是真正的核心是PChome老大心態,一覺醒來才驚覺世界已經改變了,而自己的網站體驗還停留在十年之前。不信你可以測試PChome的網站。電商成功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品項多、容易找到想要的商品、以及便宜實惠的價格再加上快速運費低廉的物流。

很多人說,PChome落於下風的原因UI佔很小一部分,但筆者卻覺得從UI的不改進,就可看出PChome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忽視使用者經驗的問題。這麼明顯的問題都可以忽視,更別說在行銷端、2B與2C的客戶端關係維持。如果PChome有持續改進,消費者才不會變心去另一個平台購物。

這就像Amazon打趴Ebay的原因,產生黏性後客戶就不願去別的平台下單,除非價格差異太大才有誘因。PChome若只輸在價格就算了,偏偏除了物流速度之外,其他幾乎全輸,被打到趴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PChome的UI、UX被嫌超過兩年以上

我們隨便舉例就能看到很多無視使用者經驗的例子,筆者隨便搜尋「平板」這個字,竟然能在前六個結果清一色看見沒有貨的商品,PChome後台在搜尋結果去掉沒庫存的商品難度有多高?左欄的分類filter基本上也是反人類的設計,什麼?你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設計?

PChome介面.png
圖/ IEO國際經濟觀察

我們就拿個天貓(對比PChome)和蝦皮(對比露天拍賣)來比較看看,一眼就能看出設計的差距。電商講究的是轉換率,進去看到商品的人有多少人會下單,如果光是找到商品的難度就已經比別人高,更別說商品價格還比別人高,你就只剩下物流速度可以比拼。UI的投資不需要像運費補貼大燒錢,就能夠大幅提升使用者經驗。

同樣在天貓Tmall首頁搜尋平板,你可以看到天貓有思考使用者的需求。搜尋平板的人下決定的關鍵就是品牌、規格以及價格,filter的設計就是將使用者最常使用的品牌、螢幕尺寸和容量大小等給使用者篩選,若想要更細的就再點更多。

PChome的網站明顯就是像倒垃圾,把所有沒整理沒順過邏輯的東西一次塞給你,你如果有點開過PChome左邊的filter就知道我在說什麼,大家可以去試一試什麼叫做反人類的設計。


消費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PChome上的購物體驗就是除非很精確地知道什麼東西,可以用完整的關鍵字搜尋,否則PChome網站很難逛,尤其又有沒庫存的商品出現,增加消過濾的時間成本,這對電商網站的轉換率是有顯著影響的。

天貓介面.png
圖/ IEO國際經濟觀察

電商網站的優化是持續的,但若看PChome的網頁版,還不說手機版的悲劇了,這些年來有哪些與時俱進的變化?

PChome面臨存亡危機的根本

「放著爛」就是PChome面臨存亡危機的根本,燒錢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PChome有地主優勢應該能夠更接地氣、更靈活地面對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燒得有效還能夠擴大基礎,偏偏PChome沒有,呈現政府網頁般的官僚和無力,不淘汰你還要淘汰誰。

接著看到C2C的蝦皮,搜尋平板時前幾個結果並非平板電腦本體,而是賣得好的平板週邊商品,但是網頁上方馬上就有明確的分類filter讓消費者快速點選需要的商品,左邊點開也有更進一步的分類資訊,PChome和蝦皮的差距就在這些細節裡,雖然不大卻能夠影響到消費轉換的順暢度。但朋友啊,那是你還沒看過真正該對標的露天拍賣。

蝦皮購物.png
圖/ IEO國際經濟觀察

說實話我已經十年沒碰露天了,除了醜、難用以外沒什麼好說的,不過隨意評測一下就發現還是始終如一的悲劇。你在露天搜尋「平板」就會得到下面這個畫面,filter在非常不明顯的左邊下方,第一個竟然是母嬰商品分類,第二是女裝,真正是平板的分類在截圖沒截到的地方,你他X的是在跟我開玩笑嗎?

露天購物.png
圖/ IEO國際經濟觀察

好吧,講到這裡已經快吐血了,有點寫不下去,電商網站有很多的點是值得優化,像是好的商品評價機制(雖然很多是刷出來的,但是你幫消費者省下了Google找基礎評價參考的時間,提高商品的可信度就能夠增加轉換率),或是商品圖片的呈現,主流的B2C電商都是乾淨的產品照(少數會有一行大標講商品特性或品牌),說明放在商品title或是點入的產品說明,沒有像PChome這樣整個版面亂糟糟產品照規格不一致,影響用戶體驗的。

再更深一層,則是主流的B2C電商能做到個性化推薦,例如說我已經是PChome會員登入了,你有我過去的購買記錄和我的瀏覽紀錄,理論上你就應該能夠在我進首頁時,推薦更多我會感興趣的商品,平台有沒有更瞭解客戶的需求,從此高下立判。

亞馬遜能夠領先群雄,就是做到了個性化服務,不斷測試、優化用戶體驗,讓消費者能夠有更符合他們需求的商品給他們購買,讓用戶產生黏性,進而付費成為會員享受更多元豐富的亞馬遜周邊。

當然量體和規模以及商業模式PChome都無法跟亞馬遜比擬,但PChome手上空有一堆消費者的數據卻擺爛不用,十年如一日用這種菜市場式的網站敷衍消費者,還好意思說自己在持續優化嗎?而且這些都只是在談網頁網站,還沒講到移動端的App。

PChome購物.png
圖/ IEO國際經濟觀察

行動吧PChome!

精細化運營,透過大數據優化使用者體驗,這是有豐富消費者數據的台灣電商龍頭早該做的事,但是PChome有這樣做嗎?你的市場小、規模小,理論上應該是要更能夠靈活變化,更能夠快速反應時代的變化,而不是小小的就很官僚,放著它爛,很多媒體都有報導過不管是2B客戶關係,或是外部合作夥伴,都體會到PChome的反應速度和行政流程遠不及物流到貨的快速。

一葉知秋,從PChome的悲劇UI就能夠看出台灣本土廠商的縮影,不夠關注自己客戶的需求與時俱進,不了解市場的走向,不知道要持續優化才能夠有效維持競爭力,當外部有點實力的競爭者進入後就被打趴然後要政府保護,舉民族大旗要民眾支持國貨,為本土網路平台留下最後香火!國貨好用誰不想用,擺爛到現在讓大家恨鐵不成鋼那,不淘汰不重視消費者需求又不知改進的廠商,那要淘汰誰?

行動吧PChome!拿出能讓消費者和用戶信服的改變,市場自然就會支持好的本土廠商,否則大家罵累了,早就用滑鼠投票,在蝦皮、淘寶或亞馬遜下單了。

PS. Surveycake做了一個PChome和蝦皮的問卷,樣本目前超過2500人,結果如下:超過6成的人認為PChome的要務是要先改使用者介面,而不是補貼運費,基本上這是非常多人的心頭恨。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永豐金控首辦科技年會,打造「Just right」的未來金融
永豐金控首辦科技年會,打造「Just right」的未來金融

當 AI 成為金融業的新標配,企業的競爭力分水嶺已不再是「要不要導入 AI」,而是誰能率先讓技術從概念驗證走向規模化落地,並真正改變核心服務或流程,AI 不再只是技術部門的創新實驗,而是重塑金融競爭力的關鍵引擎。值此關鍵時刻,永豐金控於12 月 5 日舉辦首屆「2025永豐金控科技年會」,完整揭露其在 AI 應用上的階段性成果與未來布局,並分享如何以科技為引擎,重塑金融服務的速度、精準度與想像力。

低調布局、深度轉型:永豐的 AI 實力其實早已成形

一直以來,台灣人普遍被教育要「少說話、多做事」,許多企業也習慣把努力放在背後、成果留給時間驗證,永豐金控的 AI 發展路徑,正是這種低調務實性格的展現——不急著對外發聲、也不追逐媒體聲量,而是默默在集團內推動一項又一項創新落地。

自 2020 年啟動數位變革專案,並自建金控 AI 團隊「圖靈計畫」以來,永豐金控便將「場景經營」與「AI 與數位科技」兩大策略定為科技發展主軸,全面將 AI 佈建至集團營運的各個環節,至今已累積推動逾百項金融科技應用專案,涵蓋銀行、證券等子公司,不僅取得多項專利,其中不少更是業界首創的技術與服務模式。

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張天豪以2024年瞬間爆紅的生成式 AI 為例,永豐金控領先業界開發創新服務,獨家首創 Orbit.AI 投資水晶球,可提供五大市場及美元、日圓二大貨幣的即時訊息,更進一步強化大戶投 App的使用體驗,透過AI摘要個股新聞,並挑選具市場影響力的訊息供投顧研究員撰寫評析,再將內容推薦給客戶參考。

永豐金控
圖/ 永豐金控

此外,永豐創新應用AI Agent(人工智慧代理)推出「永豐iWish」智能服務,Al Agent 會根據客戶所提供的資訊,自動完成新臺幣存款、提款、匯款及轉帳等預填表單作業;同時還推出理專 Copilot,用 AI 協助搜尋客戶、即時摘要客戶個人資訊與商機,協助理專更有效率地經營客戶、提供更精準的理財服務。

然而,因為永豐金控向來「做得多、說得少」,外界反而難以想像其在 AI 投入上的規模與深度。「我們在年度調查中驚訝地發現,外界普遍沒有意識到永豐金控其實非常積極發展 AI,甚至已有多項應用在實際運作中,」張天豪坦言。

對外揭露 AI 腳步與未來路線,打造永豐金控科技生態圈

為補上長期以來的對外溝通缺口,永豐金控選擇舉辦科技年會,將過去這些「做得多、說得少」的科技成果,首次系統性地分享給市場與大眾,永豐希望讓外界清楚理解:集團過去多年累積的 AI 技術能力,未來將落地在哪些場景、又能為客戶與金融服務創造什麼價值。

透過完整呈現未來的科技應用理念和想法,永豐金控期待吸引認同理念的消費者、企業客戶及科技人才。張天豪指出,科技人與社會新鮮人往往不知道金融業同樣需要大量 AI 與科技專才,因此永豐希望藉此機會讓更多人才看見,金融業也能是實踐科技創新的舞台,進而緩解當前產業的人才缺口。

更重要的是,永豐希望藉此機會找到理念相同的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永豐金控的科技生態圈。畢竟 AI 時代的技術佚代速度太快,金融業若沿用過往「等需求成形再找外部廠商」的合作方式,不僅跟不上科技變化,也難以累積核心能力。因此永豐選擇主動釋出未來規劃,讓擁有技術或對金融場景有想法的外部夥伴能主動洽談、探索更多合作可能。

「我們希望更多科技人才與外部夥伴的加入,加速實現年會主題J’right Experience的願景,」張天豪說明,J’right Experience 來源於 Just right experience,象徵永豐金控對 AI 應用的期待,當科技發展到一定成熟度,金融服務會自然到讓人忘記技術的存在,仿佛金融服務本來就應該是這樣。

張天豪強調,真正決定 AI 價值的並非技術本身,而是「選對場景」,這也是永豐金控透過「J’right Experience」想向外界傳達的核心理念:打造一種直覺、自然,讓人覺得「金融服務本來就應該這樣」的 AI 體驗。

不只談理念,還能搶先體驗下一代 AI 金融服務

永豐金控不只透過年會主題傳達自身對 AI 應用的期待,更特別打造兩款專為實體會場量身開發的 AI 互動產品——「永豐iWish」和「永豐智投」,這是在永豐既有的 AI 技術能力之上,再引入 Multi-Agent 等新技術,讓操作更直覺、回覆更精準,讓與會者能在現場親身體驗下一代 AI 金融服務的運作模式,感受截然不同的互動體驗。

永豐金控
圖/ 永豐金控

除了與永豐金控一同見證未來金融場景的樣貌,本次年會更邀請多位重磅講者同台對話,包含台灣微軟首席技術長花凱龍以AI 驅動金融業的未來談願景到落地、NVIDIA 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李正匡博士從技術角度看金融 AI 應用,以及 Amret 數位資訊長 Sajjad 帶來金融 AI 應用的國際看法。此外,永豐金控的業務與技術團隊也將以對話形式分享實務經驗,從需求端到技術端完整拆解 AI 如何真正落地於金融場景。

AI 正在重新定義金融服務,而永豐金控正用實際行動走在這場變革的最前線。如果你想深入理解 AI 金融的最新進展、下一個五年可能的發展方向,或親自體驗下一代金融服務的模樣,這場年會你絕對不能錯過。

「永豐金控科技年會」將在12月5日於三創生活園區5F CLAPPER STUDIO展演廳盛大登場,以LINE TODAY線上線下同步舉辦。即日起開放活動報名,凡線上報名成功,即可獲得永豐金證券股票禮品卡抽獎資格;線上報名成功,並全程觀看直播及填寫會後問卷,還有機會獲得iPhone 17及AirPods Pro 3等科技好禮;現場參與並完成產品體驗,還可獲得多項專屬禮品。

立即報名,一起見證金融科技的關鍵時刻。
https://techcon.sinopac.com/sinopactechcon2025/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