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台灣冠軍,代表出征前進西雅圖的跨校團隊BioLegend,在激烈的三天決賽中,面對來自33國,共49支強勁隊伍,在搶進大數據與物聯網組準決賽的五隊後,在三組各決選一隊進入最後決賽圈前止步。
決賽賽制三階段,爭奪微軟潛能創意盃10萬美元決賽獎金
2018年的微軟潛能創意盃主要分成區域賽事與世界總決賽。區域賽事主要集中在微軟分公司所在的不同國家或地區,並根據該國人口選取適當比例參加世界總決賽,大中華區則由來自北京清華大學的Snow NM與來自四川大學的Peppa Team,與來自香港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所組成的隊伍Tale和來自台灣科技大學與中興大學所合組的隊伍BioLegend參與總決賽共同角逐10萬美金的獎金。
世界總決賽賽制分三階段,首先將全球49隊分大數據與物聯網(Big Data and IoT)、人工智慧與認知服務(AI and Cognative Service)與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三組,並在比賽第二日上午宣布由每組中選出的五隊進入準決賽;各組未被選出的隊伍分別即刻互相進行一分鐘的路演後,由隊伍間互選各組最高分進入外卡賽。
各組準決賽參賽隊伍與外卡隊對準決賽評審進行進一步路演後,由準決賽評審在第二日結束前選出各組冠軍進入決賽輪。第三日為決賽日,參賽隊伍在來自矽谷與紐約等地一流創投的評審下,確認最後三隊的冠亞軍排序,並由評審與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一同頒獎。
其中,台灣團隊BioLegend所在的大數據與物聯網組別在準決賽的競爭異常激烈,各團隊所希望解決的問題非常靠近真實世界需求,除希望解決膝關節復健的BioLegend外,還包含透過AI即時辨識與區塊鏈寫入技術打擊偽藥的印度團隊DrugSafe,透過AI反抗噪技術,擴大講話對象人聲,協助聽力障礙者的日本東京大學團隊 Mediated Ear。
希望透過訓練強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孩童訓練控制腦波的四川大學團隊 Peppa Team,建立 E-Agrovet 平台協助農夫上傳耕地與作物狀態,協助判定所需治療方法的尼泊爾團隊 SochWare,和來自美國麻州,因參加梵諦岡黑客松發展出難民臉部辨識尋親系統而集結的團隊 Vinculum。
各國勁旅競爭激烈,最終決賽更在乎技術力與商業模式
不同於初賽對概念、可行性、展示技術上的要求,決選評審組成與原則略有差別,評審直接來自線上創投,自然關心這些專案的商業價值與執行能力,評分原則主要都涵蓋概念、技術、創新與可行性上;除概念要求要有清晰的目標客群、可超越現存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非常重視技術領域的表現(占分50%)除選用適當技術平台並發揮其特色外,技術設計、使用者經驗與製作上是否具專業水準都是關鍵重點。決賽更在乎是否能創出新的產品領域,有完整可行的商業模式,並確保團隊有機會成功進入市場。
經過前兩輪激烈競爭,未能打進三強決賽圈的BioLegend在決賽前止步,在台灣擁有豐富參賽經驗的王瑋翔,首次見識到全球比賽的強度。「世界級的比賽真的不一樣,人家的準備,都不是我們在台灣可以想像的。」王瑋翔說。「從這樣的比賽可以看到我們自身的不足,看別人說他們的題目、專案,可以讓我們想到我們可以更多做點什麼。」
因故未能趕上班機,意外錯過最後決賽翻盤機會的靈魂人物陳聖元則有更大感觸:「重要的是成員參賽的精神,不是團隊之前做過什麼,而是你加入團隊之後為團隊帶來些什麼,幫助大家完成其他人沒能完成的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他接著說「對我們團隊而言,現在所有人都在人生的轉捩點上,大家就算再想創業,也要重新整理這幾天所學到的事。」聖元說,未來團隊一定會朝向創業的目標前進,不一定完全以這次 BioLegend 的題目繼續創業,但也許會以相似的概念很快再出現在大眾面前。
綜觀三日緊湊的決賽賽事,來自全球的學生隊伍展現出非常驚人的觀察力與創意。許多問題發想都與該國家或地區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有關,例如印度普遍存在的偽藥問題,尼泊爾農民需要耕地與作物農藥建議的需求,巴西鄉下沒有視力測驗設備與合格的測驗師、美國的森林大火、歐洲難民登記、身份辨識與親屬團聚的人類基本渴望等等。無論是人工智慧中的圖像、影像辨識、或混合實境、虛擬實境的應用,科技再帥再炫技,最終回應人類的需求,解決日常的問題。無論是初賽或複賽,評審團在乎的除了技術的可行性與商業模式外,也常提到社會影響力,這項解決方案究竟可以為全球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因此,就算是學生的創業夢,選題非常重要。選好一個具有普世價值的題目,用現有的最適科技解決它,不只讓人驚艷,也容易讓更多資源願意為這樣的題目買單。當然,擁有實現解決問題的技術開發能力仍是基礎關鍵,把手弄髒、解決問題,永遠是技術創業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