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築「網路長城」到底有多高?官員自爆封鎖超過一萬三千個網站
習近平築「網路長城」到底有多高?官員自爆封鎖超過一萬三千個網站

中國嚴格的網路審查制度早已不是秘密,而如今當局主動透露實際受影響的網站數量,自2015年開始,中共當局以各種名義關閉超過一萬三千個網站,「極強的威懾效果」中國官員如此表示。而根據中國媒體《新華社》訪問,多數民眾也都相當支持政府在網路監管方面的努力。

掃蕩暴力與情色,中共三年內關閉一萬三千個網站

宛如萬里長城一般綿延不絕的網路監管,中國境內包括Google、Facebook等許多外國網站以及服務都無法使用。

五年前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以來,當局對於網路管制趨於嚴格,盡可能封鎖對執政黨的批評言論,大量限制言論自由。在近期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份報告中,當局揭露自2015年開始為了維護「維護網路空間清朗」、「掃黃打非」,關閉或封鎖了超過一萬三千個網站,以及上千個帳號社群網站帳號,針對從應用程序、微博、公眾帳號到網路直播中,任何宣揚色情、暴力等內容進行即時清理。

中國
近期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份報告中,當局揭露三年來共封鎖了約一萬三千個網站,以及超過一千個社群帳號。
圖/ shutterstock

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根據《新華社》報導,這樣的舉動是為了要「確保當局長期執政、國家的和平與穩定、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福祉利益。」種種中國當局最在乎的事情。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勝俊
這些舉措有極強的威懾效應。

而有超過90%的受訪民眾支持中國政府管理網路的努力、63.5%相信過去一段時間網路上的有害內容確實有減少。

重申網路主權,成管制言論的絕佳理由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網路管理局,已經傳喚超過2,200位網站管理者,《新華社》提到,過去五年內有超過一千萬的民眾因為拒絕在網路上使用實名認證,使得他們的網路電信服務因而被暫停,導致他們的網路帳號被停用。

本(12)月初於浙江省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中,習近平透過聲明表示,中國並不會關上全球網路世界的大門,但重申「網路主權(cyber sovereignty)」將是網路發展的關鍵,習近平所指的是,一個國家擁有管理自家網路的控制權,可以完全不受外力干預。

「網路主權」某種程度上也在近年變成網路審查、管制言論的絕佳理由。中國在今年六月迎來最嚴格的《網路安全法》,規定外國科技公司必須將用戶數據儲存在中國境內的服務器中;緊接著七月,為了呼應新法規,蘋果中國的 App Store,一口氣下架了數十款用來「翻牆」的VPN軟體,當時引發不少用戶以及外媒批評。

習近平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表示「網路主權(cyber sovereignty)」將是中國網路發展的關鍵。
圖/ shutterstock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當時曾解釋,蘋果中國的 App Store上仍有上百個VPN供下載,「法律就是那樣。」強調蘋果在全球各地市場都會尊重當地法規,因此也被外界批評,蘋果為了賺錢,已經選擇將民主自由的堅持擺一邊。

除了VPN被下架,當局也嚴懲私自架設VPN的民眾。最近一名廣西的網路工程師吳向洋,透過淘寶和「凡狗VPN」網站,公開出租、販賣自行架設的VPN服務,營業額甚至達到79萬2638人民幣(約新台幣364萬元)。中國當局認為吳向洋違反《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條例,重判5年6個月,以及罰款5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230萬元)。

今年11月,非營利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公布2017年「網路自由度報告」,需要翻牆才能使用多項網路服務的中國,連續三年被評為網路操控最嚴重的國家,同月也傳出中國國營媒體花費幾十萬美元在社群平台上大買廣告,散佈操弄人心的內容,政府的手輕易伸進看似自由開放的網路世界,讓網路言論自由大開倒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