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支付革命!多卡合一、安全加倍的 Dynamic Wallet Card
卡片支付革命!多卡合一、安全加倍的 Dynamic Wallet Card
2018.02.22 | 生活

CES 展眾星雲集,各大公司分別祭出強項商品吸引關注。然而今年關於行動支付的品項相當稀少,榜上有名者除了鼎鼎大名的 Google Pay 外,Dynamic Wallet Card 也備受關注。

Dynamic Wallet Card (以下簡稱 DWC)是一張多卡合一的信用卡,如同之前介紹的多卡合一 Edge 及 Slekt,只要將不同卡的卡號輸入 DWC 裡頭,就能隨時切換使用。卡別優惠五花八門,出門時不必再為了電影、餐飲和住宿分別戴上不同卡種。只要事先將卡片記錄進 DWC,出門就能一張卡解決各種用卡需求,不必忍受爆滿錢包和結帳時翻找卡片的困擾。

dynamic Wallet Card 02
Dynamic Wallet Card

DWC 幾乎能記錄下所有卡別,舉凡 IC 晶片卡、感應卡、磁條卡、預付卡和僅供單次使用的卡片都能被存入 DWC 內。DWC 與 Visa、Mastercard、JCB等多間公司都有合作關係,除了多卡合一功能、DWC 也內建可供手機偵測的晶片,只要一卡在手就能透過手機讓不同戶頭的錢順暢流動。而且每次將卡片記錄進 DWC 時都會生成一組壓縮過後的卡號,如果不小心遺失,就能打電話請銀行迅速刪除卡號避免詐騙誤用的情況發生。

除此之外,DWC 每次結帳都能立刻收到詳細付款金額確保支付安全(也就是說,在沒結帳卻收到付款通知時就是卡被盜刷),更能接受顯示優惠訊息。當收到可疑的詐騙訊息時也能點擊「非本人(Not me)」按鈕,迅速更換另一組壓縮卡號來降低 DWC 被詐騙的風險。

Credit-card-pay 02
安全為信用卡支付的首要元素
圖/ Pixabay

「創新支付的類別不僅限於穿戴裝置、車輛或行動支付。傳統卡片作為未來全球主流的數位付款方式,其使用體驗其實還有進步空間。」 VISA 風險和認證部門的高級副總裁 Mark Nelsen 說。「我們對 DWC 未來能為金融機構和卡片持有者雙方所帶來的便利感到非常興奮。」

Credit-card-pay
未來刷卡時不再需要翻翻找找(示意圖,非 Dynamic Wallet Card)
圖/ Pixabay

由於發展潛力佳、完成度高,DWC 被著名科技媒體 VentureBeat 評為「最佳 CES 展產品(The Best of CES)」,預估將於 2018 上半年推出,若其功能確實能被完整實現且廣泛應用,很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卡片支付方式。

關鍵字: #支付科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治理力,撐起企業成長的底氣!顏漏有:臺灣新創蓄勢待發,證交所創新板2.0助力群聚效應
治理力,撐起企業成長的底氣!顏漏有:臺灣新創蓄勢待發,證交所創新板2.0助力群聚效應

AAMA台北搖籃計畫自2012年成立以來,他引領的團隊累積輔導近300位創業學員、106位導師,並形塑超過500人跨領域社群,是臺灣深具規模有影響力的新創社群之一。

如今,他不僅見證許多新創從成立到成長,更親身參與多家企業上市前的治理輔導與制度建立。面對今年證交所迎來創新板2.0的制度升級,顏漏有直言:「現在是許多蓄勢待發的臺灣新創,邁向資本市場的絕佳關鍵時刻!」

企業四階段成長曲線,以治理五力找到最佳時機點

不是所有的新創都能順利上市,但要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治理就是必修課。新創企業的發展曲線可歸納出四個主要階段:創建(Create)、產品市場適配(Product-Market Fit)、快速成長(Growth)以及持續成長(Sustainable Scale),顏漏有指出,「治理介入的黃金時機,大約從第三階段展開,因為前兩個階段是企業還在求生存的時候,當企業走到快速成長期,這時候營收規模擴張、組織變大,治理力就會決定企業是否走得穩健。」

換言之,產品技術好≠有治理能力,企業必須有系統性建立起管理制度。顏漏有分享他觀察企業的治理體質,通常會從這五個面向來剖析,分別是:董事會結構與功能、股東權益保障、利害關係人管理、法遵與內控、以及財務透明即時揭露。以董事會結構為例,不再是從熟人朋友人選當董事,而是要設立審計、薪酬、永續等專業委員會,才能真正發揮董事會的監督、策略指引功能。

不過顏漏有也強調,這五大面向不容易全部一步到位,關鍵在於創辦人的mindset轉變,當有想要走向資本市場的意識後,接下來就要有所行動,例如準備財務公開、關注利害關係人權益等等,並藉由外部資源像是證交所、承銷商及會計師的輔導,更全面檢視公司的財務、內稽內控制度。「所以當你有這個想法,應該愈早準備愈好。」顏漏有的建議凸顯出,治理力,不僅是遞交資本市場的門票,更是企業的永續競爭力。

制度健檢到長期策略,創新板為何是治理升級加速器?

3F0A3003_0.JPG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顏漏有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長期與新創企業互動之下,顏漏有透露,目前AAMA所輔導的新創當中,預計未來三年約有30家企業有上市準備,其中不乏鎖定登上創新板為優先目標。換言之,創新板的上市制度設計,也是推動新創企業治理升級的加速器。例如企業要具備符合資本市場要求的治理架構,同時決策者從「內部運作邏輯」轉向「對外負責思維」,藉此建立起與投資人與合作夥伴的信任感。

確實有幾家具備成長潛力而登上創新板的新創企業,藉由資本市場資源,落實治理轉型甚至成功拓展國際市場。顏漏有提到,Gogolook就是代表案例之一,他觀察Gogolook在申請創新板並準備上市過程,便啟動治理優化的行動,這幾年也針對董事會結構進行調整,積極引入有產業、資安、金融科技背景的獨立董事,讓董事會組成更多元,對營運策略提供實質指導與監督。

另外,顏漏有還指出Gogolook以技術產品切進2C市場,隨著登板後這幾年,商業模式也持續調整,開始與國家政府單位合作,跨入反詐領域打開2B商機。Gogolook在財務透明與創新板制度背書的基礎下,不僅取得國際合作的信任,營收表現也高出市場平均水準,更於去年透過國際擴張完成海外併購,成為創新板企業成功轉型的典範。

不過,顏漏有強調,新創企業登板後才是挑戰的開始。治理的強化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思索3到5年的長期成長策略,而非僅止於短期的營收擴張。「你必須要跟投資人講清楚公司的成長故事,市場機會在哪裡?未來商業模式預計怎麼落地?」他解釋,唯有建立長期成長的思維,新創企業才能在治理打底後,真正走向可預期、可擴張、可實現的未來藍圖。

創新板2.0新局面,推動新創資本市場群聚效應

為了幫助新創企業的長期策略具體可行,顏漏有提到今年證交所的創新板2.0制度,不僅取消合格投資人門檻、提升市場流動性,更優化創新審查制度,深化與投資人的媒合互動。隨著新制上路,資本動能逐漸發酵,「相信這幾個月的交易規模、成交筆數已有明顯增長,當投資人參與意願提升,就有更多新創公司加入創新板,整個資本市場的活力也會隨之提升。」顏漏有補充道。

除了制度改革,更值得關注的是創新板的產業結構定位與政策意圖。顏漏有指出,創新板特別聚焦數位經濟、AI、生技、智慧領域等具成長性與國際潛力的產業。這樣的定位讓創新板有機會在地形成「群聚效應」,不僅推動更多新創企業深化治理,也有助於吸引國際人才,促進跨國併購與鏈結更多資源。

最後,顏漏有也提到,他期待看到創新板在幾年內,吸引上百家新創企業掛牌的規模,讓臺灣資本市場在亞洲新創浪潮中,發揮關鍵影響力。「當時90年代臺灣有一波科技業群聚奇蹟,今年創新板制度革新後,等於是水到渠成,我們也看到許多企業蓄勢待發。在整個創業生態系當中,資本市場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而創新板將是重中之重!」顏漏有也肯定表示。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