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年全球創業生態系:重金都押寶在兩種類型、四大領域的新創公司

《數位時代》幫你直接用中文拆了全球創業生態系報告。

編按:本專題將為你直接拆解全球創業生態系報告(1.1 版,或將有細節更新),以中文摘要報告內容。全文約 13,000 字,帶有較多圖表與數據,預計將花您 30 分鐘,才能細心看完報告摘要與評論。也歡迎讀者直接到 Startup Genome 網頁下載 2018 年 GSER 報告,回饋給我們更多觀點與討論。

2017 年下半年,數位時代與 Meet 創業小聚以台北生態系夥伴加入,聯合 Garage+AppWorks台灣新創競技場(TSS, Taiwan Startup Stadium)、青創基地(Taiwan Startup Hub)、台灣創新創業中心(TIEC, Taiw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enter)、創業台北(Startup@Taipei)與 Anchor Taiwan 等關鍵夥伴,參與由 Startup Genome 主導,結合 Crunchbase 與全球創業網絡(GEN, Global Entrepreneur Network)等全球夥伴參與世界超過 30 國、萬名創業家回覆的全球創業生態系報告(GSER, 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於今日(伊斯坦堡時間 2018 年 4 月 17 日午時)在土耳其伊斯坦堡所召開的年度全球創業峰會(2018 GEC, Global Entrepreneur Conference)公布。其中,台北以傲人的半導體與硬體製造業,輔以人工智慧、先進製造與機械、生物科技等三分項產業,代表台灣參與全球新創生態系中成為新創產業焦點。

跳轉:快速解讀台北創業生態系報告

截至 2017 年末,全球新創仍持續成長,結合 Crunchbase 與 Startup Genome 整合全球的生態系夥伴的數據來看,全球創業投資在 2017 年投入了 1400 億美元,創下 20 年來的新高。光是 2015 年到 2017 年,全球新創生態系就為全球經濟貢獻了 2.3 兆美元的產值,再次創下了歷來全球經濟數據的紀錄。不同於往年的 GSER,本年度 Startup Genome 暫緩了先前替全球城市創業生態系進行排名的慣例,將焦點集中在每個城市的新創子產業類別,找出每個城市生態系的重點產業生態系。

本次全球報告的結構主要包含:全球趨勢說明、創業家背景資訊(心態、本地連結、性別與移民背景比較)、分項產業報告與城市創業生態系深入報告(美洲、歐洲與亞太地區)等四大區塊,我們將以整個專題來協助你快速拆解 2018 年的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這篇文章將首先簡介前兩部分,下篇文章將快速解讀台北生態系報告數據,最後一篇文章則先初步討論台灣在全球新創生態系的位置與面對的問題。

兩種類型、四大領域——全球新創投資重壓第三波數位革命

以全球創業趨勢來說,Startup Genome 總結整份報告,認為目前已至少進入網際網路的第三波數位革命。所有垂直領域的深度科技(Deep Tech)新創,都是基於第二波數位革命(Startup Genome 總結觀點,認為如 AOL 或 Yahoo! 等帶著 email 與內容的網際網路服務為第一波數位革命的公司代表),例如:社會網絡服務(例如 Facebook 或 LINE)、數位媒體或平台(例如 Google 或 WordPress)所帶來的服務。矽谷、倫敦與紐約依然主宰了新創中最活躍的角色、活動與狀態,相較於其他地區,他們依然是創業生態系樞紐中的樞紐。但在金融科技、虛擬安全與區塊鏈上,則有些地區有了不同進展。目前,活躍於第三波數位革命的新創,都至少與以下兩事間扯上邊:

  1. 以數位科技深度進入某個垂直領域(例如 Uber 改變了移動服務與 Airbnb 進入了暫住市場)
  2. 直接倚賴某個深度科技上的深層技術(尤其是分散式帳本、人工智慧或生命科學領域)

以五年(2012-2017)的連續新創投資趨勢來看,第三波數位革命已經很明顯與第二波數位革命取出分野,根據 Startup Genome 的研究團隊以 2015- 2017 年 IPO 後利潤成長率進行估算,第三波數位革命在先進製造與機器人(Advanced Manufacturing & Robotics)、農業科技與新食物(Agtech & New food)、區塊鏈(Blockchain)、人工智慧/大數據與分析(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 Analytics)等四大領域,都依序表現突破性的成長。相對來說,廣告科技(Adtech)、遊戲(Gaming)與數位媒體(Digital Media)則是衰退最快的新創產業別。

分項產業 五年早期投資成長率 五年出場成長率, 計數 全球新創百分比(2017-18) 年化新創組成成長率(2008-2016)
先進製造與機器人 189.40% 229.60% 1.30% 15.30%
農業科技與新食物 171.40% 114.30% 0.60% 14.30%
區塊鏈 162.60% 222.90% 1.50% 17.90%
人工智慧、大數據與分析 77.50% 188.30% 5.00% 12.90%
生物科技 57.20% 75.00% 1.80% -5.70%
健康與生命科學 56.20% 119.40% 6.80% -0.30%
金融科技 38.90% 136.30% 7.10% 6.80%
網路安全 35.40% 133.30% 0.70% 4.60%
潔淨科技 25.40% 58.10% 2.10% -9.70%
教育科技 7.90% 168.50% 2.80% 7.40%
廣告科技 -34.60% 85.90% 3.30% -6.90%
電競 -27.20% 109.30% 4.80% -4.20%
數位媒體 -27.10% 78.70% 20.40% -2.30%
資料來源:GSER報告,數位時代製表

從 2015-2017 年 IPO 的資訊總結也可見,先進製造與人工智慧所創造的利潤相對於已經成熟的廣告科技等領域全面跑贏大盤表現,在新創圈十分活躍的加速器與創業投資 Y Combinator 就指出,最近幾期 YC 的投資裡, 最突出的項目就是佔有 18% 的生物科技與健康產業的相關投資。 研發與專利申請在第三波數位革命中至關重要,全球經濟成長率僅有 13% 的近 20 年,專利申請數卻大幅成長 174.3%,全球的研究人員也在過去 10 年以 18% 的速度增長。

IPO後價值成長最高分項產業(2015-17年)
IPO後價值成長最高分項產業(2015-17年)

深度科技的新創創辦人圖像:年齡稍長、高學歷、女性、移民

新世代的新創團隊也與過去十年面孔很不一樣。這些帶有深度科技的創業團隊與創辦人,背景年齡稍長,全球合格回應 Startup Genome 調查(由夥伴所提名,並經由最終資料過濾)的創辦人中,年齡的中位數為 39 歲(不是一般我們看到創業圖像裡,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53% 的創辦人具有研究所以上的學歷。相對於上述可見衰退最快的新創產業別,新創創辦人年齡普遍年輕(中位數 36 歲),擁有高學歷的比例也較低(僅 38% 具有研究所以上學歷)。

Startup Genome 創業生態系報告相對於幾個主流創業國家數據報告(GEDI、GEM)之間,除了以城市為單位,取代原本以國家為基礎單位看待創業環境,因此更重視傳統城市的產業投入與區位外,有一個特別強調的重點:連結。這與合作夥伴全球創業網絡(GEN, Global Entrepreneur Network)希望佈建一個全球的產業創業生態系,有共通的價值觀;這也展現在不同的生態系成果上。本年度數位時代作為台北生態系夥伴,參加 Startup Genome 共同調查就發現,有許多國際問項與創業者是否常常與國際連結、創業者是不是與本地的資源緊密接觸有關。

繼 2017 GSER 所發現的研究結論,創業家所處生態系的全球連結越強,則其全球市場到達率、新創成長率與生態系效能都會越好。Startup Genome 進一步發現,這樣的全球連結與兩個方向的連接都有關係:

  1. 這個生態系接受移民的程度(移民成為創業家、創業家移民過來,或移民成為創業生態系中的工作者)
  2. 本地連結(Local coonectedness);這些創業家與其他本地創業家的關連程度越高,則創業生態系的效能越好,反之則差。一個生態系是否擁有一個創業家可以相互交流資訊的社群,關係到這個創業生態系在全球是否能突出表現。

眾志成城:要個村才能作個新創

為什麼這樣的本地連結確實重要?地理區位的靠近,有助於創業家之間建立人際關係;這樣的人際關係不是參加多少活動/聚會、有多少共同工作空間這麼單純,而是切切實實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關係。人際關係有助於創業家在有一個創業初步想法時可以首先釐清概念,確切問題與作法、技術的可能性,也有助於創業家得到相關資源,包含資金、人才甚至其他產業知識與連結。「根本沒有搭便車這種事,你要跟人家混,你才能得到人家的幫助,你也有可能不小心剛好幫到人家!」一位台灣不願意具名的連續創業家表示。唯有創業家願意幫助創業家,建立強而有力的創業文化,並擁有活躍而積極的社群,才能擁有一個相對成功的生態系。

創業生態系中,「眾志成城」是切實存在的法則,要個村才能做個新創(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startup),根據本年度創業家所回報的數據,有較高本地連結的創業家能夠有更多的員工、也能得到更好的銷售、也展現了更好的生態系表現。有趣的是,女性創業家往往比男性吃香,在全球資料中一枝獨秀,顯示女性創業家往往擁有更好的本地連結,在資料中,僅在對投資者的連結輸給男性。全球本地連結最佳的地區生態系,分別是大赫爾辛基(Greater Helsinki)、矽谷與特拉維夫(Tel Aviv)。這些創業家與投資者的關係可能是給予忠告或建議、引見或只是同理心的陪伴。關係的品質也比數量重要,創業家透過與投資者之間轉移知識、學習經驗,也可以知曉過去戰術應用上的細節,對創業家可說是致勝關鍵。

外來的和尚會自己造水喝:移民是經濟發展的新活水

移民,往往比非移民可以產生更多的經濟成果,尤其是創立公司。這點以美國為例毋庸置疑(編按:結論下太快會不會被美國總統川普的某些支持者吊起來打?),根據美國研究的數據顯示,移民比非移民更會開科技公司,數量更達兩倍。全球創業生態系報告更將這些移民區分為孩童時就移民還是成年才移過來(去);孩童就移民因文化、語言與人際關係,通常意味著更好的本地連結。(例如 NVIDIA 的創辦人黃仁勳 10 歲即從台灣移民美國、Yahoo! 的楊志遠也是從小就移居加州),成人移民往往是透過教育或學術研究而進行,也因此這些移民通常具有高學歷或甚至更好的理工科學(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教育背景。

由於成年才移民進入某個生態系的緣故,這些移民創業家比起孩童時期移民創業家的本地連結更差,有些也因此不容易取得資源(本地創業家的幫忙、引介或投資人的協助),但這些創業者往往與其他成年移民創業家有一個更加緊密連結的網絡,這個網絡通常也跟他們的教育背景與工作經驗相關,這些成年移民有更強的專業、更高的學歷,他們的新創企業也高度與他們的背景相關,具有很強的技術連結性。

技術創業往往是所有新創中的小眾,但這些新創對經濟生態系帶來直接顯著的影響,除了新創本身的成績可以立即提升經濟效果,這些移民與母國間的關係也直接拉升了新創生態系的全球連結度。全球創業生態系報告也發現,移民與非移民創業家在新創生態系中本質沒有太多不同,他們都有很強的價值主張、開發全球產品或利基產品;也都有很強的創業動機,想要改變世界或做出偉大的產品;也不因為移民或非移民,就僅能或限於切進某些特定子產業領域。

人工智慧、網路安全與電競等分項產業的創辦團隊擁有軟體技術背景的成員比例最高
人工智慧、網路安全與電競等分項產業的創辦團隊擁有軟體技術背景的成員比例最高

中美對決?矽谷與亞太區創業投資總量首度平起平坐

傳統印象裡,美國一直佔有創新與新創風險投資的主要核心,也是這些傑出人才的匯聚地;然而,趨勢正有些改變。矽谷依然是全球創業生態系的主要價值創造者,但在過去 6 年裡,亞太地區國家(包含中國)持續成長,美國的份額則正在衰退。2017 年,整個美國在新創的創業投資與亞太區的總量各佔全球的 42%;如果把 2016-17 年合併計算,美國也僅些微領先。

細部來說,中國市場是這波改變的主要成長動能,以獨角獸新創(成立不超過10年,但估值超過10億美金)來看,中國從 2014 年僅佔有 13.9% 成長到 2017 年已有 35%,而同一時間區間,美國則從 61.1% 降至 41.3%。亞洲的專利成長數量也很驚人,在過去20年中專利製造數成長最快的10個國家中,有8個在亞洲。這現象在人工智慧與區塊鏈這兩個當紅的新創子產業尤其明顯。光就人工智慧領域,中國在 2017 年就產出了多於美國四倍的專利應用。區塊鏈領域也領先美國有三倍之多。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