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牌征服全球100國,群暉:歐洲是台灣新創很好的第一站
用品牌征服全球100國,群暉:歐洲是台灣新創很好的第一站

四方征戰多年,群暉科技(Synology)目前已經打入全球100個國家,售出超過550萬台NAS(網路儲存裝置),是國際上知名的NAS領導品牌。而在這個品牌全球化的過程中,群暉科技執行長呂青鴻認為,在眾多市場裡,歐洲其實是台灣品牌非常好的切入點。不過他也覺得比較可惜的是,這些年似乎已經比較少看到台灣新創往歐洲闖蕩。

歐洲市場對台灣品牌友善,可從瑞士和荷蘭起步

歐洲是群暉最早打開的市場,截至目前為止歐洲仍占群暉總營收比重超過5成,而呂青鴻本身也曾被派駐到法國分公司負責掌管歐洲市場長達三年時間。他的觀察是,歐洲地區的基礎建設不錯,普遍來說也具有平均所得高,以及科技水準和對新科技接受度較高的特性。而且相比於美國這個大市場,歐洲市場的競爭沒那麼激烈,也少有強勢的本土品牌,當地消費者對於來自其他地區的品牌顯得態度更加開放和友善。

特別以台灣來說,因為過去已經有不少台灣科技產品在歐洲市場做出了不錯的成績,也建立起一定的品牌認知度的。所以即便台灣與歐洲相隔遙遠,他發現當他與法國在地人談起台灣時,對方其實很快就會有清楚的認知,對台灣並不陌生。在他看來,「台灣」對於在歐洲推廣科技產品或服務其實是可以有加分的。

Synology發表DSM 5.1新版作業系統、DS115j及DS451 兩款NAS新品.jpg
群暉以Synology的品牌,已經打進全球100個國家。
圖/ 群暉

而在歐洲這麼多國家當中,他又特別建議可以以荷蘭和瑞士做為初起步的切入市場。呂青鴻坦言,他自己最初曾以為瑞士應該就是個有錢人養老的地方,但實際上卻發現瑞士消費者其實更熱情擁抱高科技產品,還有荷蘭也是如此。

此外,也因為瑞士和荷蘭與德國的語系、地緣位置都很接近,所以如果可以先打進這兩個規模相對較小的市場,之後要再進軍德國這個大市場也會變得更容易一些。而這都是為什麼他不只一次提到,近年來台灣新創科技好像忘了歐洲,在他看來其實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在中國的腳步不能慢;攻日本要靠產品力

當然,歐洲不是站上國際舞台的唯一選擇,呂青鴻另外也提到他對其他幾個大區域市場的觀察。如進入中國市場5年來,讓群暉感受最深的,就是「消費升級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很關鍵的一件事,就是腳步不能慢下來,必須透過持續的研發投入,確保自己的產品力維持在領先地位,否則一眨眼就可能被市場給淘汰。

另外群暉近來也開始在日本市場有不錯的成績。其實論地理區域、論人均收入、論基礎建設和科技接受度,日本之於台灣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市場,但為什麼群暉直到這一、兩年才可以說是成功打入,呂青鴻認為主要還是因為日本人對國際品牌的態度較保守,對本國產品則是有高度的愛好。舉例來說,BUFFALO其實是一個在其他國際市場比較少見的品牌,但在日本卻是主要的NAS廠商。

而像群暉這樣早已在歐、美、中國等市場打出名號的品牌,最一開始進入日本市場想找通路夥伴卻非常困難。最後他們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選擇自己到Amazon上架,最終憑藉著產品力,靠消費者的評價,逐漸做出聲量。

Synology 正式成立日本分公司,圖由左至右為日本分公司業務經理 田野久敏、行銷專員 宋宜倫、總
群暉在日本市場的成長快速,近期已經正式成立日本分公司。
圖/ 群暉

呂青鴻記得他曾經看過不只一個消費者在Amazon的群暉產品評論上寫著,要日本公司加油,因為他們認為日本在NAS產品已經落後台灣太多。而也因為有在Amazon的成功,後來群暉才能打進日本的其他通路。「因為這對他們(通路商)來說已經是現成的生意。」他說,在日本學到的一課就是,如果只能做出品質和日本公司相似的產品,是很難獲得日本人青睞的。

海外設點邏輯:NEAR

另外對於近幾年台灣政府積極推廣的東南亞市場,群暉其實起步的時間也比較晚。但基本上他們在分析過後認為,在地化會是一大關鍵。也因此相對於尋找當地代理夥伴,他們表示會更傾向自己與當地消費者直接對話。

當然,新加坡、馬來西亞或菲律賓等可以用英語或華語溝通的地區還好,但其他幾個國家則可能會有語言上的挑戰,所以他們其實也已經雇用了來自泰國、越南當地的本地人協助開發市場。

而這一路走來,群暉內部大概也理出一套設立海外分公司的邏輯,呂青鴻稱之為「NEAR」,也就是Network Infrastructure(網路基礎建設)、Early Brand(在該市場是否沒有競爭對手、本身是否有獨到之處)、Acceptance of Cutting-Edge Tech(對高科技的接受度)、Revenue Growth(營收成長表現),以這四個標準評斷是否有設立分公司的必要,和優先順序。

經驗、通路、服務,群暉願助新創一臂之力

此外,除了群暉自身的品牌全球化征戰經驗可供新創參考,呂青鴻表示內部其實也一直很想要培育台灣新創發展。一方面,群暉自己就是軟體出身,相信對於相關新創的創業歷程會有更多理解,本質上也相當合適。另一方面,群暉已經在全球有完整的通路和服務基礎建設布局,相信對於新創發展可以是很關鍵的兩股助力。「我們有條件做這個角色。」他說。

不過他也直言,因為今年第一季花了比較多時間在調整各區域策略,暫時還沒有擬出具體計畫。但他也說,之後確實有可能會有相關投資規劃,也歡迎各界引介優秀的團隊給他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帳戶安全再升級!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科技與保險打造新世代數位防衛陣線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數據資料,截至2024年底,台灣數位存款帳戶的開立數量突破2,446萬戶,較2023年(1,968.6萬戶)增加24.3%,超越了總人口數,與此同時,帳戶安全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作為台灣金融領導品牌,不僅提供用戶導向的便捷安全金融服務體驗,透過先進技術杜絕駭客、釣魚攻擊風險,同時,以全方位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機制搭配跨界創新推出的「帳戶安全險」,打造從「預防」到「關懷」的數位金融安全。

國泰世華銀行攜手國泰產險,以帳戶安全健檢與帳戶安全險雙引擎竭盡保障金融安全

隨著數位金融普及成為你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詐騙集團或駭客以各種方式發動攻擊,如釣魚簡訊、木馬程式竊取帳密、假網站盜取信用卡資訊,或者是假冒官方機構的社交工程…等,因此,無論是登入金融帳戶、轉帳、消費,還是投資理財,民眾除要有資安防護意識,金融機構提供的科技防護也是重要防線。

國泰世華銀行領先市場推出的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服務,從登入安全、交易安全、個資安全與系統安全…等四個面向提醒用戶須注意的地方,包含登入兩步驟驗證、FIDO快速登入、裝置綁定、交易認證碼、人臉辨識驗證交易、交易推播通知、Email/手機號碼檢核、App版本、手機作業系統…等項目,完成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設定,即可再強化帳戶安全的防護等級。國泰世華銀行對於數位安全不斷突破創新,此次攜手跨界夥伴–國泰產險推出「帳戶安全險」活動,用戶若完成10項安全健檢設定,並至CUBE App保險專區點選參加帳戶安全險活動,即有可能獲得最高新臺幣16,000元的理賠保障(限額45,000名)。(詳細保障內容依國泰世華銀行官網為準,可至活動專頁查詢。)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登入、交易、個資、系統等四層面十大安全健檢項目
圖/ 國泰世華銀行

根據用戶動態提供主動防禦與提示,阻擋盜用、詐騙潛在風險

除從帳戶安全出發,國泰世華銀行更因應消費者使用行為,以多項主動防禦與智能提示機制保障交易前、中、後安全,讓安全防護不再是被動防禦,而是隨時偵測、即時反應:例如,透過「登入兩步驟驗證」等方式強化登入安全,運作概念就像是Google帳號的雙重驗證機制,當陌生裝置嘗試登入CUBE App帳戶時,系統會即時發出第二道OTP驗證來確認登入者身分,大幅提升登入安全。其次,用戶還可透過CUBE App啟動、人臉辨識驗證與交易認證碼…等多元交易驗證機制,並且綁定裝置才可使用,大幅保障交易安全。

除了前述安全機制,CUBE App還有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可依照交易地區、交易類型、交易時間與單筆交易金額上限進行個別設定,讓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靈活控管用卡範圍。而針對風險與頻率日益攀升的釣魚簡訊詐欺事件,CUBE App也有「簡訊收件匣」提供客戶確認簡訊來源,若收到疑似詐騙簡訊客戶能直接開啟CUBE App登入後查詢簡訊內容,讓用戶可以一眼辨識訊息來源,杜絕偽冒門號發送的詐騙簡訊。

持續與時俱進推升數位安全防護

從全方位的 CUBE App 帳戶安全健檢、業界首創的帳戶安全險,到全面覆蓋交易前中後的進階防護機制,國泰世華銀行始終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結合跨界創新,不斷推升金融科技的安全標準。未來,將持續進化安全防護策略、精準因應各種場景挑戰,以高規格守護每一位用戶的資產安全,讓用戶可以安心享受智慧金融生活。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產險商品由國泰產險提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