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拚IPO!女性社交新創GirlCrew為何受LinkedIn、Facebook賞識?
5年內拚IPO!女性社交新創GirlCrew為何受LinkedIn、Facebook賞識?

前副總統呂秀蓮近來受訪時,曾表達對於網路交友的憂心:「尤其少女,年輕的女性可以有特別的機構,讓她們可以很自然地認識朋友。」不論你是否同意他的說法,但不論男女,在與不熟識的網友見面時,都應該謹慎。

然而在網路世代相對疏遠的人際關係下,有時候打開交友軟體並不只是想要找一個對象或是一夜情,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可以一起出門走走的朋友,專為女性服務而生的交友社群「GirlCrew」就是一個這樣的平台,幫助女性在生活中找到新的朋友,讓關係從線上延伸到線下,這個創業想法,甚至還得到LinkedIn 執行長Jeff Weiner的投資。

Tinder上的小心機,成為創業的起始點

2014年的某個周五晚上,Elva Carri(現為Girlcrew創辦人)下班後很想去酒吧小酌放鬆,但他身邊的好友都沒有空,找不到一個可以臨時一起出門的朋友。

這個時候他做了一件非比尋常的事情,將交友軟體Tinder上的性別改成男生,同時將有興趣配對的對象改為女生,並在個人簡介中表明,他是一位生理女性,只是想找一位可以一起出去玩的女性朋友。短短24小時內,他成功在Tinder上得到上百個配對,「我當時感到有點不知所措。」

GirlCrew
有候打開交友軟體並不只是想要找一個對象或是一夜情,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位可以出門走走的朋友。

那晚在Tinder上的小心機,成為了創立Girlcrew的起始點,後來Carri 將與他在Tinder上配對成功的女性,陸陸續續加進一個Facebook社團讓彼此交流,不到一周後,Carri 就在社團內舉辦社交活動、彼此交流,「如果社團內有成員去了一個超級尷尬的約會,他就可以在社團內po文,就會有人趕去約會現場拯救他。」Facebook社團越來越多人加入,甚至開始擴張到Carri 家鄉英國以外的地區,從一個單純找興趣相投朋友的平台,逐漸擴張成為一個女性社群。

以社團為核心,打破傳統網路交友模式

過了一段時間後,Carri 發現Facebook社團能做的事情,可以發揮的影響力實在太有限,於是她找了同團內認識的Aine Mulloy與Pamela Newenham擔任合夥人,整合了Facebook社團既有的人力與資源,打造了一款叫「Girlcrew」的交友社群App。

Girlcrew
Girlcrew三位共同創辦人,Elva Carri、Aine Mulloy及Pamela Newenham。

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交友App,Girlcrew打破一對一認識的傳統模式,改以「社團」為核心,首先用戶可以選擇所在的城市,進入後就會看到一連串由內部成員舉辦的活動,像是「今晚約喝酒」、「周末約划獨木舟」,Girlcrew的宗旨就是讓用戶找到興趣相仿的朋友,「有時候單獨跟朋友一對一出門還蠻可怕的,GirlCrew 的核心就是社團,假設你住在都柏林,你po了一個活動,就真的可以跟所有住在都柏林的女生一起互動。」希望透過興趣搭起的橋樑,來緩解社交上的尷尬。

GirlCrew
Girlcrew打破一對一認識的傳統模式,改以「社團」為核心,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與其他成員交流。

共同創辦人Pamela Newenham是一位記者,2016年在愛爾蘭採訪了LinkedIn 執行長Jeff Weiner,採訪結束後兩人輕鬆閒聊,Pamela Newenham偶然提到了最近正參與GirlCrew,聊了一陣子後Jeff Weiner非常喜歡GirlCrew的產品構想,於是決定出錢投資。

偶然的情況下得到了第一筆投資,Carri 回憶當時團隊其實並沒有在找資金,甚至連完整的營運規畫都還沒有擬定出來, 在首輪融資中不只有Jeff Weiner,還包括了口香糖生產商箭牌(Wrigley)行銷長Orla Mitchell、Reddit數據長Joe Gallagher都有投資,一共募到了100萬美元資金。

GirlCrew
三位創辦人的構想甚至得到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的注意,受邀與祖克柏在總部見面。

發揮女性社群影響力,目標五年內IPO

目前GirlCrew已經拓展到包括紐約、墨爾本、多倫多等45個城市,總註冊用戶數超過10萬個,「大家認真看重我們的感覺真的很好,而不是把我們看成一個女孩們的小東西。」Carri 說,現階段的GirlCrew不僅有社交導向的社團活動,還舉辦職涯發展活動,目標是打造一個讓所有女性感到安全、自由暢談的空間。今年38婦女節,GirlCrew正式進軍美國市場,「我們每天都收到許多新城市的邀約,只要有一定數量的用戶需求,我們就會去那裡發展。」

從Tinder上找到創業靈感,打破以尋找伴侶為導向的網路交友模式,改以社團為核心,讓情感連結從線上延伸到線下。當然GirlCrew的野心不止於此,「我們希望能IPO。」Carri 希望GirlCrew能夠逐漸壯大,在五年內如同其他社交平台一樣上市,持續在女性社群發揮更多影響力。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