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流失率高到世界級!台灣之星4年內脫胎換骨,挑戰電信三雄地位
客戶流失率高到世界級!台灣之星4年內脫胎換骨,挑戰電信三雄地位

「四年前比較沒有那麼流行紫色,我們當時就照著Pantone色卡一個一個挑。」或許有許多人對於台灣之星的印象還停留在「不就是威寶?」2014年開台至今已經四年過去了,從一個電信業不被看好的「老五」,如今成長到台灣第四大電信業者,用戶數突破200萬人。

「叛逆」或許更適合用來形容台灣之星,除了「紫色」成為一時之選的企業主視覺,Logo的設計上更不同於電信三雄有具體的圖騰,選擇乾乾淨淨單純的字體呈現,員工平均年齡只有32歲,沒有三大電信的包袱與傳統思維,「我們是一個Challenger(挑戰者)」台灣之星行銷事業部資深副總經理朱曉幸說。

台灣之星
不同於電信三雄的具體圖騰,台灣之星選擇以乾乾淨淨單純的字體作為企業Logo。

開台四年,台灣之星的前世今生

今年(2018)的年度展望記者會上,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用「用戶數最少、規模最小、老客戶不滿意」,來回顧四年前開台的景況,不過,被老長官從台灣大哥大挖腳到台灣之星擔任行銷事業部資深副總的朱曉幸卻不這麼認為。

「當時記者會上的說法,根本不足以形容萬分之一。」朱曉幸回憶,四年前的台灣之星根本什麼都不是,認為不論是對賴弦五或是他自己來說,台灣之星是職業生涯中,做過那麼多品牌裡最難做的。

而故事要先回到還是3G的時代,鴻海集團旗下國碁電子及台灣之星,都在2013年競標取得4G頻譜執照,當時兩家公司標完後才發現事情沒有想像的容易,因為4G本身是沒有語音通話服務的,4G的語音是建立在透過4G LTE 網路所連接的VoLTE (Voice Over LTE)上,但當年這項技術大眾應用的並不普及,「新公司沒有3G,那根本是死定了。」

當時台灣正要進入4G時代,台灣之星的股東了解用戶、基地台 都不能從零做起,「威寶當年就算搖搖欲墜,全台都還是有4~5千個基地台。」朱曉幸談到,從既有設備的基礎升級到4G容易,但從零開始根本是天方夜譚,於是最後國碁電子買下了亞太電信、台灣之星併購了威寶,台灣電信業的新五國時代就此來臨。

Cell site
2014年開台時,就必須面對當年威寶基地台很少的現實,要增加需要時間,因此台灣之星很清楚,一開始絕對無法用好的通訊品質去說服客戶加入,只能比CP值。
圖/ shutterstock

客戶流失率高到世界級

「便宜、網路很慢、通訊品質很差。」這是多數人過去對威寶電信的印象,而台灣之星也就承接了大眾對品牌如此的印象,「我們拿到的客戶忠誠度是很薄弱的,客戶隨時走人,對品牌沒有認同。」朱曉幸認為,一個新品牌最好都不要給人有任何印象,台灣之星運氣比較不好,承接到的都是壞印象。

2014年開台時,三大(指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都已經經營17年了,基地台能設的點都已經設了,但現實是當年威寶的基地台就是很少,要增加需要時間,因此台灣之星很清楚,一開始絕對無法用好的通訊品質去說服客戶加入,「只能說我們是高CP值的業者,但無法說品質是好的。」

扭轉根深蒂固的印象很不容易,「當年客戶流失率高到世界級,客戶一直走一直走。」當時正逢4G開台,朱曉幸回憶當時的作法,就是提供留下來的老客戶「原約升級」,用原本3G的資費提供4G服務,「客戶發現對威寶詬病的問題突然被改善了。」由儉入奢很容易,老客戶原本就在一個對品質期望很低的環境,但因為價格便宜也就默默接受了,「但瞬間用4G改善品質後,客戶就瞬間覺得WOW很棒。」而截至今年1月底,台灣之星4G基站數正式破萬,達10263座,年增率187%。

「原約升級」這招奏效了,台灣之星往後的客戶流失率越來越低,「既有的用戶穩定了,新用戶就用正規的方法做。」朱曉幸談到絕對不去爭取對自己有疑慮的客戶,「你要人家買你的咖啡,就要從服務、口碑、品牌、體驗去說服,不要用極端的利益去說服。」用補貼、賠本的方式利誘來的客戶對品牌並非打從心底認同,台灣之星要爭的,是一試成主顧的那群人,朱曉幸認為一個新品牌唯有這麼做,才能慢慢建構出對品牌忠誠、有感覺的客群,不要再重演過去威寶單純用低價利誘的策略。

台灣之星行銷事業部資深副總經理朱曉幸
雖然我無法保證給你全世界最好吃的牛排,但我絕對可以保證定價是公道、公平、划算的價格。

4G吃到飽始祖,用創新挑戰三雄

「我們當初把自己設定為Challenger(挑戰者)」,朱曉幸認為三大電信是相對穩健的公司,「你是年長的,所以你穩健,我是年輕的,所以我創新,我要顛覆你、挑戰你。」而挑戰就從收費這件事情做起。

朱曉幸舉例,三大電信過去很常用的一個手法,就是假設一開始跟用戶收499,但30個月後帳單暴增到799,「用戶就會生氣,電信公司會說:『那是優惠價,你當初簽的是799,但你的優惠期過了』,但這樣消費者不能接受。」於是台灣之星就推「終生一價到底」挑戰三雄。

「我們常常設定一個新的標準,讓三大都要改。」就像是台灣當年4G上路並沒有吃到飽,但台灣之星首推4G吃到飽,價格甚至跟本來3G差不多,一直到現在4G吃到飽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他們(指三雄)覺得我們很弱,但這些年他們價格越賣越低,證明我們做的很多事情有撼動到他。」

網路門市就是另一個撼動的例子,朱曉幸認為電信服務就是一個在空氣中的服務,不需要去現場看實體,因此經營網路販售相當適合,反觀電信三雄開設網路門市已經有七八年的歷史,但使用服務的人卻一直不多,「因為三雄當初的設定就是為符合時代潮流,沒有一定非做不可,因為實體賣得好好的,網路門市就只是擺著輔助。」

台灣之星
朱曉幸認為網路門市不應該是一種輔助,應該要視為一個獨立、獨特,能創造與實體門市不同意義的通路。
圖/ 截自台灣之星

但台灣之星不是,實體門市只有200多家,要服務所有客戶根本不夠,「那就只有網路啦,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要做全台最好網路門市,而向三大學習是做不好的。」朱曉幸認為台灣之星的優勢是「年輕」,因為許多業界的資深人才都留在三大,因此台灣之星員工很多本來不是從事電信業,吸收新事物很有彈性,也沒有對電信產業的固有框架,且員工平均年齡只有32歲,團隊研究了全球電信業者網路門市、參考電商平台截長補短,推出了不同於三大的網路門市服務。

不僅實體門市該有的服務可以在網路門市找得到,台灣之星還推出像是「4G自由配」這類網路門市才有的限定產品。朱曉幸認為網路門市不應該是一種輔助,應該要視為一個獨立、獨特,能創造與實體門市不同意義的通路,「 我們的網路門市跟三大不同,是出生在行動消費的年代,三大則是出生在PC消費年代 。」正因為創立時空與本質的不同,台灣之星不論在手機App的體驗、網路門市服務,都成功做出跟其他業者的差異,朱曉幸分享,網路門市從一開始只占總銷售的3~5%,一路成長到今天占整體銷售量的15%。

朱曉幸:我們比較像是創業型公司

因此在行動優先、網路社群的新時代,朱曉幸認為行銷絕對不能由太老的人來做,「不是老不好,是很難了解這個時代。」

朱曉幸
朱曉幸認為三大電信是相對穩健的公司,因此當初就把台灣之星設定為「Challenger(挑戰者)」的角色。
圖/ 攝影/周書羽

以引起話題的「雙11一日限定,終身188」方案為例,去年(2017)光是11月11日當天就賣出六萬組門號、平均1.4秒賣出一個,朱曉幸回憶,2016年第一次推出活動時,只賣出五千組,「我們2017年說要賣五萬組,還沒上架的時候,總經理(指賴弦五)雖然沒有說什麼,但他臉上寫滿了不可能。」但當天銷售數字一出來,所有人全都嚇壞了,台灣之星甚至因為雙11活動,有兩天站上Google搜尋榜單第一名,「這件事情是你用錢買不到的。」

身處在數位網路的世代,所有資訊都變得更透明,無法再用傳統思維面對挑戰,因此電信業站在社群網路的浪潮下,朱曉幸認為最好的廣告就是非廣告,必須讓商品本身創造話題性引發討論,而這正是台灣之星的優勢,因為年輕所以沒有包袱,可以多方嘗試,「我們比較像是創業型公司啦!」朱曉幸說:「每個世代的崛起,都必須承認那個世代的力量,不論你喜不喜歡,這是他們的世代。」

2019 AAMA 台北搖籃計劃 暨 Meet 創業小聚年會|成長之痛,企業成長的關鍵挑戰與對策

  • 大師論壇|【創業精神與視野】、【事業人生的智慧】
  • 創投午宴|10大創投陪你走創業路
  • 焦點議題對談|談組織、談國際化、談商業模式
  • Ending Talk|高峰上的單獨與富足:江秀真 / 台灣登山女傑第一人
    活動時間:2019/06/19 (Wed.) 10:00-18:00
    活動地點:SYNTREND 三創數位生活園區 5F / 12F
    報名連結:https://pse.is/H3DUT
關鍵字: #台灣之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