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活動增粉10萬人!中國行銷大咖用爆款公式創造流量甜蜜點
一檔活動增粉10萬人!中國行銷大咖用爆款公式創造流量甜蜜點

中國的社群經營領先台灣相當大一段距離,除了內需市場龐大、讓流量變現潛力遠大於台灣之外,渠道也相當多元。儘管以微信為最大宗,其他如微博、今日頭條、抖音、快手也都不斷砸錢投入資本戰,希望能成為領域中的獨佔平台。

在眾多平台林立,不斷瓜分使用者注意力的情況下,能夠脫穎而出的內容與行銷策略都具有極強的標竿性。而在上週日(8/5),由加個零創辦人張嘉玲所舉辦的「中國營銷大咖的商業進化論」,就邀請到了中國內容經營、增長與知識付費的專家到台灣。

而對於這場行銷與內容的盛會分享中,有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不只找受眾,更要找場景。

找場景也不是多新穎的概念,只是比「找受眾」更多一步,進一步想像受眾的生活、感受與滿足點;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過來,先找場景,再來瞄準受眾。《場景革命》一書的作者吳聲,是曾參與創辦《羅輯思維》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他說:「場景的本質是對時間的占有,擁有場景就擁有消費者的時間,就會輕鬆占領消費者心智。」

以下兩個「中國營銷大咖的商業進化論」中講者所分享的案例,我認為都是抓住使用者「場景」的最佳示範。

事件行銷的專家新世相:找尋用戶的生活的實際場景

付聖強
新世相增長團隊核心成員付聖強,在打造多個爆款行銷後,也持續想找出爆紅的SOP。
圖/ 加個零 +0

靠著事件行銷「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以及千萬流量的文章「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在中國引起廣大討論的新世相,在會中也試著為大家歸納「爆款」的公式。撇除比創意更重要的執行力,在打造行銷內容的環節中,新世相的增長團隊認為,與受眾真實的生活場景做結合,也是重要的SOP之一。

新世相增長團隊的核心成員付聖強認為,行銷內容必須與用戶生活中的具體場景做結合。不只設定目標受眾,應該更細部的去設想使用場景。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連結方式,不同的連結方式又進一步影響執行的細節。

以「逃離北上廣」為例,以30張不知名地點的機票做為誘因,只要先到機場,完成特地任務即可免費獲得。最終的搶票人數超過萬人規模,「逃離北上廣」活動的廣告主微博也暴增了10萬粉絲。

新世相在挑選初始受眾時不該僅止於抓出北京、上海與廣東的年輕人,他們進一步設想發布時的真實場景,並依此訂出了時機點:7月8 日早上8點,為的就是抓住年輕人「夏天」與「週末」兩個蠢蠢欲動的心。甚至是在機票上印有文青設定的文字,像是飛往蘭州的機票上就寫著:「認識一位董小姐,約她去吃碗牛肉麵」,讓獲得機票的人擁有再次傳播的慾望。

另外,《青春版紅樓夢》(先不論其行銷的用詞爭論)在描繪受眾時,新世相團隊也多想了好幾步,從受眾拿到書後獲得的「價值」去延伸,包含了將書籍拆分成可攜的小書以符合閱讀場景,以及推出後續讓書籍更有傳播賣點的主題曲等。

讓消費者買下1,800分鐘的音頻,《好好說話》知道你想「裝逼」

音頻在中國發展相當蓬勃,不管是通勤、睡前、刷牙時的碎片化時間,都讓能夠空出雙手、眼睛的音頻開始溜進生活場景當中。

胡漸彪
米果文化創始人胡漸彪,透過音頻《好好說話》打造新型知識傳播的方式。
圖/ 加個零 +0

《好好說話》是一門教人如何「說話」的音頻課程,長度約莫6-8分鐘,共261集。怎麼讓受眾買單?

米果文化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曾是中國《奇葩說》顧問之一的胡漸彪,相當直接地給了兩個重要因素。

第一是 案例的重要性 ,《好好說話》每一集都用一個案例做為開頭,不管是如何殺價、如何安撫暴怒中的女友、如何談加薪等,格式化每一集音頻的內容呈現方式。為什麼要用案例?胡漸彪說,符合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場景,受眾才願意買單。《好好說話》的介紹文字也寫得很清楚,「教給你一整套應付生活場景需要的話術」。

第二則是 切中受眾心理 ,除了透過案例讓受眾覺得「有用」之外,回歸到受眾的社交需求,胡漸彪知道,《好好說話》能讓受眾們「裝逼」,主動分享於不同的社群平台上。

總結:多想,不會有錯

產品、行銷內容本身固然重要,但現代人往往喜歡的不只是產品本身,而是與產品共處的場景,以及使用產品的整體體驗。CP值當然重要,但許多人願意為了美好的體驗掏出更多的鈔票。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多想一步,流量爆發的甜蜜點可能就在那裡。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