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 Games Arena(以下簡稱 CGA)為本次香港電競音樂節與旅遊發展局合作的承辦方。CGA 成立自 2013 年,創辦人周啟康從香港人將電競視為「打電動」就開始努力推廣電競,到今天電競漸漸走向職業規模,CGA 在背後推動的功勞不可小覷。現在周啟康更身兼香港電競總會主席,對於香港整體電競產業的發展特別有感觸。
「過去,大家都以為我們整天在打機(粵語中的打電動),但現在已經漸漸被香港市民接受了。」周啟康說。
玩家是發展電競的重要資產
CGA 目前主要的業務分為兩塊,一為賽事平台,賽事平台提供所有玩家自主舉辦比賽,提供完善的賽事管理系統,包含選手登記、組隊、排名、參賽,比賽提示及數據分析。除此之外,也有社群功能玩家能夠分享自己正在玩什麼遊戲或是組隊資訊等。根據 CGA 所提供的資料,目前登記超過 2 萬名會員。
另一個業務為賽事活動,協助不同的品牌與單位舉辦電競賽事。像是本次與香港旅遊發展局共同舉辦的香港電競音樂節就是其一。當中又可分為直接協助以及販售冠名贊助權兩種方式。
不過 CGA 也不僅僅是「電競活動公司」,他們會根據不同的賽事進行流程優化。舉例來說,《絕地求生》的賽事中,CGA 的工程師就串接了遊戲母公司的 API,製作出遊戲數據圖像化的呈現方法。
而問起周啟康為什麼除了賽事活動之外,還要建立賽事平台,他則說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建立電競玩家社群。「賽事不可能每天做,但是平台可以天天提供服務,把玩家留在同一個地方。」
自 2013 年創立 CGA 以來,他認為玩家就是發展電競最重要的資產。近兩年香港電競發展慢慢接近職業化,歸因於玩家整體觀念的進步,儘管還有一大段路要努力,但正如周啟康所說,「政府與企業也開始意識到電競發展的重要性,這樣讓香港市民知道電競不只是打電動而已。」
而 CGA 目前也拿到 5,000 萬港幣的 A 輪融資,對於下一步的發展,周啟康笑笑地說,請大家敬請期待,最近 CGA 線上、線下都將有大動作籌備中。
香港電競發展的出路:國際化、留住頂級選手
話鋒從 CGA 的發展轉到香港電競的困境與未來。許多人會說香港電競發展上的困境是人口基數過少,導致底層的支持與金流不足以支撐整個區域的電競發展。因此許多人認為香港電競的發展方向,需要往東南亞或是中國發展,以撈取更大的用戶基數。
周啟康卻認為,在進軍東南亞或中國前,需要先照顧好香港的電競生態。「電競比賽相當國際化,如果香港本身擁有許多知名的電競比賽或選手,轉播的收視人口將來自全球,」周啟康舉了一個例子,「過去 LCK(韓國的《英雄聯盟》電競職業聯賽)只有韓文轉播,現在中文、英文頻道都搶著轉播。」
對於香港電競的發展,周啟康認為在產業與人才面方面各有優劣,前者香港具有相當獨特的優勢;後者則是極需要改變的現況。
產業方面,香港的國際定位就成了發展電競的意外優勢。由於於許多國家來香港免簽、網路又順暢,再加上香港在全球的形象一直以來相當國際化,因此能夠邀約更多的國際聯賽來香港舉辦。「 香港電競產業一定要走向國際化,邀請更多的人才來香港。 」周啟康說。
但在人才方面,頂級香港電競選手外流卻是難以止血。目前在台灣《英雄聯盟》戰隊 Afro 擔任教練的王柏勤(Tabe)也來自香港,他也認為香港的確難以留住 S 級人才。
「香港有很多很厲害的電競人才,但他們到國外發展後也不願意回到香港」。周啟康所提到的問題,其實也漸漸地在台灣的電競產業上演,「這將對培育選手的發展造成傷害」。對此,周啟康自己有一套未來規劃。
他認為,香港的電競公司與賽事其實有在成長,賽事獎金方面也慢慢不斷提高。周啟康希望藉由將業餘聯賽的規則、配套、生態系打造得越來越完善,才有跟遊戲官方談辦理職業聯賽授權的可能性。
「只有打造完整的生態圈,讓香港選手有自己的職業聯賽,電競才有真正成為職業的可能。」周啟康說。他預計在兩年內,協助香港的各項電競業餘聯賽,期望到時能夠催生出薪水、獎金都高過現在的職業聯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