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NotebookLM 推出「Deep Research」,可自動化網路研究並生成具來源的報告,支援將報告與來源直接加入筆記。
重點二:擴大來源型態,新增支援 Google Sheets、以網址匯入 Google Drive 檔案、圖片、從 Drive 直接匯入 PDF、Microsoft Word(.docx)。
重點三:「Fast Research」提供快速掃描與匯入來源的研究模式;功能將於一週內陸續開放,圖片支援預計數週內上線。
Google 於 11 月 13 日宣布旗下 NotebookLM(筆記研究工具)推出「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功能,定位為可自動化並簡化複雜線上研究的代理人。
使用者在來源面板選擇「網路」後即可啟動研究:Deep Research 會依指示擬定研究計畫、瀏覽數百個網站並持續精煉搜尋,於數分鐘內產出「有組織、具洞見、且以來源為基礎」的報告。
與在 Gemini 上使用 Deep Research 的差異在於, 報告不再是終點。使用者可一鍵將報告及其參考來源加入 NotebookLM 的筆記,並在背景持續運行深度研究的同時,補充其他來源,快速建立針對任一主題的知識庫;後續也能透過 NotebookLM 既有的「語音摘要」或「影片摘要」進行概覽,萃取重點或轉換內容以更易理解。
研究工作流優化:快速模式與更多檔案型態
NotebookLM 亦新增「Fast Research(快速研究)」模式,適合即時掃描資訊與迅速匯入來源,縮短研究前置時間。更關鍵的是,這次更新顯著擴大可分析的來源型態:
Google 試算表 :可加入結構化資料,並就關鍵統計提出問題或自動產生試算表摘要。
以網址匯入 Drive 檔案:如同加入網站或 YouTube 影片般,直接貼上 Drive 檔案網址即可加入;也支援一次貼上多個連結,以逗號分隔。
圖片:可上傳手寫筆記的照片,或任何紙本影像。
從 Google Drive 匯入 PDF:直接加入研究論文、報告或電子書,免下載再上傳。
Microsoft Word(.docx):上傳 .docx 檔,分析筆記、草稿與其他文件。
官方表示,上述功能將在未來一週向所有使用者陸續開放,其中圖片支援預計在接下來數週內上線。在台灣市場,NotebookLM 的深度研究功能已先向「非 Google AI Pro 用戶」推送;Pro 用戶需切換到非付費帳號才可先行體驗。
實測:如何在 NotebookLM 使用 Deep Research?
承上所述,現在台灣用戶只要切換到一般 Google 帳戶,再開啟 NotebookLM,即可體驗 Deep Research 功能。
使用方式也很簡單:先點擊「新建」按鈕後,就可以在左側欄看見「在網路上搜尋新來源」的字樣;用戶可在此輸入問題或關鍵字,以驅動 AI 代理搜尋資料。
下方預設的資料來源選項是「網路」,也可視情況切換至「雲端硬碟」。另一個選項就是本次更新的重點:「Fast Research」與「Deep Research」。
顧名思義,「Fast Research」旨在提供快速、輕量的資料彙整與報告生成;「Deep Research」則相對耗時,但 AI 代理所彙整的資料更為龐大,產出的報告也更為詳細。
以「CoWoS 是什麼?」的實測為例:Fast Research 約 1 分鐘內就找到 3 項資料來源供用戶匯入;Deep Research 則約 5 分鐘找到 13 項資料來源。
在匯入資料後,其餘使用步驟與先前操作 NotebookLM 相同。於中間「對話」區塊,AI 會先生成一段資料概覽;用戶可在下方提問,AI 便會在資料範圍內提供回覆。或是在右側欄「工作室」依需求選擇生成摘要文件、報告、心智圖、學習卡等。
需注意的是,用戶在生成「工作室」中的選項時,建議先點選「鉛筆」圖示,選取格式及語言;否則預設語言會是英文。
結論:讓深度研究不再是「終點」
此次更新的核心在於, 讓「可信來源」成為研究的起點與終點。
Deep Research 先廣泛蒐集並生成報告,再將可驗證的來源與內容回灌到筆記,形成可持續擴充的知識庫。使用者同時能以多種檔案型態作為輸入,減少格式摩擦並維持研究連續性。
整體工作流從「找資料 ⭢ 產出初稿 ⭢ 納入筆記 ⭢ 持續豐富來源 ⭢ 多媒體概覽」閉環化,對需要快速梳理議題、維持來源純度與可核查性的編採與研究工作,具實務意義。
資料來源:Google、9to5google
本文初稿為AI編撰,整理.編輯/ 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