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前,香港是華人世界的娛樂之都,港劇中的男男女女構成了亞洲人對於偶像文化的記憶。但在新世紀電競的舞台上,香港卻未能像當年的娛樂業一樣引領潮流。
不過,近年來香港各方面的產業人士也體會到電競的價值,香港政府更破天荒透過《財政預算案》撥款一億港元(約新台幣四億元)發展電競產業,雖然數字並沒有特別驚人,仍可看到香港對於電競發展的企圖心。
旅遊業是香港4大經濟支柱之一,為此,香港旅遊發展局(以下簡稱旅發局)也與香港電腦通訊節合作,舉辦「香港電競音樂節」,期望帶來人群的規模效益。
國際知名 DJ、台灣冠軍選手名氣加持,吸引 8 萬人次入場
在香港電競音樂節中區分了兩塊,一塊為主舞台、另一為體驗專區。本次電競音樂節特別結合了音樂表演以及許多香港人熟知的網紅。
旅發局節目及旅遊產品拓展總經理洪忠興表示,今年舉辦第二年的電競音樂節,除了舊有的比賽項目外,也添加了如 ZOTAC CUP Masters 的《CS:GO》總決賽,特別邀請到巴西、北美、中國、波蘭四支勁旅以及《絕地求生》世界邀請賽,包含來自世界各地北美、歐洲、韓國、日本、東南亞的隊伍等。
觀展人次有望從去年的 6 萬人次增長到 8 萬人次,更希望在週末第二、三天的活動讓人數再創新高。旅發局表示,目標除了中國、台灣以及東南亞之外,也特別想吸引韓國玩家來香港看電競比賽,順道遊玩香港。
開場由國際知名的 DJ Soda 演出拉開香港電競音樂節序幕,將電競音樂以她最擅長的方式重新包裝。
而比賽部分,《英雄聯盟》王者回歸世界邀請賽則是相當多人關注的比賽項目。由曾經的台灣世界冠軍張博為(Bebe)領軍的東方隊,惜敗由美國、俄羅斯組成的西方隊。
其中東方隊中包含香港選手王柏勤(Tabe),在會後採訪中也探討到關於香港電競人才的斷層問題,他認為只有不斷培養出潛力選手才是較為健康的電競發展方式。
除了線下實體比賽,線上直播也透過多語系、多平台的方式將現場舉辦的電競賽事擴散出去,語系方面包含廣東話、普通話以及英語,洪忠興也表示,希望透過多元語系的方式接觸到各種可能的目標群眾;平台除了遊戲直播平台 Twitch 與 Facebook、YouTube 之外,更與中國地區熱門的鬥魚、虎牙等直播平台合作,韓國方面則由 AfreecaTV 轉播部分賽事。
工銀亞洲、香港中電大力參與,展現香港電競潛力
另一部分為體驗專區,其中工銀亞洲直接冠名贊助本次電競音樂節。另外,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也贊助設立電競教育課程「中電 X 電競學堂」。從這兩者可以看出企業對於香港電競的支持。
除此之外,特別是中電,也在現場展出高能源效益的電腦配件,並示範如何利用智能家居設備提升電玩遊戲體驗。中電的現場人員表示,電競展業與科技發展在硬體上有深度的關聯性,透過電競能夠更有效地將概念、使用習慣推廣出去。
此外專注迷你電腦以及顯示卡的廠商 ZOTAC,現場展出與 HTC VIVE 合作的電競背包。雖然此款商品在台灣市場仍無法購買,主要瞄準歐美地區,不過 ZOTAC 的全球市場總監也說,目前在跟台灣相關的法規奮戰,只要法規上通過,就會馬上在台灣推出迷你電腦與電競電腦。
現場仍可看到目前的電競與遊戲趨勢,首先是 VR 攤位大量增加,儘管尚未出現殺手級的 VR 遊戲,但不管是射擊、運動、探險類型等遊戲相當多元。另外,就是手機遊戲(Mobile Games)在電競遊戲中也漸漸取得一席之地,如《絕地求生》的攤位一直都大排長龍。《神魔之塔》雖然不屬於電競類別,也聚集大批的粉絲到場支持。
香港人口目前約 740 萬人,僅僅是台灣的三分之一。儘管人均 GDP 名列前茅,但是玩家數量並不足以撐起電競產業的根基。香港的電競產業必須靠大量「吸力」,除了留住當地香港人之外,還需要找尋除了香港當地人之外的受眾。
香港電競節是一種方法,至於成效好不好?在電競與旅遊的配套措施、現場場館對於非粵語觀展人士的友善性都還有進步空間,但在《英雄聯盟》王者回歸世界邀請賽上超大的歡呼聲、人潮仍可看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