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18)年預計是馬雲最後一次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身分,出席一年一度於杭州舉辦的雲棲大會。而在正式交棒之前,他吹起了進軍新製造的號角,要補上阿里巴巴五新布局當中,最後一塊拼圖。
由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雲端事業阿里雲主辦的雲棲大會,今年已經進入第九屆。馬雲想起9年前第一場雲棲大會,全場不過三、四百人,甚至連產品展示都沒有,充其量就是一群人在飯店裡交流。而到了今天,雲棲大會一辦就是連四天的活動,總計舉辦超過170場論壇,估計有12萬人親自與會,另外線上觀看人數更估計超過千萬人。
除了規模的擴大,雲棲大會近幾年也已經成為阿里巴巴展示技術實力,以及揭露未來布局方向的重要場合。如這段時間以來的新零售熱潮,就是從2年前的雲棲大會上開始。
阿里巴巴五新布局獨缺新製造
不過如果還記得的話,新零售只是馬雲兩年前那場演說的其中一「新」,他同時還提出另外四新,分別是新能源、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製造。而總計這五新當中,阿里巴巴在技術持續深耕、數據持續沉澱、金融事業持續茁壯,新零售更是展開多路進攻。只有在新製造還沒有展開積極布局。
「唯獨在新製造沒動,是因為我們敬畏這個行業。」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解釋,過去這段時間以來,他們不斷反思,以中國這樣一個製造大國,阿里巴巴能做些什麼?他說:「我們還沒準備好。」
不過胡曉明口中那個還沒準備好的阿里巴巴,也已經是昨天的阿里巴巴了。
馬雲演講定調,新製造是下一個重頭戲
首先,馬雲在今年雲棲大會上將主題演講聚焦在新製造上,已經為阿里巴巴的未來發展方向定了調。而在這近30分鐘的演講中,馬雲雖不失往常的幽默風趣,但有更多時候是一臉嚴肅地發出警告:「未來十到十五年,所有製造行業所面臨的痛苦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他一再強調,製造業本身不會消失,消失的只有落後的製造業,呼籲所有企業都必須擁抱改變。
而除了馬雲親自起身號召,阿里巴巴還有更多實質作為。如這次雲棲大會首日主論壇上,阿里巴巴找來了相當擅長製造業的指標企業軟體公司SAP,由SAP全球執行長孟鼎铭(Bill McDermott)親自到場,與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張勇共同宣布合作。
胡曉明表示,未來雙方會共享客戶、共享市場,也計畫從中國市場起步,再逐步走向其他地區。
而阿里巴巴雖然過去在新製造的著墨不多,目前可以端上檯面分享的成功案例也還有限,同時,相對於阿里巴巴發動新零售攻勢時,分進合擊的打法清楚,目前他們在新製造的具體作為則還顯得模糊。不過從雲棲大會新製造峰會現場聽眾滿到門口都擠滿了人來看,阿里巴巴確實已經開始吸引製造業的注意。
新零售是阿里巴巴走向新製造的重要地基
但相信還有一個更讓人好奇的問題是:是什麼改變了?為什麼昨天的阿里巴巴不行,今天可以?
首先,阿里巴巴過去兩年發展新零售打下的基礎,絕對是連起阿里巴巴和製造業的一大關鍵。可以想像,從電商起家的阿里巴巴,本來就是零售產業的一部分,和零售本來就有緊密的關係,但製造業不是。是一直到圍繞著消費者發展的新零售串聯起線上和線下,讓所有消費數據打通,讓阿里巴巴能更完整掌握消費者樣貌,才能用這些數據回頭去改變製造業。
除了技術、環境條件成熟,就如同馬雲所說:「二十年前流行全省姑娘穿一件衣服,現在每個姑娘穿衣服都必須不一樣。」改變的不只是環境,還有消費者需求。顯然製造業傳統由B到C端的製造流程已經滿足不了現代費者,而要想追上消費者腳步,就必須轉以消費者為中心,必須借助新技術和新零售的力量。
「我認為新製造核心是圍繞消費者為導向,進行製造業結構性調整,讓生產線更智能、讓消費者數據和生產數據產生鏈接。」胡曉明說。這就是阿里巴巴想要實現的,「從消費者到製造業」的全鏈路布局。
有推力、有拉力,跨入下一個大市場
再從另一個面向來看,胡曉明相信,擁有近10億網路用戶的中國,絕對擁有發展新製造的實力。而且同時具備商務、雲端、大數據等多項能力和要件,並且也是中國最大網路平台之一的阿里巴巴,自然沒有不投入新製造的理由。
更別說此時遇上中美貿易戰,為中小企業帶來的強大威脅感,成為阿里巴巴推動新製造的重要推力;同時對阿里巴巴來說,從零售業跨進製造業這個新市場,無疑也是一股強大吸力。
胡曉明認為,互聯網前20年的發展,其實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將消費者和服務業連結起來,如社交、電商、娛樂、支付,但對工業、農業、城市管理則是沒有帶來大改變。
他相信未來的20年,2C網路市場的機會已經不大。「但2B是巨大機會。」他預期,那將會是一個比2C體量大上九倍、十倍以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