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台灣CEO打造《一級玩家》、《復仇者聯盟》特效,數字王國謝安自剖心目中的視覺綠洲
35歲台灣CEO打造《一級玩家》、《復仇者聯盟》特效,數字王國謝安自剖心目中的視覺綠洲

還記得「重點不在贏,而在玩。(It’s not about to win; It’s about to play)」這句台詞嗎?

2018年3月上映的電影《一級玩家》,透過遊戲概念,描繪出藏在虛擬實境世界裡的真實人生;搭配各種懷舊元素,喚起影迷心中的老靈魂,創下全球 5.82億美元票房(約新台幣179億元)。

2019年,《一級玩家》更入圍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特效,備受業界肯定,但其實,它們與另一部入圍影片《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都出自同間公司—數字王國(Digital Domain)之手,形成罕見的雙作品入圍局面。

雙作品入圍奧斯卡,數字王國再創高峰

「沒記錯的話,好萊塢過去12年來,很少在一個獎項裡,讓兩部同公司作品入圍,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肯定。」數字王國(Digital Domain)執行總裁謝安說。

數字王國CEO謝安
謝安講話風格與年齡相符,在演講時常分享好萊塢演員趣事,吸引台下觀眾注意。
圖/ 數字王國

數字王國已是視覺特效老兵,論作品:《第五元素》、《鐵達尼號》、《彗星撞地球》,一出手幾乎都是大片合作。其創辦人是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上一任執行長則是麥可貝(Micheal Bay)。

有了名導光環、技術優勢加持,這間特效公司發展卻非一路順遂,還曾歷經破產歲月。2012年,數字王國正式被香港奧亮集團收購(更名為數字王國集團),由當時負責重整財務的顧問謝安接掌大權,面對中國、美國與印度股東。由於好萊塢主流特效公司幾乎都被掌握在六大電影巨頭(二十世紀福斯、派拉蒙、索尼等)手上,當時他為了讓公司在不需被收購的情況下存活,決定回到香港上市。

從台灣出生、北京念大學,再到香港投資銀行工作,加入數字王國兩年後,以29歲之姿登上執行總裁(CEO)大位。這幾年來,謝安除了挖角宏達電前執行長周永明出任董事長、併購藝人謝霆鋒的特效公司,也把特效版圖擴張到五個國家、11座城市裡,並寫下奧運VR直播等里程碑。不過,最能讓台灣觀眾印象深刻的,還是2013年時,數字王國攜手周杰倫,將鄧麗君的倩影帶到演唱會中,合唱了三首曲子。

師法「綠洲」戰術,擴大視覺特效戰場

「我一直在想,如何讓digital asset (虛擬資產)變成real asset(實體資產)。」謝安笑說,數字王國已經有大量的特效模組,像是電影中經常「毀滅」紐約、白宮、華盛頓等地區,就是因為用現成模組做特效較為省錢,最近才慢慢讓破壞場景延伸到炸倫敦、炸上海。不過,他總認為,若只把這些特效留在電影中,實在太過可惜,因此思考中一套「虛擬人」商業模式,要把特效帶進生活裡。

他解釋,虛擬人技術共分成三種:Living(複製活人動作)、Legend(再現過世的人)與Creation(創造虛擬人物)。

目前,虛擬人最大的營收,來自活人。例如當電影明星因為動作危險、和其他演員不對盤、行程衝突等原因無法親自演戲時,數字王國的技術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目前則已經成立了「虛擬人經紀公司」,看好未來能幫明星分身拍戲、接廣告,採取分潤收費模式。

「我們擁有虛擬鄧麗君20年的版權。」謝安表示,他們最早是在演唱會中復活已故美國饒舌歌手2Pac的身影,因緣際會被周杰倫發現後,他為了緣自己想和鄧麗君合唱的夢想,才與數字王國商討如何再現。而這項合作成果,也讓鄧麗君家人相當滿意,才會願意簽下20年協議,希望能繼續把她的身影,帶到全球歌迷身邊。

但由於複製已故巨星身影,仍有一定程度的技術挑戰,因此自2013年演唱會首亮相虛擬鄧麗君後,數字王國並未有太多「表演」機會。謝安說,他們在2018年已突破障礙,接下來就會有更多商演出現。

至於他口中的第三種虛擬人,則是為了創造自家的「明星版權」,應運而生的虛擬偶像。謝安受玉山科技協會邀請回台演講時,秀出由台灣團隊花了三天創造的偶像「BEN」,強調抓取了林俊傑、彭于晏、吳亦凡的特徵,結合現有素材創造而成。雖然因為時間關係,其細緻度不如美國團隊成品,但仍顯示出其技術實力。

數字王國虛擬偶像
數字王國打造的虛擬偶像,能搭配動作捕捉技術即時演出。
圖/ 吳元熙/攝影

「就像《一級玩家》描述的綠洲(Oasis)一樣,我們的發展策略,也正朝這個方向前進。」謝安解釋,數字王國有自己的特效庫、虛擬IP,再加上收購了VR頭盔3Glasses公司,能在北美最大的動作捕捉棚,透過620個鏡頭,讓好萊塢導演進入自己的夢想之地—處在完成的特效與演員之間,直接導戲。他說:「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當初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洛杉磯的棚內,待了三個月時間。」

現年35歲的台灣執行長,希望能帶領數字王國,打造視覺特效領域的綠洲。但,公司股價自2015年站上高點2.19元港幣後,如今僅在0.2元徘徊;2018年上半年,公布虧損2.256億港幣,比去年同期擴大。

謝安的工作經歷,如一場夢,也像綠洲,給予不少台灣人希望。「雖然現實讓人辛苦也使人害怕,但這是一個唯一你能找到真正幸福的地方,因為現實才是真的。」《一級玩家》的另一段台詞,或許,正點出這位青年CEO的未來挑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