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以成其大。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從2009年提出「出海口」的概念,希望龐大製造力、生產流水線都有出口,流向更大的「市場」。對於科技業來說,如何創造,乃至於領導市場,則是蘋果、Google、微軟、三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所帶動的潮流趨勢。鴻海的核心競爭力是和這些科技巨頭合作,持續創新的腳步,經營「製造力」,協助市場確立「規格」、「坐大」、「成長」,因此快速、大量、準確地將產品運送到需要的市場。
所以科技巨頭的方向就是鴻海的「出海口」,對於鴻海的生產線布局來說,不管是品牌、白牌(貼牌)、通路(網路品牌),都是出海口的概念;不論服務、合作、投資、購併,都是為了打開「出海口」,發揮鴻海核心的優勢。
當外界認為鴻海一連串購併和投資代表自己會經營「品牌」,恐怕是相違的思路,「擁有」品牌、「投資」品牌,不代表「經營」品牌,只要確保「出海口」能夠順暢、成長,鴻海對於品牌的合作有多種彈性和可能性。甚至在新興市場國家,鴻海也不排除自己「創造品牌」,也就是創造「出海口」,來維持強大製造力的經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