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自己的產品有愛嗎?
你對自己的產品有愛嗎?

今天在參與一場策略會議時,老闆重申品牌的重要性,席間有同仁提出:「若我們自己都無法愛自己的品牌,無法清楚的說明我們的品牌精神,那也不可能期待其他人來認可。」

「你開發出來的產品,你喜歡嗎?如果你是使用者你會想用嗎?」

這兩個問題是我時常拿來提醒產品開發人員的,你辛苦加班,努力的把產品趕了出來,但當你面對這兩個問題時,你心裡踏實嗎?

若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這個產品大概也不會是客戶心中的首選,雖然說軟體工程師不是什麼藝術的工匠,但若做一個產品,你沒有辦法全神貫注的去將這個產品做到最好,做到自己能引以為傲,做到自己都不禁要讚嘆,那這個產品只是一個產出物,而不是你所創造出來的傑作。

專案管理告訴我們,只做範圍內的事情,超出範圍外的叫鍍金,但若你做的是產品,你要記得這句話適用的範圍是在當某個版本的功能與時程已經被押上,且你沒有多餘的時間多做時,要知道,對一個產品來說,功能不可能停滯下來,一定會不斷的演進,但專案則是這個產品開發過程中的一個版本階段,所以專案是有明確的範圍與時程的,但產品發展不能這樣畫地自限。

主導需求或被需求主導

許多程式設計師總是接收需求方的需求,不管好的壞的都接受,最終做出一些連自己都無法認同的產品,然後回過頭來罵需求方需求亂提,規格亂開,但這也只是因為你不夠了解需求方,不夠了解使用者,所以無法在理的角度上說服提出這個需求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程式工人,那就單純的接受別人提的需求,你的工作就是將這些功能給完成就好,但若你能清楚的理解需求,並熟知使用者的背景,那你將有機會主導需求,了解使用者,了解domain know-how,你就有機會不被牽著走。

coder_engineer_startup-photos (1).jpg
圖/ CC0

光是理解需求還不夠

很多時候需求提出單位會說開發單位不夠理解需求,所以聽不懂或誤解他們所提的需求,這樣的狀況自然是有的,但另一些時候我們也發現需求方連自己想要什麼都講不清楚,需求變動的很嚴重,所以開發單位疲於奔命,只為了滿足需求。

滿足誰的需求? 滿足需求單位的需求,而不是用戶的需求 ,我們就這樣一群人攪和在一塊,花了許多時間,卻總是做不出像樣的東西來,這種時候開發單位的人若只能理解需求是不夠的,因為你理解的需求可能就不是使用者的需求,你應該進一步的了解使用者,甚至把自己當成使用者,設身處地的去想想這個問題:

「如果是你,你會想用什麼?」

在做一套CRM系統,你就要理解業務員的工作習性,他們日常工作在做些什麼?他們希望達到些什麼?他們有什麼困擾?你可能會想到他們平常就是要拜訪客戶,要了解商機的成交機會,要知道每天要拜訪哪些客戶,要知道哪些客戶已經很久沒有去拜訪,要清楚什麼時候要過去客戶那邊展示,要知道自己業績達成的狀況如何,也要清楚自己手上的客戶是否足以達成業績目標。

若不夠時,該怎麼辦?然後你還可以進一步的去想若自己是一個菜鳥業務,那你的重點會放在商機的找尋,若你是一個Top Sales,那你可能更關注舊客戶的維繫。

光是理解需求還不夠,你要進一步的把自己當成使用者,若能做到這樣,你除了能更有效的跟需求方溝通外,你也能漸漸的在這個產品中注入自己的靈魂。

記得,你始終不是使用者

上一段我提到你要把自己當成使用者,但是千萬要記得,你始終不是使用者,你擁有的知識背景使用者不見得有,而使用者的經驗也不是你一下子就能模擬的出來的,產品最終還是要到使用者手上去驗證,用戶體驗的觀念在現在愈來愈被重視。

我們必須無時無刻想著用戶,理解他們的情境,必要時把自己模擬成用戶,但最後還是要提醒自己,這個產出結果最終仍是要得到用戶的認可。

所以,多花點時間跟用戶接觸吧,不管你是需求單位還是開發單位,你都要如此去做。

產品開發時,開發完成後,都不要忘記問自己:

「你開發出來的產品,你喜歡嗎?如果你是使用者你會想用嗎?」

只有當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對這個產品才會有熱情,才會有認同感,別只是理解規格,要了解用戶。

本文由游舒帆授權轉載自其Medium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