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深科技領導人選擇再創業,面對的挑戰與機會跟年輕創業家大不相同。
相對大企業任職,除資源變少、時間變少,重新面對不確定性高的新產業,心理素質考驗也跟著來,然而資深創業家有經驗、有人脈,他們更重視的是:時間效率。
「開大車改換小車」是華碩前執行長沈振來宣佈請辭創業時的形容,從原本4,000億元、全球6,000人聽令,到年營收6億多元,員工不到110人的公司任職,或許比面對數萬名股東的壓力減少,但要盡快調適已習慣30幾年的工作環境,心理層面並不是如此簡單。
最後一個鎖公司門的人
「大家跟我說創業要至少半年到一年才能適應,我現在是立即適應!」沈振來接任創捷前瞻董事長後,每天一早就開始工作,忙到晚上11點下班,成為辦公室最後一個關門關燈的人。
沈振來投入新角色的積極度,連相識40年的老同學都很訝異,華威國際(CID)總經理張景溢說,沈振來比他預期適應的快,觀察原因是:沒有回顧過去。
「人都有轉換的適應過程,他最大的特質是不會一直比較過去,一知道他要做、對事業有利、有意義價值,同時有興趣,就全心投入。」張景溢分析。
不回顧過去,資深科技人再創業心法
張景溢說,沈振來沒有「回顧過去,徬徨未來的猶豫心理狀態」。而人不比較過去,專心於現在跟未來該做的,今年的目標就專心做好,過程更全神投入,這樣事就快。
沈振來上班3個月,人找齊、文化架好、管理工具建立好,張景溢說,創業最困難是從零到有要花兩、三年,產品要進來,客戶要找,團隊股東要磨合,生意模式要成型,對別人兩三年,沈振來花半年時間,除了有「兩力兩氣」創業條件外,他能專注解決問題,不斷思索改進,這是Jerry特質。
兩力兩氣,是張景溢送給沈振來的鼓勵,創業需要努力跟能力,勇氣跟運氣。
而沈振來第二個心理素質是:遇到困難當學習。「創業不是百分之一百的事,做事業有很多困難,他克服困難的能力就比其他人強,有些人遇到困難,心裡無法突破,但JERRY(沈振來)遇到困難都當作學習,就沒有心理障礙,尤其是這個年紀出來創業。」張景溢說。
創業要兩個人!找導師十分重要
沈振來透露,當他要創業,過去的老長官告訴他:我們以前是四個人創業,你是一個喔!
「創業真的要兩個人!」沈振來分享,有人可以討論諮詢著實重要,因為「創業跟當專業CEO還是不同,有人指引,創業的路會短一點。」因此沈振來找來老同學當策略長,天天熱線討論。
「創業要有夥伴,因為一個人太孤單,創業過程最好有兩個人,可以商量,但兩人價值觀個性要相近,創業路走起來總有徬徨時候,但至少有人可以一起走,一起商量,把話講出來,這很重要。」張景溢分析。
沈振來曾早上7點就打電話給張景溢討論事情,「若專業經理人工作到8~9點就一百分,創業者應該工作到10點,但他上班到11點,」張景溢驚訝的說,連週六日沈振來都還在思考工作。
「一個人創業時若能把過去經驗跟趨勢結合,這個火花一碰觸效果就很快,有些人是摸索產業但沒能力,有些人是有能力但不知道做什麼,」張景溢在創投界觀察許多這樣的案例,歸納資深科技人創業的優勢。
然而資深科技人再創業,也更不願意浪費時間,效率,往往成為創業後最重視的一件事,前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退休後,接任寬量國際策略長,下半年將要創業,身兼數職。
他也同樣認為,退休後未來時間花在更有效率的地方,對他而言,創業要找辦公室或找人,都是沒有效率的事。
這些資深科技人創業,要拼效率也要拼理想,選定有意義的主題,堅持創造人生第二階段,成為資深科技人中年過後再度燃燒事業魂的那把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