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Instagram,無疑是當今最受歡迎的社群平台之一,今年三月宣布推出網購功能「Checkout」,主打一站式服務,讓用戶在不離開Instagram的情況下,直接在App內下單。
Instagram將搖身一變成為橫跨全球的電商平台,一站式購物流程,意味著平台必須提供金融服務處理金流,在YouTube、Snapchat都紛紛開發讓消費者直接在平台內購物、轉帳功能的情況下,合規問題恐成業者一大挑戰。
社群平台進軍電商,合規問題將是一大挑戰
社群平台紛紛進軍金融服務,像是Instagram的母公司Facebook ,先前拋出要發行一款可以在WhatsApp上發送的密碼貨幣,要讓用戶像使用 Venmo、PayPal 一樣,在手機上直接向聯絡人發送匯款、國際轉帳。
此外,身為Facebook搖錢樹的Instagram,也將在未來幾周推出線上購物功能「Checkout」,早在去年五月,傳出正在研發「原生支付(Instagram Payment)」功能,用戶可以綁定信用卡或金融卡,接著設定一組安全付款碼後,就能在不離開App、跳轉瀏覽器的情況下,直接下單付款。
業內人士認為,這對Instagram帶來很大的增值機會,平台可以進一步從消費者身上獲利,更能鞏固平台流量。對社群業者來說,過去的商業模式是賣廣告獲利,未來還必須處理金流、支付問題,除了是商業模式的一大轉變,更會對既有的監管模式帶來巨大影響。
傳統金融業發展已久,監管體系較為健全,但對習慣快速步調的社群平台業者來說,要能更滿足金融監管的要求,勢必要放慢腳步好好規劃。
律師、FinTech專家合作,社群媒體平台須投入更多資源
社群平台本身已經有自身的監管問題必須處理,如果業者選擇不跟銀行或是既有的支付服務商合作,在增加金融服務後,企業必須投注更多合規資源因應。
普衡律師事務所合夥人Behnam Dayanim認為,想要這塊市場的社群平台必須先自問,「我想要達成什麼目標?」,經營者可以從這個角度思考,究竟是要與其他公司合作處理金流,或是去取得相關金融牌照。
如果社群平台想要在金融交易上完全自治,就應該是選擇後者,就不需要支付第三方交易費用,能省下不少成本,但缺點就是必須注意合規問題。
專家也建議,比起設計出不合規的金融服務,事後修修補補,應該在一開始就建立符合法規要求的金融服務計劃或合作夥伴關係,同時律師、FinTech專家也應該從產品設計的第一天就參與其中,並且跟設計團隊一起解決合規問題。
相較傳統金融業者,在面對合規的要求上,社群媒體平台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挑戰的難度其實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