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Google Cloud Next大會首日(9日),就以豐富內容展開,由Google Cloud新任執行長Thomas Kurian主持深度主題演講,他的演講從新產品「Anthos」開頭,可見其重要性。
Anthos前身為Cloud Service Platform,是Google Cloud的開放式混合平台,在企業內部部署環境、GCP與GCP之外等多種雲端環境之間,提供使用者簡單、彈性與安全的整合程式設計模型及監控、政策管理架構,目前已經有滙豐銀行與西門子等多家企業採用。
Google並非第一個推出混合雲平台的廠商,那麼Anthos的最大特點為何?
「給予使用者部署上的自由(the freedom to deploy),自行選擇要部署在哪一種類型的雲端平台上,同時使用者也不再需要學習不同部署環境與多種API。」Kurian說。
第一個真正的「混合與多雲平台」
「Anthos不僅是基礎架構上的創新,更大的差異化在於夠開放(Open)讓使用者擁有很多的選擇權,也因此Anthos是第一個真正(true)的混合與多雲平台,其他競爭對手並沒有真正做到這一點。」Google產品管理總經理Jennifer Lin 對台灣媒體指出。
使用者不僅可以在自己企業內部伺服器部署,也可以在Google Cloud部署,甚至還可以在競爭對手如AWS、Azure等第三方雲端平台部署Anthos。目前AWS與Azure都有針對混合雲或多雲提出解決方案,但這幾家的產品相容性不高,不是真正的開放互通。
被鎖定(lock-in)在某個平台中常拖著企業IT現代化,而Anthos以「開放」解決了這個痛點,同時Anthos也回應了物聯網產業的需求。「Google Cloud是以使用者應用為核心而非基礎設施為核心,不僅在雲端服務上,在邊緣運算也可以採用。」Jennifer Lin強調。
看準AWS與Azure不敢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站在使用者需求角度來看,除了降低成本之外,避免被雲端公司鎖定也是採用多雲的重要考量。市調公司Kentik就指出,40%的受訪者至少使用兩朵雲,97%的受訪者表示所在公司使用AWS,35%的受訪者表示皆為AWS與Azure使用者,24% 受訪者則同時使用AWS和Google Cloud Platform。
雖然跨雲、多雲為企業需求所在,但雲端大廠執行上卻很困難:誰不希望把使用者綁定在自家服務之中?為什麼要讓我的服務和別人家的相容?尤其對於市場領先者AWS與Azure來說更是如此。排名第一名與第二名的AWS與Azure兩者鷸蚌相爭,水火不容,根據市調機構RightScale的《2019年雲端報告》,Azure正逐漸拉近與AWS的距離,Azure採用比例由2018年的45%躍升到52%,若此時貿然因應企業需求,打通不同廠商雲端平台的任督二脈,可能造成既有市占大量流失,如同「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對於排名第三的Google來說,目前市占不到兩成,與前兩者有一定距離,因此帶來不同局面;Goole Cloud和AWS與Azure兩者攜手做朋友,反而有機會漁翁得利,開放與相容是個增加市佔率的好機會。因此擁抱AWS與Azure等競爭對手,也就成為Google Cloud衝刺多雲市場市占率最佳方式。
敢於開放的關鍵:Kubernetes
從另一個層面看,Google在Kubernetes開源社群的聲量也是決定Anthos產品策略走向的關鍵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Kubernetes是一个開源平台,提供容器、部署擴展和管理,其特性就是可以運行在公有雲、私有雲與混合雲等多元環境。Kubernetes最初是由Google工程師所研發,Google使用這套容器管理工具十多年之久,雖然Kubernetes不再僅屬於Google,但Gogole在Kubernetes開源社群聲量依舊很高。
「Google使用Kubernetes已經十幾年,其他公司不會比我們更了解這個開源容器管理平台的價值,以開發者為核心的公司來說,如何讓軟體層面上的效率創新更為重要。」Jennifer Lin說。
另外,Anthos百分之百以軟體為基礎,無須採購或安裝任何昂貴的硬體設備即可使用。為了讓企業能快速採用Anthos,Anthos還提供遷移工具「Anthos Migrate」,採用Velostrata遷移技術,讓使用者無須花費太多心力,即可直接將VM(虛擬機器)從內部部署或其他雲端服務自動遷移到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容器中。
為協助企業提升運行效能與速度,Anthos可支援包括Cisco、Dell EMC、HPE、 VMware、Intel、Lenovo、ATOS以及Deloitte等超過30個軟體、硬體和系統整合合作夥伴所提供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