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信用卡怎麼辦?」相信是許多學生、無卡族在使用各種線上付費服務時,曾遭遇的難題。為吸引天下眾多無卡可用的消費者,目前正於美國舊金山舉辦的Google I/O上,Google宣布旗下App商店Google Play將提供代碼繳費服務,未來只要到便利商店,就能付款購買App。
用戶數大勝App Store,吸金能力卻慘敗?
根據研調公司Sensor Tower的年度報告,Google Play去年App下載總量達757億次,是App Store的2.6倍;然而營收方面卻慘敗,App Store 2018年營收達466億美元,比Google Play的248億美元高出88%。
用戶數高,營收卻沒有跟上的現況,Google認為部份可歸因於付款手段的門檻上。以印度為首的新興市場,是Google Play近年下載數增長的主力,然而信用卡在這些地區並不普及。人口超過13億的印度,只有約2,700萬人擁有信用卡,比例僅2%。
到便利商店就能代碼繳費,付款不再是無卡族難題
過去一年裡,Google也曾透過eWallets、銜接印度UPI支付系統、擴大與全球電信業者合作等方式,試圖提供無卡族更便捷的付款方式,搶占新興市場的商機。現在,為吸引更多用戶消費,Google進一步發表等候交易(Pending transactions)功能。
Google Play工程主管Aurash Mahbod表示,「這是一種新的延遲付款方式,支援現金、銀行轉帳和自動扣款。」
這項功能提供Android用戶在Google Play或App內結帳時,另一種新的付款選項。根據會場中的演示,付款時消費者可以選擇代碼繳費,至鄰近的便利商店內付款,而不必像現在必須透過綁定信用卡。
完成付款的10分鐘內,消費者會在信箱中收到本次交易的電子帳單,不過Google也註明,在某些情況下,電子帳單寄送的時間可能會延遲至48小時。
新推出的等候交易功能,毫無疑問解決部份無卡族「有錢沒辦法花」的困境,另一部份經由二手賣家購買禮品卡消費的民眾,也不必再給人抽一手,以及在帳戶內留下永遠花不乾淨的餘額。
必須注意的是, 退款時將無法退回現金,用戶僅能獲得Google Play點數。
不過,Google將在何時、何地推行這項等候交易功能,目前仍是未知數。儘管對於不在禮品卡服務範圍的台灣而言,等候交易功能顯得別具意義,但台灣民眾究竟能否享受得到,恐怕還得等一段時間才能知曉。
資料來源:TechCrunch、Google、Sensor T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