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Google I/O!」—— 一年一度屬於Google開發者的「演唱會」,終於在5月7日於拉開帷幕,今年從全球各地慕名而來的「粉絲」就達7800人,為的就是在美國山景城海岸線圓形劇場(Shoreline Amphitheatre)親眼見證,這一位科技猛獸在2019年會有什麼新動作?
1 當台灣工程師碰上Google的「主動」文化,看一支Pixel 3a開發的幕後歷程


萬眾矚目的2019 Google I/O,終於在美國山景城海岸線圓型劇場正式登場,在掀開帷幕的Keynote上,歡呼聲最大的橋段之一,非Google硬體資深副總裁Rick Osterloh「不意外」地發表新手機Pixel 3a和Pixel 3a XL時莫屬了。
在Pixel 3上市約半年後,Google推出這支無論是外觀、功能都沒有太大改變的手機,最大的重點就是價格了——Pixel 3a售價399美元起,只有799美元Pixel 3的一半;而自此之後,Google也開始增加了「中階手機」的新產品線。
但特別的是,這一支手機幾乎全由台灣團隊打造,無論是從設計、研發,再到量產,「原HTC」的Google台灣團隊,掌握了絕大部分的主導性。
《數位時代》把握難得機會訪問到負責Pixel 3a及Pixel 3a XL的Google副總裁彭昱鈞,看看他們是怎麼讓這一款Google在硬體布局上的重要策略產品誕生的?
直擊中階機Pixel 3a!用一半的價格觸及到更多人
但在此之前,得先看看Google到底為什麼要推出這一支手機?
眾所皆知,Google近年來持續擴大「Made by Google」硬體產品,無非是要讓最強的AI、軟體,透過硬體進入到消費者的生活中。以Google助理舉例,和亞馬遜Alexa相比,又多了更多自家的載體可以切入。
從2016年起,Google推出第一支Pixel後,接著一年推一次新機,直到2018年1月Google以11億美元,正式把HTC中幫Google做Pixel手機的團隊納入旗下,並於同年10月再推出的Pixel 3,更讓人看出Google卯足勁在手機產品上的用心。
但是,事情總是事與願違。
雖然Pixel 3有著各種令人驚喜功能,像是相機,透過AI以算法讓成像更漂亮,特別是在一片黑暗中也能靠AI自動補光的「夜拍」模式,以及Google助理的導入⋯但這些加分項目,並沒有有效轉換成銷量。
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在上一個月進行的財報面化會議中,CFO Ruth Poratt承認Pixel 3的銷售狀況並不理想,雖然沒有直接指出原因,但在競爭激烈、奇招百出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Pixel 3無論是硬體規格,還是外型設計上,以799美金的價格定位來看,競爭力稍顯不足,也並不是一般大眾都負擔的起。
「Google要把科技帶給更多人,我們要保證是帶給『the many』,不是『the few』」,Rick Osterloh也承認,現在智慧型手機的單價越來越高,而Pixel 3a這一款手機,定位就是「有著常人都能接受的價格,並且該有的功能都有」,目的就是要讓大眾接受、更多人入場,今日已經在全球13個國家開賣,跟這一支手機連結很深的台灣,無疑也被列為首發國家,《數位時代》也在現場先體驗到了實機。




Pixel 3a幾乎由台灣團隊主導而生
回歸到Google跟台灣的連結。
Google正一步步履行「投資台灣的承諾」,Google在台灣擁有約2000名員工,其中還是以硬體人員占大宗,現在可以說,台灣幾乎是Google的硬體大本營了。
「理由其實不難猜,因為台灣硬體產業非常完整,不只是我們自己的團隊,還包括了供應商,甚至整個生態系,都很清楚該怎麼去開發硬體產品,這是很大的優勢」,彭昱鈞說道。
然而,現任Google硬體副總裁的彭昱鈞在行動裝置和智慧型手機領域已超過20年,在2000年加入HTC,Google Nexus手機、再到每一代的Pixel手機,他都參親身參與過。

回憶起Pixel 3的產製時期,當時這一批「原HTC」的Google團隊才加入未滿一年,並沒有辦法完整參與到「前置作業」的過程,而更多的是在產品開發上,但到了Pixel 3a,可就不大相同了。
「事實上,Pixel 3a是台灣團隊加入後很重要的項目之一」,可以這麼說,Pixel 3a是美國總部和台灣團隊前期「一起討論」出來的產品,像是要不要做、有沒有市場,從市場策略分析來說,並不是台灣工程團隊的長處,美國的決策占了不少比重,到討論到是否可行、該怎麼做時,就由台灣團隊主導。
「我們是一個國際團隊,不可能做出一支手機,100%全部都是台灣做的,這樣就等於我們根本沒有延續整個Google Pixel產品的優勢。」
不是簡單的複製貼上,是Pixel 3到Pixel 3a最難的地方
但是,在決定要做一支「中階」Pixel後,彭昱鈞完全沒有要「顛覆」既定Pixel 3面貌的想法。
「純粹由我們開發設計,產品就會不是很完整,我們就要去思考:什麼才是Pixel的特色,得要延續它」,當然,結果顯而易見——相機與AI。但談到其中的困難點,他認為是如何在壓低成本的情況下,還能讓效能保持一致,讓Pixel 3a拍出的來的照片和Pixel 3是一樣的?
「雖然兩支手機相機模組一樣,但CPU是不同的,那軟體、硬體整合上就得有不同的作法,不能只是把Pixel 3的那一套複製貼上就好,這樣根本做不到。」

然而,美國山景城的Google成員一定會對「AI」更熟悉,該如何更好的軟硬整合,這中間跨國的合作的過程,就非常的重要。可以說,雖然Pixel 3a由台灣團隊主導,但少了任何一方總部的支援,都沒辦法正式在今年Google I/O亮相。
Google在台灣,要找的到底是哪些人?
「在2018年,我們硬體團隊已經增加了不少人」,彭昱鈞透露。
雖然沒有透露具體人數,但隨著Google加大投資硬體,除了Pixel外,還有Home、Nest、Chrombook、Pixelbook等系列產品,台灣硬體團隊會交手的項目,也遠遠不只Pixel手機,Google台灣團隊無疑得再加快擴大團隊的速度,今年預計會再招募軟、硬人才共計數百人。
「『專業度』對台灣人才來說,不是很大的問題,幾乎都有達到標準,但在Google我們通常會需要非常主動、積極的人,但和傳統的認知不太一樣,是真的可以把事情真的付諸實現的人,不能只是有想法而已。」

他以自己從HTC到Google,環境文化的轉變舉例。在HTC或是在其他台灣公司上班,員工都比較含蓄, 通常被要求了才回答、才會做,雖然結果也是好的,但從出發點就很「被動」;但在Google就不一樣了,每一個人都得要自己想辦法,「主動」提供更高的價值。
以績效考核舉例,在過去幾乎是由「老闆主導」,但在Google就採用被彭昱鈞稱之為「360度的考核」,除了要自己先寫出,認為貢獻很大的地方外,得要請同事也來評論你的績效,讓他們評斷你這段時間的表現,而這些人不是找關係好的同事就能草草了事,是得找真的和自己有密切合作、甚至是跨部門合作的「代表性人物」,否則會被主管打槍,而最後才會過到老闆那一關。
不只是老闆,當同儕也有「驗收能力」的權利,當整個公司都有辦法驗收你的「價值」時,主動積極就成為必備的特質。
Google新園區T-Park,未來有望成硬體研發大本營
「我們除了產品研發,還有技術開發,會有針對硬體而生的場域需求,像是各種實驗室,光學、聲響學、射頻、電路、震動、溫度實驗室⋯這些為了要做好一個硬體產品都是必要的,希望新的總部可以把空間、實驗室、儀器設備,整個生態系建立起來。」
最後談到辦公室環境,在Google台灣共計2000名員工的基礎上,容納雙倍人數的Google新園區——遠東T park,預計將在2020年落成,未來此地將可望成為Google硬體研發的大本營。
- 2019 Google I/O大會直擊!語音助理反應快10倍、Google Lens還能幫忙算小費
- 免開聲音也能看影片!Google I/O搶先揭露Android Q重點功能
- 給你10倍速的智慧助理,Google Assistant 4大升級服務拆解
2 深度走訪Google I/O會場,8大主題展區中還暗藏哪些亮點?


在每一屆的Google I/O上,聽完了Keynote、看完了Google發表的「最新科技」,事實上還有不少沒有被注意到的亮點,隱藏在一個又一個Sandbox(沙盒)中,透過不同的趣味應用,了解Google產品背後的策略跟原理。
跟著《數位時代》再到會場上走一圈,回顧在八大主題展區中,到底有哪些你應該知道的事?
不只Google助理,AI還有很多有趣的事
AI(人工智慧)無疑是Google近年來主力發展的方向,但在了解Google助理最新的進展,Google Duplex日後的「進化」後,事實上Google還做了許多值得深入了解的事,透過簡單有趣的應用來告訴你,到底AI可以用在哪?
你學動物叫,AI打分數
要細數最熱門展位,這一項模擬應用一定排得上名。
在展位上,Google設置了一個可愛的農場,讓兩個玩家比賽「學動物叫」,讓聲音透過機器學習,看誰的準確度越高,誰在農場的車子就能更快抵達終點,告訴你機器對於「聲音」也有學習的能力,AI在沒有對話的情況下,也能辨識出不同的聲音背後代表的意義。



AI讓你也當一次藝術家

在這個「Draw to Art」的展區中,AI跟藝術結合了。
透過Google的對外開源機器學習框架TensorFlow,當使用者在白板左側上畫畫時,右側就會即時比對全球博物館中的展品及收藏品,包括畫作、塗鴉、雕像⋯等等,即時對比出和玩家畫的最相似的作品,讓人人都能當回藝術家。
每畫下一筆,因圖像在進行即時對比,結果也都會隨時改變。
AI向兒時的「手影遊戲」致敬

在這一個黑色小貨櫃屋中,「Shadow Art」是透過AI向我們小時候玩的「手影」致敬。
同樣基於TensorFlow,玩家在燈光前比出一種手勢後,AI會辨識這大概是什麼形狀,相對應的又是哪一種角色,讓者個角色化為「現實」,出現在前方的故事布幕中,共有五種角色可以辨識,包括白鷺鷥、馬、龍、跟女人等等。
當你變出一種動物後,就可以在故事框中,和上一個變出來的角色互動,相當生生動有趣。
Edge TPU讓滾輪回到該去的地方
在3月時,Google推出了Edge TPU張量處理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的開發板,裡面包含Edge TPU、CPU、GPU,還可以與相機相連,讓開發者可以更簡單的做出一款AI裝置。
在機器學習展區中,也展示了它究竟可以怎麼被運用。

這樣的應用,很直接就會聯想到,可以運用在工廠的生產線上,不用工人就能即時檢測出良率不佳的產品。現場人員也補充到,一樣的辨識功能,靠著Edge TPU在裝置上解決,判斷時間只需花29.3毫秒(ms),但在Pixel手機上因為要連到雲端,就得耗費達145毫秒(ms),慢非常多。
針對簡單的圖像,或是人臉辨識,都是可以資訊在裝置上就能完成的計算,不用真的連上雲端,不僅省時,也能節省不少錢。
車還是很熱門,Android Auto大排長龍

和去年在I/O Keynote上大談自駕車Waymo不同,今年Google在汽車方面的進展,在Keynote上講到的少之又少。
事實上,與蘋果CarPlay抗衡,Android Auto問世已經邁入第五年,在I/O開展前就已經推出了全新的介面,但要今年夏天才正式上線,因此Android Auto展區也成為不少人願意排隊、一睹為快的展區。

在過去,需要一根USB線才能讓手機畫面與車上螢幕連結,把畫面投射到車上的螢幕,但未來透過WIFI,無線也能連接,也開始支援各種車型的TouchPad操作。
截至目前,Android Auto已經可以用在50個不同品牌、超過500款車上了,而TOYOTA終於也開始開放支援,將陸續進駐到台灣、南韓、新加坡、菲律賓、南非等新市場。這樣的里程碑,讓Android Auto產品管理總經理Mickey Kataria定出了新目標:2020年開在路上,全球支援Android Auto的汽車要達到1億台,不過是否真的能達標?答案就等明年I/O揭曉了。
妙!Google助理也走進按鍵功能手機裡
在Keynote中,我們已經見證了新一代Google助理的反應速度有多快,另一方面,雖然Google助理的覆蓋率沒有更新,仍維持在80個國家、超過10億個裝置中,但現場仍舊少不了展示Google助理究竟被應用在哪些裝置上,而針對不同裝置,語音介面設計又有何不同。

其中真正有意思的是,在滿是按鍵的Feature Phone上,也有Google助理的存在,即便操作沒有那麼「原生」,得按下語音鍵才能對Google助理下指令, 像是要詢問天氣時,Google助理則會透過網頁的方式幫忙找尋。但在印度、印尼,甚至其他許多開發中國家,智慧型手機並不普及,對Google而言是最好搶占這些新興市場的方式。

當然,在現場不免要秀一些Google助理能做的「酷事」,比方說像是「Google花園」,可以透過Google助理來澆水、調光照、溫度,只要一聲令下就能種植物。
種種展示,無疑都是想說明一件事:Google助理仍正在滲透各種裝置,生態系還在不斷擴大,還有很多你想像不到的可能性。
Android對5G的想像?
最後走到Android展區,在2019年5G無疑是一大被關注的焦點。
從去年到現在推出的5G手機,無疑都是採用Android系統,Google預計今年全球會有超過20個營運商推出5G網路。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無非是5G在手機上的殺手級應用會是什麼,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人知道答案。
Google平台與生態系行銷副總Bob Borchers在今年MWC為高通站台時,被問到最期待5G衍生出什麼樣的應用時,也只能表示:「這會取決於開發者,我只能想像,他們一定會做出一些令我們驚豔的東西。」
但是,在Sanbox中,Andriod卻給了我們一點點靈感、一些些方向:AR(擴增實境)。

當然,這件事光用4G也能做到,只是Google認為在5G時代一定會更快、更流暢,是否會因為5G產生一款AR的殺手級應用,只能拭目以待了。
3 從七年前Google Glass說起,Google如何一步步再度擁抱AR?


把時間推回到七年前。早在2012年的Google I/O上,從Google X實驗室中醞釀而生的「Google Glass」原型機首度亮相,在那個大家對AR(擴增實境)都還懞懞懂懂的年代,Google已經把智慧型手機「戴」在臉上、鏡片就是螢幕這一件事,從想像中拉進現實生活裡。
本以為Google Glass將顛覆全球的閱聽行為,但在當時一來技術不夠成熟,二來售價1,500美元太過昂貴,而且眼鏡上搭載了鏡頭,不少人認為使用者能戴著眼鏡就能「神不知鬼不覺」的錄影、拍照,引發隱私疑慮,難以被社會接受,三年後,這項產品便默默消失在市面上。
七年前走上這條路註定是孤獨的,但Google一路上都沒有放棄過AR,而是開始把施力點轉移到每年出貨量破3.5億支的「智慧型手機」上。
從2017年起,先是推出了擴增實境的開發套件ARCore,隔年智慧鏡頭Google Lens接著問世,到了今年Google I/O上,對於AR的布局更深、更大了。

把AR帶入Google網頁搜尋中,跳脫只有娛樂價值的刻板印象
當現在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拿起手機「喀嚓」一聲,捕捉想看的東西、留住想要的畫面,是再自然不過了。那麼,Google要怎麼抓住「手機鏡頭」和自己連結的機會?
Google在先前,已經在Pixel的相機中加入了「PlayGround」功能,鋼鐵人、綠巨人浩克、美國隊長,甚至是名偵探皮卡丘,各種「大人物」都能跳進現實世界裡跟你合照、錄影,當然,這一切都是衝著「好玩」而來。但在2019年,Google開始把AR的涉及層面擴展得更大,甚至未來會到每一支Android手機裡——導入Google網頁搜尋。
在未來,只要在Google網頁上找尋找某些東西資訊時,例如人體器官圖、肌肉圖,或者是海中「食人鮫」大白鯊,再具體到某個品牌的鞋子、衣服,搜尋結果除了有文字、平面圖外,Google開始提供「3D圖片」的搜尋結果,最重要的事,這些東西可以透過AR,1:1的被拉進現實世界裡。

但是,這件事的意義究竟在哪?Google該怎麼跳脫AR在手機應用上,大多只有「娛樂性」的刻板印象?
若細數Google目前公開的合作對象,就包括NASA、Visible Body、Wayfair、Target、New Balance、Volvo和Samsung,不難看出無非分為兩種類型——零售商品和科普教育。
當AR呈現的是具體可購買的商品,例如New Balance的衣服和鞋子,開啟鏡頭後就可以和現實中的服飾做搭配,喜歡的話,甚至可以直接連結到電商平台購買,這麼一來,就便開始有了「商業用途」。
「讓小孩子透過AR看見這些東西,對教育來說是很重要的,」Google Lens&AR副總裁Aparna chennapragada解釋,即便沒有辦法親眼目睹木星、火箭、鯊魚、心臟等各式各樣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認識的東西,但透過AR來栩栩如真的呈現,更能達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效果,變向成為教學的最佳教材。
在I/O的AR Sandbox展區中,Google和NASA合作,把阿波羅月球車,從網頁上拉到一片空白的展台中,可以即時調整車的擺放位置跟角度:
沒有商業模式,Google為何還要大力擁抱AR?
當Google在AR上做的越多,那下一步會開啟以AR為核心的新獲利模式嗎?
「我們現在還沒有深入去探討Google在AR應該有的商業模式,」Aparna chennapragada回答了不少人心中的疑問,她認為,Google目前還沒有走到那一步。以現階對來說,Google思考的方向是:如何讓AR給用戶、開發者以及合作夥伴該有的價值,把一些既有的資訊,透過AR呈現,來超越文字和圖片。
即便如此,根據Business Insider Intelligence估計,到2023年全球AR用戶總數將達25億人,這數字在2018年只有10億。當Google把AR應用的服務範圍推得越來越廣,把AR作為自家各種應用、服務中的一項功能,連結越來越深,就增大了Google營收大宗來源「廣告收入」的可能性。

除了Google搜尋外,現在最佳的案例就是Google Maps了。
Google Maps中在Pixel手機上,已經可以開始利用AR導航,讓傻傻搞不清楚方向的人,更能直覺地到達目的地,這就是讓AR與「核心產品」連結的最佳案例,雖然這只是第一步,也讓人不禁聯想,未來是否在地圖中也會有像是「虛擬廣告看板」、「虛擬發傳單人員」 ,這類具有趣味性的AR廣告導入。
雖然一切仍是未知數,Aparna chennapragada表示「一切都還在探索中」,但也不排除未來讓語音助理跟鏡頭,有更深的連結。_
什麼是Google要做的?解決用戶更深的需求:推薦菜單、AR翻譯
可是,什麼才是最「正中紅心」的連結?她點出最大的關鍵——要找到用戶已經有需求的地方,再進一步解決更深層的需求,而Google智慧鏡頭(Google Lens)這次一系列的更新,就是最好的代表。
「去年我們在談基本的應用,到了今年,就是在談鏡頭要怎麼跟Google結合,幫助消費者,」Aparna chennapragada解釋著其中的差異。
Google智慧鏡頭推出了整整一年,已經被使用超過10億次,使用者最常用來搜尋「商品」、「自然植物/動物」,找出這是哪個牌子的衣服、鞋子,以及狗兒的品種、花兒的名字,當然,還有最熱門的一點,就是翻譯「文字」。
而Google智慧鏡頭最新的功能,就是以「文字」這一點為衍生,現在鏡頭只要對準餐廳的餐單,鏡頭就會自動標示出這家店的「招牌美食」,並連結到Google Maps的評價跟照片,對於在國外點餐時,格外有幫助。
另外一點,針對最重要的「翻譯功能」,現在把要翻譯的東西對準鏡頭,就能智慧鏡頭可以自動偵測輸入語言,並能以不同語言進行翻譯且覆蓋原始文字上,達到「AR」翻譯的效果。
「我們不希望它只是一個辨識的APP,它可以做的遠遠不只這樣,這是我們跨出的第一步。」
雖然這些距離更長遠的商業模式,還有一段距離,但Google在AR上踏出的每一步,都牽引著業界的神經。
4 2019 Google I/O大會直擊!語音助理反應快10倍、Google Lens還能幫忙算小費

一年一度的Google開發大會I/O,在美國加州時間5月7日於Google山景城總部拉開序幕,在率先登場的「重頭戲」 Keynote上,Google Pixel 3a和Android Q也正式亮相,但除此之外,究竟還有哪些重大發表?跟著《數位時代》一起在現場直擊。


AI仍是主菜
沒有意外,Google今年依然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展示在AI上的成果。
「今天有一個數字要和大家更新,Android活躍裝置數量已達25億」,Android產品管理總經理Stephanie Cuthbertson說道。當然,要串起AI與消費者的距離,在Android裝置上無所不在的Google Assistant,就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新的Google助理,比過去反應快10倍
今年最大的亮點,不在於Assistant的聰明程度,而在於Google把人工智慧運算所需的容量大幅縮小,藉此加快Assistant在手機與其他裝置上的反應速度,新版的Google Assistant相較現在,反應速度可以快上逾10倍。
在主舞台上,Google助理工程副總裁Scott Huffman豪不吝嗇,一次次演示如何在手機上叫Assistant幫忙寫訊息、回覆Email、尋找與過濾幾千百張照片、呼叫不同App使用等。
另外,現在Assistant也能順暢地處理用戶的語音指令,不必每道指令都說出「Hey Google」的呼喚語句,可以「連貫」、「不間斷」的處理需求。
運算所需容量現在也更小,能夠直接把語句處理、視覺辨識等運算,在用戶裝置中完成,不必將每筆指令傳到雲端解讀,不僅加快處理速度,也增加用戶隱私保護,達到真正的「AI on device」。
開始走到汽車裡,推出Drive模式
Google Assistant也推出新的開車模式,當用戶對Assistant說出「Hey Google,Let's Drive。」Assistant就會開始導航,並且依據後續用戶行程,尋找最快到達此地點的捷徑;如果有人打電話來,Google Assistant也會說出誰來電、詢問是否接起電話,整個使用流程不需手動、不需眼睛觀看手機螢幕,預計今年夏天正式推出。
Duplex不只能點餐,一手包辦網路上的消費大小事
去年在Google I/O發表,混雜廣大批評與正面評價聲浪的語音助理功能Google Duplex,現在確定正式進軍其他網路服務。

在現場,Google舉了租車的例子,用戶如果要旅行租車,得填寫時間、車款、地點等資訊,步驟複雜。有了Duplex,基於Assistant已經知道用戶的飛機時間與旅行時程,用戶只要說「幫我在某公司訂租車」,Google Assistant就會幫用戶填寫資訊,接著用戶只要按確認鍵,就能完成訂車。
Google表示,今年下半會給予更多關於Duplex on Web的服務細節。
AR、視覺辨識越來越重要
隨著Google在AR(擴增實境)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強,先是在Pixel 3相機內建Playground功能,可以讓授權的漫威人物透過AR,闖進現實跟用戶一起拍照外,Google map日前也導入AR導航功能。
在今年,「AR搜尋」和「Google Lens」跟餐廳結合的進階功能也成為一大焦點,並成為Keynote的第一個開場議題。
Google搜尋也能AR,把網上的東西搬到現實中
Google正式宣布,要把AR這件事,帶到網頁搜尋結果上。
舉例來說,當用戶搜尋某雙運動鞋,可以透過搜尋結果開啟3D影像,作為360度影像查看,另外也能應用擴增實境(AR),把這雙鞋子透過手機鏡頭放到實體世界中,例如,查看它是否搭配自己其他衣服與配件。
但是,官方並未進一步說明,究竟哪些類別的東西,會使用這類的「3D搜尋結果」。

Google Lens當服務生推薦菜單,還能幫忙算小費
「截至目前,Google Lens已經被使用數十億次,用戶最喜歡問這是什麼花、這間是什麼店等問題,」Google Lens&AR副總裁Aparna chennapragada說道。當然,關於餐廳的大小事,也是熱門話題之一。
因此,Google Lens再添加新功能,當用戶坐在餐廳中,使用Google Lens對準菜單搜尋時,它能夠馬上標出這間餐廳熱門的料理,點進料理更能直接看到這道菜的圖片,結合Google Maps中用戶針對某家餐廳的評論數據;當收到帳單時,Google Lens還能直接計算小費、與幾個人平分帳單後的金額等等。


Google表示,希望此功能與一些雜誌與博物館合作,讓Google Lens對準平面圖片,就會出現動態影片,如對準食譜,則會出現示範作菜影片等。
只有100kb的Google Go,離線也能翻譯跟朗讀
針對隸屬於NBU(Next Billion User)的國家,也就是人口紅利高、網路較不發達,但潛力十足的國家,Google會將服務做調整,設定離線也能使用,或是特別設計、下載成本很低的App。
這一次,Google推出新的App——Google Go,即便它只有100kb,也支援Google Lens視覺搜尋,不僅能翻譯語言,也能將翻譯後的文字朗讀出來。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以一個不會認字的印度鄉村母親的體驗來舉例,透過低階平價手機,也可以透過這個功能閱讀周遭環境的資訊。

今年花大把心力在身心障礙服務上
特別的是,Google在2019年花了不少心力在Accessibility(無障礙)這件事上,也就是為身心障礙者提供服務。無論對說話不方便的人,或是聽力不好的人,Google都有新服務推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有10億人生活在某種殘疾之中,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和壽命的延長,這個數字占人口的15%。」
不用專人聽打,AI讓對話即時上字幕
對於聽力障礙者,Google推出「Live Transcribe」功能,在對話時可以即時把對方說的話,轉錄成文字在手機上,方便雙方進行溝通,目前已經支援70種語言。

另外一方面,是「Live Caption」功能,針對任何影片,都可以在離線的狀況下,即時上各種字幕,無論是YouTube、還是自己錄製的影片都可以,不僅幫助聽力障礙者觀影,對於一般用戶來說,也可以提升觀影體驗,但目前僅支援英文而已,確切推出時間還未定。
講電話零障礙,你打字、Google小姐幫你講
另外一點,是幫助無論是聽力,還是說話的障礙者,都能順利地打電話。「Live Reply」在通話過程中,對方說的話會在App中即時轉換成字幕,而用戶想說話,可以透過打字後,讓Google小姐幫你「講出來」。針對在會議中、不方便接電話的用戶也適用,但推出時間未定。
讓喪失語言能力的人,重新開口說話
Google正在透過AI,理解各種不同的語言模式。
而「Project Euphonia」這一項計畫,是透過語言模型,理解說話有障礙的用戶,幫他們可以「發聲」,或是說得讓人「更能理解」。包括中風、肌肉萎縮、創傷性腦損傷及帕金森病等疾病,引發語言障礙的人。
5 給你10倍速的智慧助理,Google Assistant 4大升級服務拆解


Google一年一度的開發者盛會,Google I/O正式在山景城海岸線圓形劇場揭開帷幕。
大會上,AI仍舊是Google的核心主軸,當全球Android設備無所不在,Google Assiatant扮演滲透民眾生活相當關鍵的角色。
自2016年推出以來,Google Assistant已遍布全球10億台Android設備,深入80個國家、地區,提供超過35種語言的服務,無疑是Google向消費者呈現AI技術最好的舞台。
更快、更輕、更便利
在Google宣布的各項升級中,「更快、更輕」是新一代Google Assiatant最簡潔有力的亮點。Google將雲端上逾100GB的AI模型,縮減至不到500MB,讓Google Assiatant真正進入到消費者的手機之中,即便在網路不佳、甚至離線狀態下,依然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各種便利協助。
由於所有的處理程序都在手機內執行,不必再將資訊發送到遙遠的伺服器,瘦身過的Google Assiatant反應也變得更靈敏。下一代語音助理最快能以現在的10倍速處理使用者的需求,且可以跨App執行多種任務,如從相簿中翻找照片,並在通訊軟體上分享給朋友。
另外,未來在交代Google Assiatant多項任務時,使用者無須再重複「Hey,Google」,讓整個下令過程快捷、流暢許多。部份功能如鬧鐘、計時器,更可直接免去起手式,喊聲「Stop」即可關閉鈴聲。
Google Assiatant不僅認識你,也知道你家人是誰
未來Google Assiatant甚至知道你媽是誰。Google將為語音助理新增名為「你」的標籤。在這個欄位中,你可填寫個人資訊以及親屬資料,包括住址、生日等訊息,將來驅車拜訪家人前,你可以事先詢問「這兩天我爸媽家天氣怎樣?」,或者要求語音助理提醒自己,在家人生日前準備好禮物、預約餐廳。
使用者可以隨時透過「你」的標籤查看並管理歷史紀錄,如果對內容有疑慮,也能刪除這些資料,保障自身隱私安全。
除了認識你的家人,Google Assiatant也會更關心你的起居、興趣。名為「Picks for you」的新功能將根據使用者平時在網路上的搜尋結果,於必要時提供你適當的建議。
舉例來說,如果你偶爾會搜尋「素食」,在你不知道晚餐吃什麼好,要求語音助理提供食譜時,它會優先考量你的偏好,展示健康養生的搜尋結果。

Duplex不只會打電話,線上租車、訂票功能將登場

去年的Google I/O上,Google Assiatant透過Duplex應用,以流利對話、人性措辭語氣打電話預約餐廳的演示,讓眾人驚呼。儘管因為「太像人類」也招致了不少批評,這項技術在過去一年間,已逐步在美國當地的Android、iOS設備上開放測試。
如今Google更宣布Duplex功能將進軍網路,且不只能夠餐廳訂位、安排剪髮,預計開放更多類型的預約服務,Google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透露,預約租車與訂購電影票這兩項服務將率先登場。

不僅服務項目倍增,與此同時,Duplex更免去使用者輸入資料的繁複手續。Google舉租車為例,一般而言,你會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租還車日期、車型、地點、付款資訊等多項資料,但未來只要一聲令下,Duplex便能透過Gmail內的旅遊資訊,或者儲存在Chrome的付款方式,妥善輸入進表格中。
和Google Assiatant兜風去
很快地,Google Assistant也將兼任你的行車助理。在Google新推出的開車模式(Drive Mode)中,語音助理可以依照行程,好比說預訂的餐廳,為你進行導航;若在行車途中電話聲響起,它會主動告知誰來電,並詢問是否要接聽,你只需口頭進行回應,雙手完全無須離開方向盤。

開車模式預計將在今年夏季推出,屆時只要手機連接上汽車藍牙,或者一句「Hey Google, let’s drive」便能啟動開車模式。
除了開車模式以外,Google Assistant還將提供遠距操控車輛的功能。如此一來,你便能事先開啟空調,在打開車門時,迎接舒適涼爽的車內溫度;同時也能用於確認剩餘油量、鎖定車門等功能。
遠距操控功能將與各大車廠的數位服務結合提供,支援現代汽車「Blue Link」和賓士「Mercedes me connect」的車款,將在未來數個月內擁有這項功能。
資料來源:Google、Cnet、TechCrunch
6 免開聲音也能看影片!Google I/O搶先揭露Android Q重點功能


隨著今年將迎來Android第10代版本,Google也在前日開幕的Google I/O上,搶先公開新版Android系統中幾項重要的新功能,包含黑暗模式、即時字幕,以及更強化的用戶隱私保護機制。
第10代Android系統(現在又稱為Android Q),有幾項結合人工智慧(AI)運算的功能。
Live Caption即時字幕
舉例來說,有些用戶在通勤時習慣看影片,卻又不好意思打開聲音,因此不知道影片中的對話內容;又或者,聽障人士使用手機時,若收到日常生活影片,沒有字幕,並無法真的理解影片中的內容。
對此,「Live Caption」這項新功能,能幫上一個大忙。當用戶在手機上觀看任何影片時(無論是網頁、社群媒體上),能幫影片的對話即時打上字幕,讓用戶不用開聲音就能知道影片內容。另外,因為這項功能是裝置上的AI運算,不必連線網路就能使用。
這個功能的延伸,則稱作Live Relay,當聽障人士用Android手機打電話時,手機以字幕來顯示來電者的說話內容,而聽障人士可以選擇以講話或打字的方式回覆,若以打字回覆,智慧助理Assistant則會唸出字幕上的回覆給來電方。

Focus Mode防分心模式
延續現在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統,Android Q在用戶手機使用時間管理上,再新增一個新模式「Focus Mode」,讓用戶選擇幾個容易讓自己分心的App,在該模式下不能使用,這些App也不會送出提醒訊息,確保用戶能專心工作或是讀書。
添加黑暗模式,系統支援5G、折疊式手機
Android Q也將有黑暗模式,除了幫助觀看螢幕的眼睛舒適度以外,也有助於裝置省電。

隨著今年折疊式手機、5G網路的問世,Android也將成為第一個支援這兩項重要科技新進展的手機系統。
強化用戶隱私安全
另外,Google宣稱,Android Q會更重視用戶的隱私與數據安全。舉例來說,手機會自動提醒用戶分享地點數據,並多次詢問用戶是否分享此項個人數據、提供各項選擇讓用戶更改隱私設定,讓用戶不再感覺自己無法掌握自身的使用數據。
Android Q也提供更快的安全更新,據Google表示,此系統安裝安全更新時,不用重新開機裝置,就跟更新一個App一樣容易。

在這場Google I/O開幕Keynote演說,Google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多次提到「用戶的隱私與安全」,似乎是要在目前充滿隱私爭議的科技產業氣氛中,穩定Google服務的立基。
舉例來說,Google用戶在自己的Google個人檔案中,能夠直接查看、刪除自己的Google搜尋數據,也能選擇Google儲存自己搜尋紀錄的時間,時間一過,Google保證自動刪除用戶行為數據。
另外,Google也針對旗下服務Google Maps與YouTube推出無痕模式(Incognito mode),讓用戶能夠在不被儲存與追查數據的狀態下使用服務,彷彿匿名上網一樣。
Google Assistant的AI On-Demand裝置上運算,也是這次Google相當強調的一個重點,保證用戶平常透過Assistant使用的數據與資訊,全都會留在用戶裝置上,不會被上傳雲端。
然而,Google一大獲利來源,畢竟是透過用戶的搜尋紀錄資料,來結合網路上的目標廣告。在強調隨時更改資料使用方式、不儲存用戶數據的宣言下,Google對於又該如何維持透過用戶數據來賺錢的商業模式,留下一個問號。
7 Google Home跟Nest整合!未來智慧家庭統稱Google Nest


前日在開發大會Google I/O上,除了發表許多先進、應用在真實世界的人工智慧技術外,Google也宣布,將把旗下智慧家庭產品與另一旗下品牌Nest合而為一,未來這些產品將統一稱作「Google Nest」。
Nest算是早期在消費市場打開名聲的智慧家庭品牌,以它的智慧溫度調節器最為知名。2014年,Google買下Nest,但因為面臨組織調整,將Nest歸在母公司Alphabet旗下獨立運作,不與Google一起營運。
後來,看見電商亞馬遜(Amazon)透過智慧音箱Amazon Echo與語音助理Alexa在智慧家庭市場的成功,Google也開始進軍市場,推出Google Home等類似產品。這些產品雖與Nest旗下產品不重疊,但主打同一市場,產品互相整合將可以帶來更高的價值。

直到去年初,Google才宣布Nest重新加入公司,整合進旗下的智慧家庭事業部,而一年多後的現在,宣布兩個品牌整合為一,只以「Google Nest」名稱面對消費者。
舉例來說,過去曾發表的顯示螢幕智慧音箱Google Home Hub,就將改名為Google Nest Hub。
Google製相機擺在家中安全嗎?
昨日在Google I/O,Google也發表了一款新的顯示螢幕智慧音箱Google Nest Hub Max,具備10吋HD顯示螢幕,讓視覺訊息在家中使用上,發揮更大效用。
除了螢幕更大,和前一款產品不同的是,Google Nest Hub Max前螢幕內建相機鏡頭,雖說能讓用戶在家輕鬆以大螢幕和朋友視訊聊天,但是,卻也掀起是否會危害用戶隱私的討論。
Nest旗下的智慧家庭產品,就曾出包,像是Nest監控相機就曾突然播放5分鐘的消息,警告美國洛杉磯、芝加哥等地可能會被核子彈轟炸;監控相機讓駭客透過網路監控觀察家中小孩子;以及Nest家用安全系統並沒讓消費者知道,裝置其實內建麥克風的事實。
對於一個放在家中的裝置,內建相機與麥克風,萬一被駭,一些隱私對話與影像都可能對外流出。
針對此疑慮,Google在發表Google Nest Hub Max時就曾說道,相機旁的綠燈在啟動時都會亮起,用此來確保用戶知道相機功能使用中;裝置背後也有一個實體切換鍵,讓用戶手動關掉麥克風與相機功能。
8 搶攻無卡族!Google Play開放現金支付,未來到超商也能買App


「沒有信用卡怎麼辦?」相信是許多學生、無卡族在使用各種線上付費服務時,曾遭遇的難題。為吸引天下眾多無卡可用的消費者,目前正於美國舊金山舉辦的Google I/O上,Google宣布旗下App商店Google Play將提供代碼繳費服務,未來只要到便利商店,就能付款購買App。
用戶數大勝App Store,吸金能力卻慘敗?
根據研調公司Sensor Tower的年度報告,Google Play去年App下載總量達757億次,是App Store的2.6倍;然而營收方面卻慘敗,App Store 2018年營收達466億美元,比Google Play的248億美元高出88%。

用戶數高,營收卻沒有跟上的現況,Google認為部份可歸因於付款手段的門檻上。以印度為首的新興市場,是Google Play近年下載數增長的主力,然而信用卡在這些地區並不普及。人口超過13億的印度,只有約2,700萬人擁有信用卡,比例僅2%。
到便利商店就能代碼繳費,付款不再是無卡族難題
過去一年裡,Google也曾透過eWallets、銜接印度UPI支付系統、擴大與全球電信業者合作等方式,試圖提供無卡族更便捷的付款方式,搶占新興市場的商機。現在,為吸引更多用戶消費,Google進一步發表等候交易(Pending transactions)功能。
Google Play工程主管Aurash Mahbod表示,「這是一種新的延遲付款方式,支援現金、銀行轉帳和自動扣款。」

這項功能提供Android用戶在Google Play或App內結帳時,另一種新的付款選項。根據會場中的演示,付款時消費者可以選擇代碼繳費,至鄰近的便利商店內付款,而不必像現在必須透過綁定信用卡。
完成付款的10分鐘內,消費者會在信箱中收到本次交易的電子帳單,不過Google也註明,在某些情況下,電子帳單寄送的時間可能會延遲至48小時。

新推出的等候交易功能,毫無疑問解決部份無卡族「有錢沒辦法花」的困境,另一部份經由二手賣家購買禮品卡消費的民眾,也不必再給人抽一手,以及在帳戶內留下永遠花不乾淨的餘額。
必須注意的是, 退款時將無法退回現金,用戶僅能獲得Google Play點數。
不過,Google將在何時、何地推行這項等候交易功能,目前仍是未知數。儘管對於不在禮品卡服務範圍的台灣而言,等候交易功能顯得別具意義,但台灣民眾究竟能否享受得到,恐怕還得等一段時間才能知曉。
資料來源:TechCrunch、Google、Sensor T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