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螢幕讓你一心二用!Clicker堪稱mac版最好用的Netflix追劇神器
縮小螢幕讓你一心二用!Clicker堪稱mac版最好用的Netflix追劇神器

初次打開「Clicker for Netflix」,你會發現它的介面和網頁版幾乎是「如出一轍」。

近乎原生的UI/UX設計

當你仔細體驗一番後,你會發現,它其實就是一款通過網頁封裝的app,只不過開發者針對部分設定升級,並賦予了更多的功能。但相比於網頁版,它的介面設計以及UI細節,都要更加精緻,讓筆者一度以為這是官方出品的app。

網頁版中沒有的新功能「畫中畫」

Clicker for Netflix本身是基於網頁版進行開發的,所以基礎功能一個沒少,包括字幕調整、音量調節、劇集選擇等等。但作為一款優秀的第三方客戶端,光做到這些可能並不足以吸引用戶,為此開發者在「功能」上下足了功夫,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個相對完美的用戶體驗。

下面我就為大家先簡單羅列幾點:

  • 用戶可以直接用Touch Bar完成許多快捷操作。
  • 支援畫中畫播放。
  • 可以完成播放介面的正常截圖,而不是黑螢幕。(老用戶都懂的)
  • 可以快速觀看之前沒有看完的內容。

介紹一下畫中畫播放,也是我最喜歡的功能,但Netflix在iPad上的官方客戶端至今都還不支援這個功能。

當影片進入播放頁面後,我們可以看到,在介面的右上角會有一個類似「窗口」的標誌,點擊它便可立馬進入畫中畫播放模式,實現小窗口播放。

比起網頁版,畫中畫播放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一心二用」,例如看劇的同時我可以邊滑Facebook,或是回覆郵件,工作娛樂兩不誤。

但Clicker for Netflix如同網頁版本無法實現4K播放,會維持電腦版1080P播放,不過這部分Netflix本來就沒有提供,用戶也不用太失望。

在最新的一次版本更新後,開發者允許用戶同時使用2台裝置,過去一個帳號只能在一個裝置上使用,這部分必須給開發者一點掌聲。

值不值得購買?

不難看出,Clicker for Netflix實現了許多網頁版沒有的功能,用戶體驗都非常棒,所以在這裡推薦給經常喜歡用Mac追劇的朋友,相信你們用完後一定會喜歡上它的。

你可以在開發者的官網購買到這款app,售價5美元:
https://www.clickerfornetflix.com/

這次接觸該app,筆者也藉機整理了一下之前所看過的劇集,發現自己並不能算是真正的「發燒友」,觀看次數並沒有我以為地高頻率,但筆者依舊選擇每個月堅持訂閱,主要還是因為我更喜歡「串流媒體」這種形式,無論是Apple Music還是Netflix。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聽歌看劇更傾向於哪種方式呢?歡迎大家與我交流分享。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Apple #Netflix #app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