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上市後首份財報:淨虧損10億美元,但以後不打「價格戰」了
Uber上市後首份財報:淨虧損10億美元,但以後不打「價格戰」了

Uber公佈了2019年第一季營運狀況,目前的市值僅有669億美元,當日盤後股價為40.7美元,還難以回到45美元的發行價之上。

在步步緊逼的盈利問題中,Uber把「走出價格戰」和「Uber Eats業務」推上了檯面。

在電話會議中,向CEO Dara Khosrowshahi迎面砸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Uber正面臨哪些成長困難,以及有哪些解決策略?

Khosrowshahi數過Uber可能的營利成長點,回應顯得有些乏力。儘管財報數據不太好看,但是Khosrowshahi和CFO Nelson Chai都表示,「Uber應該走出價格戰了。」就是這番言論,讓Uber盤後股價還是上漲。

虧損擴大,成長成為新煩惱

Uber第一季的訂單總額達到146.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4%。Uber叫車平台保持成長已經有些艱難,同時對司機的獎勵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達到3.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

但CFO Nelson Chai表示,從第二季開始將削減對顧客的補貼獎勵以及銷售支出。他認為叫車行業的競爭已經轉向了品牌和產品,不再集中於補貼獎勵。Uber表示已經透過產品設計,鎖定了司機和乘客的忠誠度。

叫車平台成長乏力,Uber Eats服務卻因為高成長率,以及有中國巨大外賣市場的前例,成了投資人集中發問的焦點。

Uber的外賣服務Uber Eats第一季收入為5.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9%,訂單總額達到30.7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8%。Uber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從中國的經驗來看,外賣市場成長後可能會比叫車服務市場還要大。在中國市場之外,Uber雖然有很多資金充裕的競爭對手,但也是最大的外賣服務公司。

Uber表示其正處於外賣服務業務的早期,並不會匆忙去整合市場。但如果對股東長期有益的話,可能會在後期進行,但就目前而言這只是後備方案。

uber ipo
圖/ 愛范兒

但Uber Eats成績並沒有帳面上的漂亮,在去除了對司機、餐廳支付的費用後,調整後的淨收入僅有2.39億美元,成長率只有31%。Uber難以逃脫中國市場的外賣服務業虧損問題,而Uber美國的外賣費用已經非常高昂,約在5美元左右,很難有提價空間。

Khosrowshahi還回應了Uber的其他成長機會。他首先提到了一些成長趨勢,比如從城市中心到城郊的叫車訂單成長。在紐約市,50%的訂單不再局限於市中心,而是擴大到郊區。以及千禧一代不願買車,給予Uber成長空間。他還觀察到,為數不少的Uber Eats服務客戶從未用過叫車服務,為Uber核心平台帶來了更多的用戶。Uber的共享電動車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此外,Uber還希望打開一些海外市場,說服一些海外城市放鬆監管同意Uber進入營運,這意味著20%的用戶成長可能。

就第一季的全球市場來看,北美仍是Uber最大的市場,收入達到17.5億美元。北美與歐洲、中東、非洲地區的成長最快,較去年同期加速都達到了26%。但與此同時,拉美地區的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3%,從5.18億美元下降到4.5億美元。亞太地區的成長緩慢,一季收入為2.6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率僅有6%。

貨運業務和自動駕駛會是救命稻草嗎?

Uber上市跌破發行價後,股價一路漲漲跌跌,始終沒能回到發行價之上。早期投資者、員工仍能從上市中獲得財富,但後期投資者比如PayPal,剛做出投資就一腳踏入了虧損。

Khosrowshahi表示Uber更新了企業文化,與城市、建立更廣泛的聯繫。他仍在抱怨Uber在美國的品牌損失太不尋常,但Uber總是業內最大的公司。他強調,上市只是Uber漫長旅程的一個重要時刻。

第一季,Uber為了緩和司機的矛盾。Uber在美國推出了司機獎勵計劃Uber Pro,在美國的10個城市展開。通過獲得金卡、白金卡或鑽石卡,司機可以獲得汽油和汽車維修折扣,並可以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接受免學費的在線大學教育。

Uber同時與租車公司合作,幫助Uber司機降低租車成本,也為自己獲得更多的司機。Uber允許司機給乘客打分,並在近日宣布,分數過低的乘客可能會被拒絕。

在股價低沉的時刻,Uber CEO發信安慰員工,稱上市之後Uber募集了更多的資金,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Uber此次也在電話會議中表示,2019年仍將是「投資之年」。

Uber預計其貨運業務或將是下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專案。Uber貨運推出一年半以來,與超過3.6萬名運營商簽訂合同,擁有超過40萬名司機,已經獲得一些大型企業客戶。

新的融資也將注入Uber,豐田、DENSO和SoftBank Vision Fund向Uber的自動駕駛部門ATG投資10億美元。Uber預計該投資將於2019年7月完成,和豐田繼續合作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

此外,Uber宣布預計將於2020年1月完成對Careem的收購。Careem是Uber在中東、北非和巴基斯坦地區的競爭對手,這項收購價值31億美元。收購完成後,Careem將成為Uber的全資子公司,但獨立營運。

本文授權轉載自:Pingwest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