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壞時間過去了!製造業遷徙帶來強勁商機,可成看到3大機會
最壞時間過去了!製造業遷徙帶來強勁商機,可成看到3大機會
2019.06.13 | 策略

貿易戰開打近一年,科技製造業的草原大遷徙才正開始!緯創12日股東會宣佈將協同集團成員緯穎,一同前往美國設廠;同一時間,正崴股東會上,董事長郭台強也宣佈緬甸仰光廠將於第3季量產,印度廠2020年投產。

隨製造業的第一線:組裝大廠展開遷徙,居於第二線的關鍵零組件業者為客戶新廠生產備貨,也配合供應鏈動起來。

可成
可成12日股東會看好下半年展望
圖/ 王郁倫攝影

「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會是新機會的時候,我們會在最差的時候,找到最好的利基點,創造最好的成績。」金屬機殼大廠可成董事長洪水樹12日在股東常會上說。

當貿易戰一路打成科技戰,可成股價從2018年8月高峰386元,跌到今年5月底182元,股價不止腰斬,市值也蒸發1500多億元,可成股東,整整瘦了一圈。

而在第二季產能利用率還要比第一季向下之時,洪水樹喊出「下半年會有大幅度的成長」,並非憑空安慰。

這份安慰背後有三個實質條件背書,首先,可成5月自結單月稅前盈餘30.24億元,單月獲利已經跟首季獲利30.84億元相當,第二季獲利肯定比第一季大幅成長,其次,受惠於ODM組裝客戶加速分散製造據點,下半年運往東南亞新廠的庫存需求大增,第三是品牌客戶新品第三季開始量產,將使可成產能利用率大成長。

ODM客戶遷廠東南亞,製造分散備貨增溫

「經過這些不確定性(關稅調漲),基於風險管理角度,客戶把產能分散是合理的。」洪水樹說,儘管最大客戶蘋果尚未要求遷廠分散製造,但多數3C品牌對美國政策的多變感到怕,要求ODM廠商分散工廠據點,ODM業者正加速把產能遷出中國。

林憲銘也透露,目前手中訂單約1/3輸美,大型客戶因此要求1/3產品從中國移出來,剩下仍留在中國,但小型客戶就要求全面移出,轉往馬來西亞或台灣,在美墨關稅事件過後,緯創也將前往美國再設組裝據點。

隨貿易戰開打快滿週年,台灣電子五哥早已在東南亞各設好落腳處,包括仁寶前往越南、廣達在桃園、和碩在印尼跟捷克、緯創在捷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英業達在墨西哥、馬來西亞跟捷克都有組裝廠,下半年各新廠產能都將拉高。

身為零組件供應鏈,可成中國工廠過去交貨中國即可,現在中國工廠必須交貨亞洲各地,怎麼處理?未來是否更進一步前往ODM廠附近設廠就近交貨?都是洪水樹積極思考的範圍。

緯創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
圖/ 王郁倫攝影

下半年ODM東南亞廠區新產能陸續開出,第一個合理的需求就來自料件庫存備貨。洪水樹說會採海運空運交替,初期客戶東南亞新廠沒庫存,所以機殼會先跑一陣子空運,等客戶建立庫存後就會換走海運,第三季就合理的會有一波ODM東南亞新廠的基本庫存建立需求。

由於美國還有3,000多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項目評估是否加稅,在明朗前夕,客戶新廠建立零組件庫存需求存在,一旦3,000億美元項目關稅確定要開徵,洪水樹說,客戶更將要求提早出貨,先拉高備貨量。

客戶東南亞建庫存,運費成本影響低

除此之外,看好客戶新品第三季上市,洪水樹也預期,第三季產能利用率會大幅拉升!他說,不僅是因為市場庫存經過上半年的消化,已經降得差不多,客戶新品第三季上市,也會使第塞季大幅比第二季成長,第四季還有機會加溫,下半年將大幅優於上半年。

蘋果才剛在WWDC大會上,發表Mac Pro及Pro Display等新品,可成佈局智慧穿戴也已有成果,Magic Leap等AR眼鏡已經上市,只是營收佔比還不高。

至於現階段從台灣或中國廠將機殼出貨到客戶東南亞新廠,新產生的運費如何因應?洪水樹說,運費會「合理分配」,但畢竟運輸費佔金屬機殼比例不高,因為金屬機殼很輕,洪水樹認為不是壓力。

金屬機殼廠鎧勝-KY今年也以支付運費取代跟著客戶到東南亞建廠。鎧勝-KY三處工廠全在中國,在2018年大舉投資興建鹽城及嘉善廠後,今年專注改善既有廠房效率,不再有東南亞設廠計畫。

鎧勝-KY董事長程建中說,受到貿易戰製造遷徙的漣漪效應,鎧勝-KY交貨東南亞,最大的新增成本是運費,但相對25%關稅跟前進東南亞設廠來說,運費屬很小的成本。

不過可成並不打算固守中國,洪水樹說,年底前海外設廠藍圖就將明朗。「未來電子業的重點將是供應鍊運送的順暢度,大家移往東南亞但不會集中在一個國家,」林憲銘說。因此一旦客戶決定大遷移,可成不排除設立1~2處東南亞據點,或選一處設廠,發貨到東南亞各點。

而與鎧勝-KY策略如此不同,是因為可成機殼單價更高,若未來3,000億美元產品被裁定加徵關稅,可成若還維持中國交貨,依照各國在地生產比例要求,客戶組裝後仍難以論定非中國製。

台灣產能擴張,可成第2季宣佈大加薪

可成目前工廠集中在宿遷、蘇州跟台灣,其中台灣兩年內連建兩座新廠,員工大增超過千人,投資台灣廠時機正巧,目前台灣員工人數超過4000人,可成還有4公頃空地,是否再建新廠?洪水樹表示會評估,但台灣基層作業人力不足也是最關切的一點。

因應今年有更大的、更新的產品線在台灣投產,擴大台灣產能,人力需求提高,可成本季也大幅加薪,資深副總巫俊毅更直言「比同業7~10%加薪幅度都更有競爭力。」

可成
可成董事長洪水樹看好下半年大成長
圖/ 王郁倫攝影

但由於台灣三座工廠都相當滿,中國產能要再大量遷移台灣空間不夠,也因此東南亞設廠似乎是必然之舉,洪水樹說,東南亞各地都做過評估,預期今年底前,是否海外設廠將會明朗,但這絕對是照客戶規劃走,「我們不會單獨行動,一定是集體供應鏈行動」洪水樹說。

零組件東南亞遷徙?年底前明朗

洪水樹說,東南亞設廠不是越大越好,但設立多個廠,管理效率不佳,因此也可以集中東南亞一處,再發貨到各ODM客戶東南亞廠。

而在製造分散過程中,中國廠產能也會出現閒置跟過剩,洪水樹說,將會找新產品把產能消化掉,但需要時間。目前可成除手機跟筆電核心業務,也積極開發智慧穿戴裝置,VR或MR眼鏡都已經量產。

這是長期策略!洪水樹說,當金屬機殼業務做到一千億元後,勢必要探索現有平台外,其他可做的產品,汽車電子跟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就是可成下一波要建立的新核心競爭力。

鎧勝-KY
鎧勝-KY股東會上,董事長程建中表示暫無海外設廠計畫
圖/ 王郁倫攝影

隨前兩年資本支出大增,2019年可成跟鎧勝-KY都把開銷抓得更緊,可成首季資本支出16.8億元,比去年同期縮減60%,鎧勝-KY資本支出6.8億元,也縮減69%,程建中坦言:今年上半年是最艱困的時期。

但在客戶新品上市在即,庫存消化完畢,新一波東南亞備貨需求啟動,正逢梅雨連綿的一週,洪水樹正期待這一波即時雨,能讓夏季不會缺水。

關鍵字: #緯創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