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藍瓶、可口可樂都是客戶!這家英國公司如用包裝設計讓商品變「好賣」?
星巴克、藍瓶、可口可樂都是客戶!這家英國公司如用包裝設計讓商品變「好賣」?

做設計26年,Pearlfisher 的創辦人談了談如何從當下最時髦的生活風格中汲取靈感,幫助客戶完成變革,尋找新的商業機會。

緊接著奢侈時尚品牌一律把Logo改成了清晰易讀的無襯線字體,Zara在2019年1月發布了一個截然相反的新標識:擁擠、容易誤讀、甚至像時尚芭莎的標題。

不少人尖銳地批評這個設計,但強納森·福特(Jonathan Ford)卻寫了一篇文章,解釋他為什麼覺得這是一次前衛的品牌重塑。總結下來就是「不一樣」,Zara又一次拒絕接受奢侈品牌制定的視覺風格。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02.jpg
圖/ 圖片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為著名英國設計公司Pearlfisher的執行長兼創意合夥人,福特對Zara新標識的讚賞基於其多年零售包裝設計領域的經驗:陳列在同一個貨架上那個最不一樣的商品,就是成功的設計

這條法則在時尚產業未必奏效,但在容易衝動消費的食品飲料行業,第一眼看到一瓶飲料、一包巧克力的包裝的時候,我們對它的「評價」就開始了。

 

在好不好看之外,設計是否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好的設計就是好的商業,Pearlfisher是貫徹該理念的佼佼者。這家成立26年,位於倫敦、紐約、哥本哈根和舊金山的戰略創意及設計機構多年來為可口可樂、吉百利、通用磨坊等公司設計瓶標、Logo和包裝,連續20年獲得了英國DBA設計大獎(Design Effectiveness Awards)。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03.jpg
Blue Bottle 把咖啡裝進新鮮屋的零售包裝創意也來Pearlfisher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04.jpg
星巴克咖啡豆包裝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05.jpg
Pearlfisher 為吉百利設計的包裝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DBA主要獎勵那些取得持續商業成功的設計作品,意味著得獎作品至少在市場上經歷了2年以上的考驗。它的官網有一個「記分表」,統計過去三年得獎最多的設計公司排名,金獎至銅獎得15~5分。Pearlfisher在這個表上排名第二,得分剛好是100分。

除了國際食品飲料巨頭,Pearlfisher的大部分客戶是英國本土的品牌。他們長期接觸的中國公司只有農夫山泉一家,東方樹葉、水溶C100的包裝都出自Pearlfisher之手。

農夫山泉和Pearlfisher的合作,始於搬運工品牌經歷了水源門、打算轉型精品定位的2010年:瓶標上的長白山照片第一次換成了虛擬的山水圖案,而隨後推出的東方樹葉無疑是當年充斥著含糖茶飲的貨架上最引人注目的新品。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06.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包裝設計除了讓商品變得誘人,還要想得更多

4月,在杭州舉辦的FBIF 2019食品飲料創新論壇上見到了強納森·福特,他演講的題目是《為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而設計》,一個關鍵的見解是: 僅僅讓商品變得誘人(desirable)已經不夠,一家大型設計機構如今需要從最時髦的生活方式中汲取靈感,幫助客戶完成變革,尋找新的商業機會。

聽著不難,對嗎?但實際上,人人都能針對流行趨勢發表一點意見,而真正做出讓整個貨架耳目一新的設計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健康趨勢下的包裝設計。許多主打健康的包裝食品喜歡採用簡潔、有時甚至過分克制的包裝,但消費者實際上會把這類風格和「為健康而妥協」畫上等號。

導致的結果就是棕色、原木色調的大量濫用。從視覺上就把那些希望健康,但也追求享受的顧客擋在了門外。

 

打破「健康食物」設計的常規,掀起模仿潮

Pearlfisher 2011年接手了一個項目,為英國排名第六的連鎖超市Waitrose旗下一個主打均衡營養的自有品牌打造全套品牌、包裝設計。整個系列最終採用活潑、亮眼的顏色,各種新鮮食材像積木一樣堆疊在一起。

產品上架一個月,每5個走進Waitrose的顧客就有1位買了LOVE Life系列的商品,Waitrose超市則在之後的7個月內迅速增加了超過80種新產品。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07.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08.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自有品牌是誕生新鮮想法的最佳場所。」福特表示,「Waitrose控制著自己的品牌,可以對包裝做一些自主的改動,而無數的品類有助於你完整呈現這個想法。」

Waitrose是Pearlfisher的得意之作,打破「健康食物」設計常規的做法後來被各家零售商競相模仿,許多健康零食品牌也開始採用更大膽的色彩。

 

接受事實:設計必須「instagramable」

「我必須難過地說,今天如果做設計,它們必須是高度instagramable的。」Jonathan Ford近些年來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因為他意識到「從4年前開始,我們接到的所有Brief幾乎都是要針對千禧一代做設計。」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09.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我遇到一個啤酒品牌,他們想幹點什麼吸引千禧一代;遇到一個化妝品品牌,也想吸引千禧一代。但他們從來不會告訴你千禧一代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也是為什麼Pearlfisher在2014年推出了一個內部的研究項目Futures Modes(未來計劃) ,這個不大的部門每年著眼於4個創意領域(味覺、身體、奢侈、連接)的未來趨勢,獲得的洞察隨後分享給策略部門,成為具體設計項目的靈感。比如「80%的美國人都在辦公桌上吃午餐」這則數據,可能就意味著訂閱制外賣零食和蛋白棒的機會。

未來計劃的作用是 確保公司不只是作出好看的設計,而能夠一直和那些具有商業創新能力的公司走在一起。

 

做設計做到成為品牌的股東

福特在杭州的演講中著重介紹了他們4年前的一個案例Seedlip,特殊之處在於,Pearlfisher後來成了這個品牌的股東。

Seedlip號稱世界上第一款無酒精蒸餾酒,由33歲的英國人本・布蘭森(Ben Branson)2015年創立,迄今共推出三種口味,均使用多種植物和香料蒸餾而成,擁有蒸餾酒的風味而不含酒精。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10.jpg
圖/ 圖片來源/好奇心日報

 
賣得也不便宜,700毫升一瓶的零售價約29.99英鎊。品牌在創立初期幾乎沒有營銷和經銷預算,但依靠充滿異域風情的瓶標設計,首發在Selfridges精品百貨的1000瓶三周內售罄,並迅速入駐超過50家米其林餐廳和奢侈酒店。2016年7月,帝亞吉歐旗下創投基金Distill Ventures收購了Seedlip的少數股權,這是烈酒集團首次投資一家非酒精飲料公司。

根據政府的統計數據,2002至2012年間,英國的酒精飲料消費量下降了26%。帝亞吉歐全球創新總監Helen Michels在投資聲明中表示,「我們認識到非酒精飲料的市場機會。」

後來的品牌故事裡,布蘭森總是以一個愛好研究蒸餾設備的年輕農場主形像出現,但其實他原本是飲料行業的營銷主管,這也成為Pearlfisher接觸到布蘭森的契機。而對Pearlfisher來說,Seedlip不僅僅是包裝設計項目,還包含他們對新商業模式的敏銳洞察。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11.jpg
圖/ 圖片來源/好奇心日報

 

接案範圍廣泛,但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

「從設計類型來分,我們的業務大概35%是包裝設計,35%品牌設計,25%是品牌戰略,5%是未來洞察。」據福特表示,Pearlfisher從頭到尾進行設計,並持有股權的案例並不多,僅占1%,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那些食品巨頭。 「品牌設計應該是增長最快的部分,大家現在不會只把包裝看成孤立的業務,客戶開始更加理解我們工作的價值。」

Pearlfisher業務結構的變化,和整個食品行業過去兩年的收購整合直接相關。不管是大公司推出新產品線,還是收購市場上的新創品牌,都意味著越來越多品牌有了同一個控制者,它們的包裝策略也需要更新換代。

Meatsnacks集團現在是歐洲市場份額第一的肉類零食商,它的前身是兩家歐洲老牌肉乾公司Jerky和Biltong,雙方在2015年合併,旗下一口氣了旗下擁有9個肉乾品牌。收購使其取得了規模,但集團的品牌組合因此看上去支離破碎,需要重新調整。在Pearlfisher操刀之下,美國西部風情的肉乾、針對健康零食愛好者的肉乾、英國傳統的肉乾等都有了各自的新面目。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12.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13.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14.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這時代,包裝設計沒有統一的風格可言

再來看看優格市場。根據歐睿的數據報告,美國優格的銷售額在過去2年持續下降。旗下擁有優諾優格品牌的通用磨坊先是面臨Chobani這類希臘優格的競爭,後者因為天然成分、較高的蛋白質含量受到消費者歡迎。但由於越來越多的零食、飲料都在加入「高蛋白」的隊伍,沒多久連希臘優格也不好賣了,2017年的品類銷售額下滑4.9%,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冰島優格等風味的銷售額開始上升。

通用磨坊先後在2017、2018年推出了傳統法式優格oui、高蛋白低糖的優格YQ by Yoplait。前者用玻璃罐封裝凸顯手工質感,後者沒有采用希臘優格常見的視覺元素:白色塑料碗+水果圖案,而選用了理性且冷淡的灰色,僅以文字說明產品的含蛋白及糖量。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15.jpg
YQ by Yoplait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16.jpg
YQ by Yoplait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17.jpg
oui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18.jpg
oui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我不認為有所謂『包裝設計趨勢』的說法,如果你給我看三個a風格的包裝設計,我能立馬找出3種相反的b風格的設計。」福特認為 行動時代的包裝設計沒有統一的風格可言 ,「千禧一代的想法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必須找到對品牌來說恰到好處的那個風格。」

但越來越多健康食品的包裝設計都在從強調有機變成強調質感。比如美國最大的希腊酸奶品牌Chobani 2017年的新設計。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19.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從事包裝設計的競爭對手日益激烈

「26年時間裡,我們也有很多競爭對手。現在的設計師在咖啡店裡拿一台電腦就可以做設計。我們的優勢體現在何處?我們既要跟獨立的個人設計師競爭,一些大型機構,還有諮詢公司也開始收購擁有設計能力的企業。我們是在不斷拓展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Pearlfisher為運動能量棒品牌Tribe做的包裝裡,你就能看到一些具有廣告創意思維的設計。這些能量棒通常一大盒、一大盒地出現在馬拉松之類的比賽場地,Tri-be Bold、Tri-be Fearless等字樣用巧妙的方式印在了盒子上。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20.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21.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可循環的設計越來越重要

如果一定要總結一種風格的話,Ford認為 零售包裝設計行業下一個主流的變化不是任何一種圖案或顏色,而是可循環的設計。 這是消費者和企業推動的訴求。

可循環設計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塑膠。根據Smithers Pira發布的《再生包裝市場報告》,紙板、金屬和玻璃的再生份額未來5年將大致持平。這些是已經成熟和飽和的回收行業,而塑料被認為是未來增長最快的回收材料,預計到2023年的回收率將達到19-24%。背後是品牌商、立法者和消費者觀念轉變的同時推動。

從過去一年的新聞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麥當勞、星巴克等餐飲領域的大公司正在尋找塑料的替代品,達能、可口可樂也相繼宣布未來使用100%再生塑料的時間表(最快的也要到2025年)。對於這個每天都誕生無數新品牌的行業來說,新的設計是否能被回收變成一個更重要的命題。

「當然,你很難要求一個包裝設計師解決所有的問題,尤其是針對那些每年購買上千噸包裝材料的客戶。」福特表示,「在塑料領域,我們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循環利用的系統。所以在今天的設計當中,對我來說最有趣的部分是找到一個自成體系的設計。」

 

已經結案的設計,發現缺失後自我推翻

比如Pearlfisher 2015年為日式拉麵連鎖品牌Wagamama設計的外賣盒。從功能性的角度,最初的設計看起來已經盡善盡美——可堆疊的黑色圓碗,外部配備了一個紙板外包裝,內設一處木筷插槽,紙板上印有外賣菜單,比起額外塞一張廣告傳單更簡潔。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22.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後來有一天我們發現,儘管這款外賣碗使用的塑料是可回收的,但黑色這個顏色很難被英國回收廠的光學掃描儀檢測到。最終它們很多用於填埋,而非回收。」

Pearlfisher發現了這個回收過程中的細節,並建議客戶推翻他們幾年前買下的創意。今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Wagamama宣布將把黑色的外賣碗全部改成灰色。並聲稱這可以增加1540萬件塑膠碗的回收利用。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23.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包裝設計-Pearlfisher-024.jpg
圖/ 圖片來源/Pearlfisher

 
每年消耗270萬個的紙板外套也在這輪更新中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圓形的小紙片,卡在碗蓋的中心。

「理想化的情況是,我們希望Wagamama採用一種全新的材料,但塑料真的很便宜。」強納森·福特拒絕透露這次改動付出的成本,「你也可以說這是一次失敗的設計,但我們糾正過來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貫穿保險價值鏈、提升用戶體驗,國泰重新定義保險科技
AI貫穿保險價值鏈、提升用戶體驗,國泰重新定義保險科技

國泰未來保險體驗日(Cathay InsurX Day)是國泰金控攜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所舉辦的台灣金融業首場以保險科技為主軸的產業盛會,打造產壽險對話平台,從台灣保險產業特性出發,以技術 + 場景 + 人性三大視角,重新定義台灣的保險科技。

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孫至德在開場致詞中,特別提到根據國泰多年的觀察,發現客戶需要的是數位結合實體的保險體驗,因此我們希望結合數位平台與業務員能力找到新的經營模式,同時運用科技讓體驗變得更方便、透明。國泰金控副總經理林佳穎也分享,國泰持續透過場景金融、數位體驗、AI賦能三大關鍵做法,期待能成為「以金融為核心的科技公司」。她強調,保險業不是單打獨鬥,需要更多跨域協作,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我們更要Run Faster,Better Together」,才能在挑戰中找到新機會。

3.jpg
圖/ 國泰金控

過去,保險業的數位轉型多聚焦在「流程更快速」與「服務更便捷」等領域,但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與代理式人工智慧(Agentic AI)技術崛起後,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勇於嘗試、將AI全面滲透核心業務流程,讓 AI 不再只是單點輔助,而是貫穿保險價值鏈、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

以 AI 重塑保險全流程:國壽以 Agentic AI 提升體驗與效率

「我們的目標是以 AI 重塑保險全流程應用。」國泰人壽數據暨人工智慧發展部協理莊淑儀以理賠流程為例解釋,國泰人壽早在許多年前就透過數位與 AI 等技術協助理賠同仁加快服務與受理、登打、派件與審理的速度,例如,以 OCR(光學字元辨識)醫療文件擷取與 ICD(國際疾病分類)/手術選碼優化登打效率、以 CRSS(理賠風險識別系統)風險分級識別理賠浮濫與詐欺等高風險案件並將之派送給可以審理的同事,以及透過智能工作台與 AI 骨折判讀加快與優化審理流程等。然而,保險陪伴客戶的時間是很長的,隨著保戶年齡逐漸提高,再加上超高齡社會來臨,理賠案件數量持續攀升,需要更多 AI 與自動化強化效率與正確性。

國泰人壽的做法是在既有的 AI 基礎上,加入GenAI 與Agentic AI等技術,以 AI全面升級理賠流程。首先是以「DocAI Agent」突破傳統 OCR 覆蓋率低與高維運成本的限制,僅需一個月調校,即能快速適配不同醫院表單,維持原本的正確率並將覆蓋率由50%提升至近100%,大幅縮短登打時間。其次是透過「Abnormal Agent」打造圖形資料庫(Graph DB)建立理賠關係網,快速標示高風險關係案件提供判斷依據及建議後續的應對方式,加速理賠人員的決策。最後是藉由「Review Assistant Agent」協助整理病歷、醫療單據、診斷證明…等複雜且可能甚至上百頁的文件,並快速歸納出重點,幫助理賠人員快速找到關鍵資訊進行交叉查證,大幅節省審理時間。

莊淑儀指出,光是理賠流程,國泰人壽已打造30個以上的AI Agents,目標是協助理賠人員化繁為簡、更快完成相關工作。在善用科技提升流程體驗的思維下,國泰人壽沒有特別打造額外的AI平台,而是將AI Agent整合至現有理賠流程各個環節,讓同仁們可以在一個介面完成所有工作,兼顧便捷、好上手與效率提升。

除了理賠,國泰人壽也將 AI 應用延伸至商品知識管理,打造業務員的行動智慧助手,從保障缺口判斷、個人化商品推薦到業務員智能對練等流程,都有AI Agent協助提高同仁效率,讓客戶的保險體驗更便利且完善。舉例來說,隨著保險商品高度複雜化,國泰人壽推出「商品知識助理」,協助業務人員快速查詢 3,000 多檔的商品保單條款及規範、醫療行為理賠項目,幫助業務員更快速採取行動,也能將時間與心力投入在更有價值的保戶互動與服務。

「我們不會為了 AI 而 AI,而是建置AI Agent 生態圈,高度整合與重塑理賠、商品服務等核心流程,藉此提升用戶體驗與營運效率。」莊淑儀進一步解釋,國泰人壽不會單純以投資報酬率(ROI)評估AI成效,將以風險控管、流程優化、員工效率與客戶體驗四個構面衡量 AI 對公司影響的廣度、深度和商業價值,並勇於在新的商業模式上進行嘗試,確保每一次的 AI 投入都能為國泰帶來有意義、有實質效益的進步。

圖4.jpg
圖/ 國泰金控

從數據到智能,國泰產險以AI強化核心競爭力

國泰產險同樣積極透過數據與AI極大化競爭優勢。國泰產險督導吳香妮指出,面對火災、地震、颱風等難以預測的風險,需要數據與AI驅動的產險保護傘填補損害,把衝擊降到最低,讓生活、經濟與社會能持續穩定運轉。在具體實務上,國泰產險是從「Enrich加值服務」、「Enhance AI輔助風險決策」,以及「Empower生成式AI賦能」這三個面向切入。

台灣交通事故逐年攀升、平均1天發生1,100件交通事故,其中,大車事故發生率是小車的2.2倍,致死率比起小車高達6倍等現況後,國泰產險開始思考,除了提供大車事故後的理賠支援,還可以從事前提供哪些服務?也因此催生了業界首創的「CarTech智能車險加值服務」,透過跟運輸業者與學校等單位的合作,針對車險承保前、中、後提供相應的風險辨識、預警與防治等加值服務。國泰產險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建立全台首個「運輸業者健檢」流程,透過駕駛行為及行車環境等多元數據建置AI模型,即時洞悉駕駛行為及風險分析,並提供運輸業者客製化的風險改善建議,實踐以數據及AI優化損害防阻。吳香妮強調,我們的目標是不僅提供理賠,更要守護客戶,提供超越價格的價值服務。

產險的核心業務之一是再保險,國泰產險的作法是運用AI及數據,化被動為主動,以AI輔助風險決策。過去再保險業務仰賴經驗法則、手動整理資料與透過國際再保險公司提供既有方案,現在則透過數據與AI驅動,主動精準拆解業務目標,以28項風險因子預測風險發生機率與損失金額,自動輸出並比較多種方案,從中探索最適合的再保險規劃。

國泰產險也將AI導入內部流程,解決長期困擾員工的報告製作痛點,包含資料查找費時、人工編寫品質不一、專業術語翻譯困難等。透過一鍵生成報告服務的三個GenAI模組,為員工省下6到7成的手動作業時間,將時間與精力聚焦在更具策略價值的工作,以新世代人機智慧協作模式提升效率與創造嶄新競爭力。

圖5.jpg
圖/ 國泰金控

從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的實作,可以清楚看到:對國泰而言,AI不僅是新技術導入,更是保險價值鏈全面進化的核心動能,將以數據與AI驅動服務實踐用戶體驗的優化,持續引領台灣保險科技體驗走向新世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