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Google都是他一手帶起!「矽谷總教頭」一堂價值上兆元的管理課
賈伯斯、Google都是他一手帶起!「矽谷總教頭」一堂價值上兆元的管理課

約莫十年前,《財星》(Fortune)雜誌有一篇報導,在講述一個只在矽谷圈內人之間流傳的祕密。這個機密並不是什麼超級程式,或是爆紅產品,而是一個人:比爾.坎貝爾(Bill Campbell)。

在矽谷這麼紅,想必是個厲害的連續創業家吧?錯!坎貝爾的前半生幾乎沒踏入過矽谷,而是一名美式足球教練。直到39歲,才轉職做廣告業務,後來陸續擔任手寫輸入電腦專用軟體公司Go,以及理財軟體公司直覺電腦(Intuit)的執行長。

但他真正備受推崇的原因,是幾乎輔導過矽谷所有的風雲人物,像是Apple(蘋果)創辦人史蒂芬.賈伯斯(Steve Jobs)在1997年重回蘋果,就是他陪伴賈伯斯,將蘋果從瀕臨倒閉重整到再見輝煌。

2002年Google還只是一家新創時,也是坎貝爾陪伴幾個學生創辦人一起走到Google上市,其他還有前eBay執行長約翰.杜納霍(John Donahoe)、前Twitter(推特)執行長迪克.科斯托洛(Dick Costolo)、現任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等,在《一兆元的領導課》(暫譯,英文書名為《Trillion Dollar Coach》)中,光是列出被他指導過的風雲人物,就花了整整一頁的篇幅。

2016年坎貝爾因病過世,現任Alphabet董事長艾力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兩位Google高層強納森.羅森柏格(Jonathan Rosenberg)與艾倫.伊格(Alan Eagle)聯手訪談逾 80 位了解坎貝爾的人,寫下《一兆元的領導課》,希望能傳承坎貝爾的教練技巧。

領導者的職責:讓員工的生活變得更好

Google內部曾去除管理職,當時擔任執行長的施密特認為,他們有最聰明的人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只要讓員工找尋自己有興趣的專案,不需要主管插手,自然就會看到績效。

但坎貝爾2002年受邀到Google擔任顧問不久,到處走訪各部門後,便向施密特說:「這裡需要主管。」施密特心想,你怎麼一來就唱反調,並對坎貝爾說:「我們運行這個制度一年了,一切正常。」於是,坎貝爾帶著施密特詢問工程師:「你想要主管嗎?」接連幾個員工都回答:「想要有人能幫我變強。」施密特才發現,他只想到員工能不能完成工作,卻忽略對方的成長需求,最後在2002年底Google恢復主管職。

坎貝爾有一句名言說: 「職稱讓你成為經理人,但部屬讓你成為領導者。」 施密特認為工程師不需要主管,也能勝任工作,去除多層級,更有利於快速溝通,這確實做到一位經理人該做的事: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坎貝爾認為,讓員工認為跟你一起工作很有價值,才稱的上是領導者。想讓部屬感覺工作有價值,除了讓 他們感覺到自我成長(幫員工變強),還得照顧對方情緒(工作不能受委屈) ,如此員工才願意跟隨你。

找到適合的人組建團隊,問題往往能迎刃而解

Google 變大以後,創業投資家雷姆.希里蘭(Ram Shriram)曾表達過憂慮:公司變大,問題也變多了,我們是否該多了解一點細節?坎貝爾回他:別擔心,我們已經有最好的團隊,他們會處理的。

作為一位經理人,總是練就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坎貝爾指出,領導者不分析問題,而是思考如何找到人,組建好的團隊,確保團隊有能力解決問題,尤其是執行長更是如此。 所以他認為領導者要有先安排團隊,再處理問題的思維。

建立好的團隊,關鍵在於找到適合的人才。在面試的時候,透過問題了解面試者的性格和價值觀。坎貝爾會觀察面試者的用語,會說「我」做了什麼,還是「我們」。如果是前者,他可能偏向個人主義,若是後者,表示他以團隊為先。

此外,坎貝爾還會在面試時,看一個人受不受教。羅森柏格憶起他在 Google 面試的最後一關,坎貝爾只問一個問題:「你願意虛心受教嗎?」羅森伯格回:「要看教我的人是誰。」結果,坎貝爾說了一句:「小聰明不代表什麼,」就離開會議室。

羅斯伯格驚嚇之餘衝出門外,請坎貝爾再給他一次機會,坎貝爾問他:「所以你想從教練身上學到什麼?」羅斯伯格在寫《一兆元的領導課》的時候回想,那瞬間就像是電影常說的「改變人生的時刻」,幸運的是,他當時想起一位美式足球教練的話:「教練就是跟你說你不想聽的話,要你看你不想看的事,最後讓你成就你想成就的事的人。」

這個回答體現出願意學習的態度,才是坎貝爾想聽到的。對坎貝爾來說, 他只教導值得教導的人 ,如果不願意學習,就算是個天才,也寧可不用。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作者:高士閔

關鍵字: #Apple #矽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研究機構OMFIF指出,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雖有助於創新變革與促進數位經濟發展,但也讓支付系統呈現碎片化發展趨勢,增加銀行、金融新創、商戶與民眾的操作複雜度。以台灣為例,過去,各個電子支付業者提供的QR Code格式不一,導致商戶得擺放多個掃碼立牌,民眾很容易混淆,以及增加詐騙與交易錯誤等風險。

為解決上述問題,財金公司於2023年10月推出國家級QR Code支付標準–TWQR,透過串聯38間銀行與10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方式,讓商戶只要用一個QR Code收款碼即可接收所有支付業者的付款,同時,無論民眾是使用哪一個支付App都可以一掃就通,方便、高效且安全。

看好TWQR對商戶、民眾乃至產業發展帶來的綜效,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街口支付(JKOPAY)–不僅積極響應TWQR,更透過系統調整、簡便申請步驟、多項優惠補貼、跨業(競)合作等方式推廣街口TWQR,目標是讓商戶使用街口TWQR收款服務獲得更多客源,帶動業務持續成長,提升用戶體驗,把電支產業的餅做大做強。

兩大關鍵,街口支付積極支援TWQR加速支付生態體系變革成長

根據統計,街口支付的用戶數達690萬人、合作通路數亦高達30萬家,是引領台灣電子支付市場發展的關鍵品牌,在這個狀況下,街口支付為什麼願意大力支持TWQR、將原先的競爭優勢轉換成推促 TWQR 普及的關鍵?對此,街口支付商務發展部商務長張廷軒將原因歸結為二:「支持TWQR不僅是響應國家政策,也是推動台灣支付生態體系持續進化的關鍵。」他進一步解釋,TWQR的出現讓支付業者可以將資源集中在擴展新的商戶通路,如街口支付便積極佈局非都市區市場,目標是讓電子支付日趨普及、像信用卡與現金一樣便捷易用。

張廷軒表示,街口支付目前提供三種商戶收款方案:首先是適合各類型商戶使用的正掃收款服務,不分產業與規模,商戶只要設置 QR Code立牌,民眾即可掃碼付款;其次是反掃收款服務,亦即,由商戶的POS系統進行操作,店員透過設備掃描民眾出示的QR Code收款,適合已導入POS系統的商戶使用;最後是線上收款服務,亦即,透過API串接電商與品牌官網等方式,讓民眾可以在線上選擇使用街口支付。「我們在2024年7月開始提供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團隊成員的努力推廣下,除某些特定場域,既有商戶與新商戶都已導入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門市櫃台擺放一個街口TWQR立牌,即可支援所有民眾的付款App。」

街口支付
張廷軒指出:「關於支付服務,街口針對商戶最關心的議題而發。不僅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
圖/ 街口支付

不僅積極將TWQR推廣到多元場景,更致力滿足商戶需求

為服務更多商戶與民眾,街口支付於今年7月提供TWQR反掃收款服務,接下來,除由團隊成員與合作夥伴協助商戶導入該項服務,更釋出多項優惠補助方案吸引商戶與民眾了解與使用TWQR服務。

舉例來說,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張廷軒進一步指出:「關於支付服務,商戶最關心的議題不外乎『交易手續費高低』、『是否易於對帳』以及『能否協助創收』,因此,街口支付除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更透過用戶(交易)回饋方案等方式協助商戶創收。」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持續擴展業務成長。

街口支付
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圖/ 街口支付

透過策略聯盟擴展生態體系以實踐Super App願景

街口支付作為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除響應財金公司的 TWQR標準、提供符合商戶需求的收款方案,也很重視用戶需求,因此,與不同場景的龍頭品牌合作,透過策略聯盟建置與完善街口支付生態體系,滿足用戶在支付、購物、票券、生活與金融等多元場景需求。此外,也十分重視安全防護,由跨部門團隊從用戶、資料與系統等多層次機制建置與完善安防措施,降低詐欺與洗錢等風險。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用戶導向的在地化數位生活超級應用服務(Super App),將持續深化與跨域夥伴的合作,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同時,穩健朝損益兩平的方向前進。」關於街口支付的未來規劃,張廷軒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