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風場回歸材料本業,上緯拿下風機系統商MHI Vestas訂單
不玩風場回歸材料本業,上緯拿下風機系統商MHI Vestas訂單
2019.07.03 | 合作

揮開近期風場釋股風波,上緯董事長蔡朝陽今(3日)與風機系統商MHI Vestas簽訂風機葉片材料合約,一舉打入國際風機供應鏈。

這項合約也驗證上緯在出售子公司、風場後,將回歸到材料「本業」的決心,專注在新材料、碳纖複合材料,且擴大風電材料在台生產廠房及設備投資,目前全球兩大風機系統商西門子歌美颯、MHI Vestas都成為上緯的合作對象。

採用上緯葉片材料,MHI Vestas第2張本土合約

MHI Vestas表示,與上緯的合作不僅在國內市場,也會探索出口到國外的可行性,並將上緯列入全球供應商名單中。這也是MHI Vestas繼去年10月與韓國CS Wind及台灣金豐簽訂在地風機塔架製造合約後的第二份在地合約。MHI Vestas共同執行長拉斯·邦度·克羅斯各(Lars Bondo Krogsgaard)提到,過去一年半來,台灣公司反應相當熱烈,積極想投入再生能源行列。

根據政府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訂定2023年起風力機零組件需國產化,這被稱作是本土化比例最難的部分。

而未來上緯將提供MHI Vestas超過50%的葉片材料,包括碳纖維絲束、拉擠碳板、樹脂、粘合膠等,拉斯表示,雙方合作可以做到超越本土化要求,因目前台灣政府政策僅要求樹脂國產化一項。

至於未來風機可以做到多少本土化比例,拉斯表示,相對英國,在台灣的本土化比例已是最高的,未來在風機葉片、塔架、發電機、齒輪箱、電纜會與台廠有合作的機會,他強調MHI Vestas在台灣的投資足具規模性。

MHI Vestas為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與中鋼兩家的開發商,總計900MW離岸風場的首選風機供應商,未來將供應9MW的風機。

因應風電國產化,上緯將與台塑在台設生產基地

此外,為提供MHI Vestas製作風機所需的葉片材料,上緯正與台塑評估規劃在台灣設立碳纖板材生產基地,預計2020年底將拉5條生產線,每年提供120萬米的碳纖產能,因應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的需求,年產值6億到10億元。蔡朝陽預估,未來若能爭取到國際訂單,預計訂單量非常龐大。

MHI Vesta與上緯簽約
上緯與風機系統商MHI Vestas簽訂風機葉片材料合約。
圖/ 陳映璇攝影

這次與MHI Vestas的合作,蔡朝陽有感而發,過去上緯單打獨鬥,耗費10年才把自家的樹脂材料打入國際供應鏈,以前要花5到10年才有機會接觸國際級的風機大廠;但自離岸風電政策推動後,「這些風機大廠跑到台灣家門口,請你來做本土化,(讓台廠)進入到這個行業。」他認為這對台灣產業來說,是非常難得機會,而且也是一門長久的生意。不過對於近期出售風場、子公司一事,上緯則以目前公司在緘默期未作回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