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同溫層假象,一場大選贏得用戶的心!揭日本新聞獨角獸SmartNews成功的秘密
戳破同溫層假象,一場大選贏得用戶的心!揭日本新聞獨角獸SmartNews成功的秘密

「獨角獸」一詞彙除了代表傳說中的神獸外,現代也被用來指稱成立不到10年,身價突破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0億元)的未上市新創公司,形容他們就如同這神話生物一樣稀有。

儘管近年獨角獸數量激增,幾乎快要脫離稀有生物的範疇,但在身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獨角獸仍相當罕見。

在今天以前,日本總共只孵育出3隻獨角獸,且隨著電商平台Mercari 2018年在東京證交所敲鐘上市,日本獨角獸僅存AI新創Preferred Networks、密碼貨幣平台Liquid兩間企業。

就在今天(5日),又一隻獨角獸在日本誕生。媒體聚合App新創SmartNews宣布獲日本郵政領投E輪融資31億日圓(約9.3億美元),並將估值一舉推往11億美元,成為自2015年以來,全球第一間晉升獨角獸的新聞媒體。

扎根日本,放眼國際的SmartNews

SmartNews是間成立於2012年的媒體聚合App公司,由前東大研究人員鈴木健創辦,其200名員工來自世界各地,且大多為工程師。公司總部座落日本東京,在舊金山、帕羅奧圖、紐約、上海等地都設有海外據點,是間相當國際化的企業。

SmartNews的管理層也可說是廣納各國良才,找來DeNA China前CEO任宜擔任策略長;聘請Facebook動態消息基礎負責人Youlin Li出任工程副總裁;今年5月時,有「PlayStation之父」稱呼的Sony前副社長久夛良木健也獲延攬,成為SmartNews的外部董事。

SmartNews的理念是「將世界各地的優質資訊發送給需要的人」。大多媒體聚合平台會透過用戶點擊的內容進行「個人化」,推播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而SmartNews則比同業更進一步,結合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影像辨識與用戶行為,如閱讀時間、停頓位置等,挑選出最適合用戶觀看的內容。

同時鈴木健指出,新聞媒體的「個人化」往往會讓一個人的興趣、視野變得狹隘,SmartNews則利用演算法技術,試圖在個人化的同時,開拓人們所關注的事物。

smartnews3
用戶可以自由訂閱喜愛的頻道,關注感興趣的消息。
圖/ SmartNews

值得一提的是,SmartNews擁有非常多樣化的頻道供民眾訂閱,新聞內容以外,還提供優惠券、球賽即時比分等豐富服務。

不同於普遍聚焦國內市場的日本企業,SmartNews很早就將目光放眼海外。2014年,SmartNews上架美國Google Play、App Store,正式登陸美國市場。推出7年來,SmartNews全球下載量累計達4,000萬,活躍用戶則約有2,000萬人。(AWS、微軟研發中心掀工程師挖角戰

超越美國雅虎,成英語圈重要新聞來源

SmartNews近年來在美國市場大舉開疆闢土,兩年用戶數成長逾5倍,如今在美國媒體導流上,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網路分析技術公司Parse.ly,截至2018年12月為止,SmartNews成功取代雅虎(yahoo.com),成為英語圈第10大媒體導流平台。

身為一介外來者,SmartNews如何打進美國市場,深入英語圈用戶的生活之中?

將用戶導流至合作網站,獲優質新聞合作

第一,與大多媒體聚合平台的作法不同,SmartNews會將用戶導流至合作網站,是個非常友善合作媒體的平台,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Nieman Journalism Lab)就稱它是網路媒體最可靠的流量成長來源。

這讓它在美國獲得眾多媒體青睞,合作業者逾400家,其中不乏美聯社、彭博社等新聞界巨擘。除了量多質佳的合作夥伴,SmartNews也會依據用戶閱讀時間等數據,不單單從流量對內容進行篩選、評等,只為替用戶提供優質新聞內容。

smartnews2
近年來的大舉成長,讓SmartNews超越美國雅虎,成為第10大媒體導流來源。
圖/ SmartNews

不走小眾,面向一般大眾的平台

其次,就如鈴木健所宣稱,SmartNews要在個人化的同時,開拓人們關注的事物,SmartNews的「個人化」專注在推薦更具普遍性的內容。過去接受訪問時,鈴木健表示,SmartNews是款面向一般民眾的新聞聚合App,而非記者、科技狂、新聞迷(news junkies)等小眾用戶。

過去鈴木健曾建立一款名為Crowsnest的新聞聚合服務,他坦承由於太過注重個人化與新聞迷,用戶數一直難以成長,最終導致失敗,於是SmartNews才會採取不同的策略。

打破同溫層,給予用戶更多元的政治新聞

第三,一般演算法會不斷給予使用者內容接近、立場相似的新聞,以促進點擊率,導致民眾越來越難看見不同看法、角度的文章,導致用戶陷入同溫層之中。

為避免這樣的缺陷,以及達成開拓人們關注事物的願景,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SmartNews在App內導入「政治平衡演算法」,以提供用戶更公允、立場更多元的新聞內容,此舉成功吸引大量美國用戶進駐。

因2016年的成功經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被SmartNews視為下一場重要戰役。SmartNews美國行銷副總裁法比安.皮爾.尼可拉斯(Fabien-Pierre Nicolas)表示,他們希望可以吸引美國民眾追求更全面政治觀點的目光。(《紐約時報》打擊假新聞,揪記者、工程師組隊導入區塊鏈技術

他表示,「參與政治是很美好的一件事,但我們希望確保人們能看見不同的觀點。幫助人們打破同溫層、看見這之外的新聞是我們努力達成的核心。」

媒體聚合競爭激烈,SmartNews將加強行銷、廣納工程人才

從本輪融資獲得的資金,SmartNews也計劃運用在開拓美國市場,除了計劃加強電視廣告等行銷活動,更打算進一步招募工程師資料科學家等專業人才強化團隊。

目前在聚合媒體App領域,SmartNews正面臨激烈的競爭。今年4月時,蘋果新聞訂閱服務Apple News+正式上線,短短2天內就擄獲20萬用戶;隨後Google在5月推出全新Google News App,也獲得相當不錯的評價。

另外,身為當前全球最有價值獨角獸的字節跳動,旗下今日頭條自2017年便開始擴張海外市場,在日本、美國都有推出產品,也是SmartNews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責任編輯:陳映璇

資料來源:BloomBergDiamond OnlineSmartNewsTechCrunch

關鍵字: #獨角獸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