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Android搜尋引擎變「拍賣品」,Google開放同業競標引發負評連連
把Android搜尋引擎變「拍賣品」,Google開放同業競標引發負評連連
2019.08.06 | Google

Google被指控壟斷Android搜尋引擎,而屢次遭歐盟「重點關照」後,現在這間科技巨頭索性放手,開放其他企業競標「預設搜尋引擎」。從2020年開始,得標搜尋引擎將成為歐洲Android手機的預設選項之一。

上週五(2日),Google公布針對歐洲地區設計的搜尋引擎選擇頁面。自2020年起,所有歐洲經濟區(EEA)用戶打開新Android設備時,都需自行挑選預設搜尋引擎。

google search engine auction
自2020年起,歐洲Android用戶將透過這個畫面選擇搜尋引擎,而畫面上的瀏覽器選項,Google則將交由進行中的拍賣決定。
圖/ Google

被歐盟裁罰千億元,Google把預設搜尋引擎變拍賣商品

去年7月時,Google因壟斷Android搜尋引擎,遭歐盟開罰43.4億歐元(約新台幣1,520億元)的破天荒金額,同時歐盟執委會勒令Google停止過去壟斷Android搜尋引擎、瀏覽器的作法。(否定Android商業模式?歐盟向Google開出史上最高金額罰款

作為對這項判決的回應,Google徹底改變歐洲Android系統Google行動服務(GMS)的授權方式。過去Google總是將服務捆綁授權,例如廠商想要安裝YouTube,就必須將Chrome作為預設瀏覽器等。

現在Google不再捆綁授權行動服務,意謂即便想將自家瀏覽器定為預設,也不必捨棄YouTube等服務,不過相對的,廠商必須付費獲得使用許可。

今年4月時,Google更宣布將按照熱門程度,提供歐洲Android用戶共計10款推薦搜尋引擎、瀏覽器作為選擇,但預設仍是Chrome與Google,存在明顯的主次地位,也因此受到其餘搜尋引擎投訴。

google search engine
4月時,Google曾宣布將為歐洲用戶新增共10款瀏覽器及搜尋引擎選項,但由於其他廠牌都是備選,也因此受到業者投訴。
圖/ Google

而這次宣布改變則意謂著,未來Google與其他品牌將站在相同起跑點,供用戶自行挑選心儀的搜尋引擎。

但要與Google同台競爭是有代價的,該公司宣布預設搜尋引擎要以拍賣的形式,向各家廠商募集申請,並在文章中公開拍賣流程。

一個地區出價最高的3家廠商,將從2020年1月1日起與Google成為預設瀏覽器選項,四者在選單上的順序將隨機排列。

根據Google的規劃,官方預計9月13日截止收件,10月31日公布得標結果。其後Google會按每月選用預設搜尋引擎的用戶數,向廠商索取費用。另外,若投標廠商不足3家,或有流標的情況發生時,則由Google挑選補足。

競爭業者不領情,痛批Google濫用主導地位

必須注意的是,即便被列為預設選項,也不代表用戶會選擇其他搜尋引擎。就現況而言,這種作法為其他搜尋引擎帶來的增長可能相當有限,甚至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支出。

在新制推出後,對Google沒有特別想法的民眾,仍有高機率會繼續選用Google;而早就對Google搜尋引擎、瀏覽器有意見的,大多早就下載其餘App自行替換。

換句話說,得標廠商很有可能只是幫用戶省下上網下載的功夫,卻必須多花費一大筆錢。同時,搜尋引擎可以隨時更換,即便用戶選擇Yahoo後10分鐘就改回Google,Yahoo仍得為此負擔費用。

儘管Google聲稱拍賣是一種「公平客觀」的方式,法國搜尋引擎公司Qwant執行長艾瑞克.萊安德里(Eric Leandri)痛批,Google這種要求為曝光付費的作法,根本就是在濫用其主導地位。

德國非營利搜尋引擎Ecosia執行長Christian Kroll也抨擊,Google拍賣預設搜尋引擎的行為,簡直是對歐盟去年判決的一種侮辱。歐盟開罰的用意在於,希望由Android用戶決定使用哪款搜尋引擎,而非Google,但拍賣預設欄位的作法,與歐盟的期望可說是背道而馳。

ecosia
Ecosia是一款非營利瀏覽器,其絕大部分收入都用於為沙漠化地帶植樹,其執行長批評Google拍賣預設瀏覽器的作法,是對歐盟判決的侮辱。
圖/ Ecosia

大約10年前,微軟也曾陷入與Google類似的指控。當時IE瀏覽器因壟斷市場而受歐盟質疑,於是微軟在安裝Windows時,新增10多款瀏覽器供用戶選擇,不同的是微軟沒有向競品廠商收費。(美司法盯上亞馬遜、蘋果、Google、Facebook,加強反壟斷調查

在外界看來,微軟對於IE壟斷質疑的處理堪稱模範,儘管當時Chrome、Firefox等瀏覽器正在崛起,現在看來這無疑為IE後續在市場上失利推了一把。

責任編輯:陳映璇

資料來源:The VergeVentureBeatsBloomBergGoogl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