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人回鍋接掌CEO,20歲的群暉如何再把雲端客戶養大?
創辦人回鍋接掌CEO,20歲的群暉如何再把雲端客戶養大?
2019.08.23 | 策略

今年剛滿20歲的群暉科技(Synology),不僅迎來了創辦人翁英暉回鍋擔任執行長,主導全球公司的發展策略及營運管理,同時也針對軟、硬體還有近兩年布局的雲端產業,都有全新的升級跟新技術宣布。

翁英暉
群暉創辦人之一翁英暉回鍋再擔任CEO,認為雲端服務會是接下來營收成長重要的來源。
圖/ 簡永昌

翁英暉在20年前離開微軟OEM事業處資深副總之後,因為擁有堅強的軟硬體開發管理以及產品銷售的經驗,就與廖群共同創辦群暉科技,當時看中的就是網路時代即將來臨,個人與商務資料量會大幅增長,便從軟體的思維角度出發,打造屬於群暉的軟體生態圈。

這次共端出三道牛肉,包括全新的作業系統DiskStation Manager(DSM)7.0、相片管理套件Synology Photos以及Synology Hybrid Share原生混合雲解決方案(Synology C2)。

要提供給使用者更智慧的問題洞察、更快速的使用介面,以及雲端資訊的串連等服務,面對現在主要客戶以企業端為大宗,群暉每道牛肉的布局都是在以方便企業使用的角度為出發點。

5年內改變客戶類型,企業端成主力對象

翁英暉透露,目前2B的業務已經占群暉的總業務達7成之多,這與5年前是2C為主導的狀況很不一樣,這也讓整個群暉的布局跟腳步都需要調整。過去消費者在乎的是新鮮、快速、有趣的考量點;而企業端重視的卻是東西要能立刻用、要能提供給企業解決方案,也因此他必須要有不一樣的想法跟思維。

以下載超過1.5億次的DSM作業系統來說,7.0版本不僅可以讓SSD快取應用可以比過去提升4倍的效益,還擁有智慧洞察功能,讓系統可以主動提醒使用者伺服器異常狀況,降低企業可能發生的風險。

雲端服務一年就損益平衡

至於兩年前就開始布局的雲端服務C2,過去曾考慮是否要建立在雲端大廠AWS、Azure的公有雲上,但基於成本考量,最終選擇自建雲端中心,且也在第一年達到損益平衡,目前全球服務超過2萬5,000人,成為翁英暉手上的重要武器,「未來這一塊會是扮演營收成長重要角色的一環,」他有信心地表示。

過去提供給客戶的公有雲服務先是以「備份」為主,當這個C2服務已經逐步上軌道、達到獲利之後,翁英暉笑說就要像個斷奶的孩子一樣,要開始準備擴大服務範圍。

這次Synology Hybrid Share原生混合雲解決方案最大的特色在於,可以提供NAS(網路連接儲存設備)使用者透過掛載Hybrid Share無痛擴充儲存空間,也讓不同端點的使用者可以透過掛載Hybrid Share達到檔案分享與同步的功能;另外,也能搭配DSM設定檔案進行自動雲端備份,快速資料復原。

目前雲端中心是建立在德國法蘭克福,無法在台建置的主因還是卡在頻寬不足等因素。

既然雲端服務是群暉下個重要的金雞母,建置雲端中心也是規劃的一環,除了法蘭克福已經在建置第三個雲端中心,接下來也將擴及到西雅圖、提供服務給北美及亞洲的使用者,至於回來亞洲設置雲端中心,應該已經是西雅圖以後的規劃。

重回CEO,翁英暉:「找回初衷」

群暉科技
建構一個軟體生態圈是CEO翁英暉當時成立群暉的初衷。
圖/ 簡永昌

這次重新回到這個自己成立的公司,有將近12年沒有擔任CEO職務的翁英暉,回來的任務就是要回想當初創業的初衷:「建構軟體生態圈」。

20年的努力已讓群暉可以開始擁有自己的生態圈,也能建立起市場競爭者的障礙,並建立自己品牌。未來會繼續維持這個表現,翁英暉坦言核心技術、軟體思維跟人才都缺一不可,海外雲端中心的部分會採取委外管理的形式、透過台灣遠端遙控。至於徵才,他保守地說亞洲會再加很多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