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還沒死!Netflix剛剛租出了第50億張DVD
DVD還沒死!Netflix剛剛租出了第50億張DVD

儘管今天我們追劇看綜藝基本都是在影片網站,但DVD並沒有被串流影片媒體完全淘汰。就在不久前,美國最大的串流影片媒體平台Netflix宣布,已經租出了第50億張DVD。很多人可能都沒想到,Netflix時至今日還沒有放棄DVD租賃業務,為什麼?因為有錢賺。

Netflix DVD2.jpeg
Netflix官方twitter公布租出第50億張DVD
圖/ 愛范兒

很多人都知道,Netflix最開始就是靠DVD租賃起家。Netflix在1998年推出了DVD郵寄業務,儘管後來串流影片媒體的興起讓DVD逐漸式微,Netflix也在2011年分拆了DVD租賃業務和串流影片媒體業務,可DVD業務一直營運至今。

Netflix DVD3.jpg
第50 億張DVD 是英國傳奇歌手艾爾頓.強的傳記電影《火箭人》。
圖/ 愛范兒

雖然Netflix DVD租賃業務的用戶數量已經從2011年的1,400萬降到了最近一個財季的240萬,DVD租賃中心的數量也從最高峰的50個減少到17個,不過依舊保持盈利。

Netflix DVD5.jpg
圖片來自:emlakbroker.
圖/ 愛范兒

根據Netflix今年第二季的財報,DVD租賃業務貢獻了近4,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4億元)的利潤。雖然佔比不多,但已經比起很多還在燒錢虧損的串流影片媒體平台活得更好,去年迪士尼與串流影片媒體相關的業務損失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4億元),而中國的愛奇藝、優酷和騰訊影片也在大幅虧損,依靠身後巨頭在輸血。

其實在憑藉串流影片媒體平台崛起之前,Netflix就曾透過DVD租賃業務衝擊了當時的影視租賃業務。在Netflix推出DVD租賃業務的時候,市場上的三大連鎖店基本即將壟斷影視租賃市場,其中最強的百視達(Block buster)已經擁有5,000萬租賃用戶。

而且當時影視租賃市場主流格式是VHS錄影帶,雖然DVD光碟更為輕便,成本也更低。但百視達等租賃公司的庫存全是VHS錄影帶,不願意額外投入成本到DVD光碟上,由於主流的租賃商店都不提供DVD,用戶自然也不會購買DVD播放器了。

Netflix DVD7.jpg
圖/ 愛范兒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etflix找到DVD製造廠商,並與東芝達成協議,在每台DVD播放器包裝盒內附贈一張Netflix的優惠券,用戶可以憑此券免費租一張DVD,讓Netflix擁有了第一批種子用戶。

不過這種補貼換用戶模式也引來了大量圖撿便宜的族群,優惠券被大量複製而Netflix卻沒有對應的反作弊機制,1998年Netflix就已經虧損了1,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5億元)。

Netflix DVD8.jpg
圖/ 愛范兒

1999年,Netflix改變了租賃模式,推出了包月租賃的訂閱制。用戶交付15.99美元(約新台幣503元)就可以一次租賃4部影片,且沒有觀看期限,一推出就大受歡迎。不僅讓DVD取代VHS錄影帶成為主流格式,這種訂閱制度也在日後為串流影片媒體平台廣泛採用。

Netflix的異軍突起讓百視達等租賃巨頭的顧客不斷流失,也開始考慮這種線上租賃模式,但百視達委託第三方機構調研後得出結論卻是:線上影視租賃市場的用戶規模上限只有360萬,相比起百視達當時的5,000萬用戶不值一提。

Netflix DVD9.jpg
圖/ 愛范兒

其實當年百視達曾有收購Netflix的機會,2000年大幅虧損的Netflix找到百視達,希望以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億元)的價格賣給百視達,遭到斷然拒絕。這也不難理解,Netflix當時的用戶數量僅有30萬,只是百視達用戶的6%。

但百視達確實錯過了唯一的機會,2010年百視達正式申請破產,2013年百視達在美國的所有門店都關門結業了,在這一年Netflix推出了《紙牌屋》,改變了整個串流影片媒體平台的格局,如今市值已經超過1,200億美元(約新台幣3.8兆元)。

Netflix DVD10.jpg
圖/ 愛范兒

很難想像今天還有多少人還會觀看DVD影碟,尤其是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但Netflix的DVD業務一季度4,600萬(約新台幣14.4億元)利潤的數字,說明了這項業務有理由繼續存在下去。

責任編輯:江可萱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Netflix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