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Card上手體驗:功能介面、消費回饋、實體卡質感一次看
Apple Card上手體驗:功能介面、消費回饋、實體卡質感一次看
2019.09.05 | 新奇

在今年三月的春季發表會上,蘋果公司宣布將與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合作在夏季推出聯名信用卡。就在8月20日,經過了將近半年的籌備以及小範圍邀請測試後,蘋果正式面向美國公眾開放了該信用卡(即Apple Card)的申請。作為一名蘋果生態圈的忠實用戶,我自然也跟風申請了一張,來體驗蘋果在個人金融領域的新嘗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款備受矚目的「新產品」。

獲得Apple Card,最快只要一分鐘

在官網上,蘋果列出了申請該信用卡的個人基本條件:
- 年齡不小於18歲

  • 擁有美國居住地址的美國公民或合法居民,即必須擁有SSN(美國社會安全碼,可等同看作中國的居民身份證號)

  • 使用iPhone6或更新版本的iPhone手機,且系統版本為iOS12.4以上

  • AppleID帳戶已登錄iCloud且開啟了兩步驗證

如果已經滿足了這些基本條件,那申請的流程可以說是非常簡單了。我們只需打開手機內建的Wallet應用,點擊右上角的加號按鈕,選擇添加Apple Card,在接下來的步驟中,分別輸入姓名、住址、電話、年收入、SSN等個人資料並提交,高盛銀行便會即刻讀取個人信報並在一分鐘內就會送回審批結果。

若審批透過,點擊「Accept Apple Card」並上傳身份證明(美國駕照或者州身份證State ID)的正反面照片後,電子版Apple Card便會在Wallet應用中自動激活開卡,此時我們已經可以透過Apple Pay使用這張信用卡來進行消費。當然,我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同時獲得一張鈦合金版的實體卡,通常一週內便會寄到,在此期間,Wallet內可直接查看快遞進度,應用也會在卡寄出、即將送達時分別推送通知。

Apple Card2.png
圖/ 少數派

揭開Apple Card的面紗

一如既往的「蘋果味」

當收到鈦合金版實體卡並取出時,撲面而來的便是那熟悉的「蘋果味」:牛皮紙包裝盒加上印有蘋果logo的純白色卡套。

Apple Card3.gif
圖片來自@春額
圖/ 少數派

一如以往的不少蘋果產品,整張卡片的設計依然是白色配銀色的極簡風格,正面只有蘋果logo、持卡人姓名和晶片,背面則是高盛銀行與萬事達(Master Card)的logo以及磁條,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任何元素,顏值非常高,即使是用來收藏或作書籤也很適合。與傳統信用卡不同的是,Apple Card正面的晶片在右側且紋路為六個小圓角矩形,而背面的磁條在卡面下方。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只有定位中高端的銀行卡會使用金屬材質,而這張Apple Card採用了鈦合金材質,拿在手裡很有分量,重量達到15g,甚至比美國市場比較流行的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中高端信用卡Chase Sapphire Preserve/Reserve還要重一些。

Apple Card5.png
圖片來自@春額
圖/ 少數派

和常見的打電話或在銀行行動App中輸入卡信息的激活方式不同,Apple Card只需要用iPhone觸碰一下裝卡的卡套,透過NFC的方式即可啟動實體卡。在線下使用Apple Card進行消費支付時與普通信用卡無異,刷磁條或晶片皆可,由於卡面上除了持卡人姓名沒有任何的信息,這也降低了用戶信用卡丟失或數據洩漏而導致的盜刷的風險。

也許有人會問,看不到卡號信息的話,如果商家不支持Apple Pay的話怎麼使用呢?答案就在Wallet應用中的卡片詳情頁裡,經過Face ID/Touch ID解鎖後我們能看到具體的卡號、有效期和CVV碼等信息,可用於網絡上傳統方式的信用卡支付,而且用戶如果發覺卡信息有洩漏,可以隨時更換新卡號,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在此處,也可以一鍵通過系統Message應用的Apple Business Chat或電話快速聯繫客服。

Apple Card6.png
圖/ 少數派

與Wallet應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Apple Card lives on your iPhone,inthe Wallet app.

通常情況下,信用卡都會有一個手機端App來配合使用,而iOS中的Wallet應用當仁不讓地承擔了這個角色,蘋果也將該信用卡形容為「住在你iPhone裡的信用卡」。在Wallet中,純白色的Apple Card與其他綁定的銀行卡平行顯示,蘋果為它加入了記帳功能,點開這張卡的頁面,會分別顯示已使用額度與剩餘可用額度、下一次還款日期、本週消費柱狀小統計圖和最近發生的交易相關信息。

Apple Card7.png
圖/ 少數派

每次消費過後,Wallet都會推送該筆消費詳情的通知,並在界面下方交易信息處顯示每筆消費的交易商戶、時間、地點、金額以及回饋百分比,點進某筆消費的詳情頁可查看更多詳細信息,比如若我買了一杯奶茶,那麼這家奶茶店的店名、店內照片、店面所在地圖的方位、消費金額與類別以及具體回饋的金額等都會顯示在消費詳情頁中。

Apple Card8.png
圖片來自@春額
圖/ 少數派

非常有趣的是,隨著消費筆數的增加,原本顯示為純白色的卡面會改變顏色,點綴上相應消費類別的漸變式顏色,其中黃色代表購物類消費,橙色代表餐飲類消費,粉色代表娛樂類消費,綠色代表出行類消費。傾斜手機,卡面也會隨著角度的不同而顯示不同的反光,色塊會隨著重力感應而向更低的那一側行動,非常漂亮。

Apple Card9.gif
圖/ 少數派

除此之外,Wallet應用還會根據Apple Card的日常消費自動生成週報表和月報表的柱狀統計圖,並根據消費類別或商家進行歸類,以不同的顏色、圖標顯示,方便持卡人直觀地了解自己的消費去向和支出結構,雖然可能比不上一些專業的記帳軟體,但也能基本滿足需求。

Apple Card的還款日為每月最後一天,臨近還款日時系統會推送還款提醒,也可以提前還款。蘋果將還款界面設計成了一個圓環,我們可以拖動滑塊來選擇本次還款金額,圓環中間會對最低還款額與以當前金額還款將產生的利息費用進行實時提示,非常直觀易懂。為了避免忘記還款而產生利息,我們可以為其設置一個自動還款日,比如發工資後的一段時間內。

Apple Card10.png
圖/ 少數派

Apple Card與系統級Wallet應用的緊密結合,免去了我們多安裝一個App的麻煩,美觀易懂的界面互動、清晰明了的消費明細與還款數據,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消費狀況一目了然,帶來了優秀的綜合體驗。

看似美好的卡片權益

Apple Card沒有年費,審批時對信用分數的要求不算太高,同時也不收取包含境外交易手續費、超限或退款費、預借現金手續費、逾期還款罰款等在內的一系列費用,可以說是一張對小白非常友好對信用卡。使用Apple Card產生的每筆消費,都會有一定比例的金額回饋(無上限),具體如下表:

Apple Card11.png
圖/ 少數派

所有的回饋金額會在消費產生的次日顯示在Apple Cash帳號中,回饋帳戶餘額可像現金一樣透過Apple Pay進行日常消費的支付、直接將它們轉入銀行存款帳戶,抑或是直接將其抵扣Apple Card的每月帳單。

Apple Card12.png
圖/ 少數派

與美國其他銀行的免年費信用卡相比較,這個看似誘人的回饋比例並不值得一提,一般消費1%的回饋司空見慣,Apple Pay 2%的消費回饋也只是平均水平,其他諸如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Cash Rewards信用卡、花旗銀行(CitiBank)的Double Cash信用卡等都能提供1-3%比例的回饋,針對一些特定類別的消費部分信用卡甚至還能有5-6%的高回饋,比如Discoverit信用卡、亞馬遜與摩根大通銀行聯名發行的Chase Amazon Prime信用卡,更不必說它們所提供的豐厚開卡禮了。

Apple Card13.png
圖/ 少數派

至於最高檔位的蘋果產品3%回饋在如今也不是很有吸引力,美國消費者通常習慣於透過營運商渠道購買iPhone,而Mac、iPad等硬體產品在第三方電商渠道(比如B&H、Best Buy、Costco)都會有很好的折扣價,其優惠力度遠大於3%。在我看來,反倒是購買蘋果自家的服務、購買App或者使用Uber服務最適合使用這張Apple Card。

綜上,單看權益的話,Apple Card對比傳統信用卡並未構成挑戰或威脅,也期待蘋果能與更多的公司合作,壯大3%回饋類別的隊伍。

它會進入中國嗎?

美國有著成熟的社會信用體系、銀行風險管理系統以及廣泛的超前借貸消費意識,因此信用卡是最主要的消費支付方式。而中國人均持卡量遠低於美國,大眾的消費習慣直接跳過了信用卡階段,而更習慣於使用微信/支付寶的行動支付方式。因此,蘋果要在中國廣泛推廣這張信用卡並非易事。再加上高盛銀行在中國並無個人金融業務、萬事達遲遲未能正式進入中國、中國發卡行與銀聯網絡較低的交易手續費,蘋果無法把美國的發卡與消費回饋模式照搬到中國。

個人猜測若將來Apple Card進入中國,首先避不開的是銀聯,其次最有可能的銀行合作方就是招商銀行了,無差別回饋的可能性不大但3%的蘋果產品與服務回饋還是有希望實現的。

小結

Apple Card的發行,是蘋果公司與高盛集團在個人金融領域的一次試水性合作。單看該卡所提供的權益,它與美國其他銀行的信用卡比並無優勢,但其與Wallet應用深度結合帶來的良好體驗與生態優勢、美觀的鈦合金實體卡以及蘋果本身的強大光環,還是會對不少的用戶產生吸引力。無論如何,Apple Card為消費者們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期待蘋果與高盛的後續發力,讓它的產品力更上一層樓。

責任編輯:江可萱

本文授權轉載自:少數派

關鍵字: #Appl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鉅亨買基金App開箱:一站快搜強基金、「大師榜」讓新手跟著投資練功
鉅亨買基金App開箱:一站快搜強基金、「大師榜」讓新手跟著投資練功

在資訊爆炸的投資時代,面對琳瑯滿目的投資選項,你是不是也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其實「選對工具」比「努力研究」更有效率。長期深耕金融科技的鉅亨買基金,早已洞察基金投資領域中資訊分散、選擇障礙、操作繁瑣的痛點,透過科技與使用者中心的系統設計,致力打造更方便、效率的智能投資體驗。

除了有全站基金終身 0 手續費的吸睛誘因,更重要的是鉅亨買基金解決了投資人的實際困擾;透過動態篩選熱門基金、自動化投資工具等創新功能,將過去需要專業知識和複雜操作的投資流程,簡化為直覺易懂的數位體驗,逐步改變了傳統的基金交易模式,讓理財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人人可及的日常選擇。

這次鉅亨買基金全新改版 App 正式上線,更進一步強化平台體驗。以看得懂、找得到、學得快的設計精神,整合多項創新功能,讓基金投資輕鬆上手、事半功倍。無論是理財新手、基金老手,或有多個家庭帳戶需要管理的財務大臣,透過鉅亨買基金全新 App,即可一站掌握市場情報、熱門標的、專業策略與帳戶總覽。

其中,全新推出的「大師榜」功能,更力助投資人掌握高手秘笈,有機會跟著前輩練功,一步步練出屬於自己的投資眼光。

功能全開箱!一站搞定找基金、看標的、管帳戶

打開鉅亨買基金 App,最直覺的感受就是:乾淨、精準、快速。設計邏輯不複雜,透過快搜、熱門標的、帳戶整合與自選捷徑設計,將過去繁瑣的基金投資流程化繁為簡,打造一個隨時可啟動、易於操作的投資入口,讓資訊不再分散,動作更精準。為降低基金學習與決策門檻,即使尚未開戶,仍可下載App使用以下亮點功能:

一、基金搜尋:輸入關鍵字如「高股息」、「ESG」、「科技」等,即可快速列出相關標的。配合風險等級、配息頻率、基金品牌、幣別、投資區域等條件篩選,搭配報酬率或績效排序,為投資人有效縮短挑選時間。

鉅亨買基金
在鉅亨買基金快速輸入關鍵字,一鍵篩選條件,精準找到符合需求的基金。
圖/ 鉅亨買基金

二、夯股基金:針對市場熱門題材,使用者可點選最多五檔熱門持股,如輝達、蘋果等,快速查詢各基金的持股比例,並依喜好排序篩選。對於想掌握趨勢卻擔心判斷失誤的投資人而言,「夯股基金」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參與方式,透過專業基金經理人篩選與靈活操作,幫助新手建立題材導向的選基邏輯,同時分散個股波動風險,不漏接每一波趨勢財。

鉅亨買基金
在鉅亨買基金APP下方「找基金」中選擇「夯股基金」,再進行持股篩選,即可點選熱門持股,掌握基金布局,輕鬆跟上市場趨勢不怕踩雷。
圖/ 鉅亨買基金

三、首頁自訂:App 首頁支援「快捷功能」自訂,用戶可釘選「投資儀表板」、「定期定額查詢」、「追蹤清單」、「歷史交易」等常用模組,打造專屬操作首頁,一目了然。

獨家「大師榜」看懂行家怎麼買,用策略練投資

想知道高手怎麼配置資產、為何績效穩定領先?鉅亨買基金全新推出的「大師榜」功能為市場上少見的「社群式基金學習機制」,主打以「透明數據」與「解鎖追蹤」的方式,讓用戶可以實際參考高手的操作邏輯。

只要是已開戶會員,就能在首頁下方開啟「大師榜」功能,從每日更新的績效中,篩選出表現突出的高手帳戶,並依報酬率、AUM規模、投資方式(單筆投資或定期定額)與年齡層等條件進行排序比較。

鉅亨買基金
大師榜揭露高手投資組合,可依績效、規模等多條件篩選,輕鬆找出適合參考的對象。
圖/ 鉅亨買基金

看見感興趣的大師後,即可選擇追蹤,最多可追蹤 50 位;若想查看其前五大持有標的與近期申購紀錄,則可使用即享券解鎖。而即享券則可透過任務或活動獲得。

除了即時榜單,App 另設有「名人堂」,聚焦季度與年度績效穩定的代表性帳戶,適合進行中長期追蹤。所有已追蹤與解鎖紀錄,也整合在「我的專頁」中,便於隨時復盤與管理。此外,平台還支援多帳戶綁定與一鍵切換,讓家庭理財配置更直覺、清楚,亦能搭配大師榜策略靈活操作。

對投資新手而言,這項功能不只讓投資更有依據,也是一套練習市場判斷、進階布局的工具。善用大師榜,從觀察、到解鎖、再到內化策略,循序建立自己的判斷力與投資思維。

鉅亨買基金
點擊會員專區,在「會員權益/獎勵領取」中每週即可領取即享券,解鎖大師榜投資組合。
圖/ 鉅亨買基金

三分鐘開戶,鉅亨買基金終身0元手續費

鉅亨買基金全新 App,不只是投資資訊平台,更整合了策略學習、操作效率與資產管理功能,從搜尋、觀摩到實際執行,每一步都為投資人設計。

想掌握市場、練出判斷、做對決策,就從下載App開始,為自己打開一個更有效率的投資未來。目前 App 用戶只要完成開戶,即可享「全站基金終身0手續費」,從此投資每一步都更划算。

App 下載:https://anuefund.tw/bk7Yi
立即開戶,搶先加入行家行列:https://anuefund.tw/jbp5b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