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Amazon)的Prime已經成了付費會員的標杆產品,相比之下,它旗下的另一項收費服務Amazon Music存在感則要低一些,如今美國串流媒體音樂領域的焦點主要在Spotify和Apple Music身上,於是為了從兩大巨頭口中奪食,Amazon Music放了個大招:無損音樂。
和大多數在線音樂平台一樣,目前Amazon Music提供的是平均位元速率為320kbps的標準音質,收費為每月9.99美元(約新台幣310元),無損音樂套餐每月為14.99美元(約新台幣464元),如果是Prime用戶還能再便宜2美元(約新台幣62元),並且新用戶可獲得長達90天的免費試用,這比無損音樂訂閱平台Tidal的收費要便宜些,後者的價格為19.99美元/月(約新台幣619元/月)。
亞馬遜聲稱其曲庫擁有超過5,000萬首「高音質音樂」(High Definition),即64bit色彩深度、44.1kHz取樣率的CD質量歌曲,以及數百萬24bit色彩深度,取樣率為44.1kHz至192kHz的「超高音質(UltraHD)」歌曲。上述歌曲均採用FLAC無損文件格式,Tidal採用的是MQA格式。
Amazon Music副總裁史蒂夫.布姆(Steve Boom)對TheVerge解釋,他們之所以用HD和Ultra HD來描述無損音樂,是因為他們發現這會比專有名詞更易於大眾理解,他們並不希望 Amazon Music 成為像Tidal或Qobuz那樣的小眾無損音樂平台。
照此說法,Amazon Music瞄準的果然還是Spotify和Apple Music所在的市場。Spotify曾測試過無損音樂,但還未推出專門的套餐,蘋果的AAC雖然效果遠勝於MP3,但任憑蘋果技術再好,也不可能把有損變成無損。
Spotify、Apple Music、Amazon Music(標準版)的月費均為9.99美元,倘若亞馬遜的無損音樂確實能做到如官方宣稱的媲美甚至超越CD品質,不失為Amazon Music與競爭對手實現差異化的途徑,但無損音樂說到底是相對小眾的需求,大部分用戶可能聽不出與標準音樂的區別,遑論為此遷移到新平台而且每月還要多花5美元了。
MIDiA Research的調查顯示,只有4%的受訪者不使用在線音樂服務是由於音質欠缺,「聲音的差異可能不足以讓現有的串流媒體提高收費,」其音樂分析師扎克,富勒(Zach Fuller)指出。
因此,儘管肯定有用戶有對更高音質的需求,但亞馬遜如果想和蘋果、Spotify爭奪用戶,只有一個無損音樂恐怕不夠。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