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個資警鐘!李顯龍個資外洩促星國改革,祭千萬罰金嚴控身分證濫用
敲響個資警鐘!李顯龍個資外洩促星國改革,祭千萬罰金嚴控身分證濫用

新加坡政府個人數據保護委員會(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 PDPC)8月底發佈聲明,除非法律上的要求,9月1日起企業實質上持有個人身分證,並且收集身分證上的所有資料都是違法的。

這將包括身分證號碼、國外身份證號碼和工作許可證號碼,保護委員會去年便宣布修改新加坡身分證(NRIC)建議綱要,修正過去過度使用NRIC的做法。

最大醫療組織遭駭催化個資法改革

促成星國當局更嚴厲審視民間企業使用身份證資料,導火線是2018年一起新加坡最大的醫療照護組織(SingHealth)遭入侵,駭客成功取得資料庫的權限,導致醫療集團病患多達150萬筆數據遭盜取,其中還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資料。

新加坡 PDPC
新加坡個人數據保護委員會(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 PDPC)9月1日起要求民間企業不能濫用身份證號碼
圖/ PDPC

因此醫療照護組織的資訊部門(Integrated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 IHIS)被罰款新加坡幣75萬元(約合新台幣1,687萬元),該組織則被罰新幣25萬元(562萬台幣)。

濫用身分證資料,缺乏完善保護措施

過去,身分證被廣泛的用於各個生活場景:從填寫抽獎優惠券活動、組織會員申請,到零售商要幫客戶申請免停車費。

但是,9月之後依據政府最新釋出的資料搜集綱要,公司或組織於某些情境下,將無法再收集新加坡身份證號碼。個人數據保護委員會於聲明中表示:「身份證號碼是新加坡政府發布的永久性且無可替代的身分認證,主要應用於公共行政目的,和促進與政府之間的交易。」

「由於身份證號碼可用於追回與連結跟個人有關的資料,因此需要減少濫用或不合理的收集,避免不恰當處理身份證號碼的發生。」PDPC進一步指出。

有這麼嚴重嗎?

身分證是永久且不可替代的標示認證。若允許私人企業不加選擇地收集,造成疏忽處理訊息,可能會增加私密資訊意外洩露的風險,並導致盜取身份或詐欺犯罪等非法活動。

此外,不只是國民身分證,其他標識(例如出生證明號碼、外國身份證和工作許可證)都應遵循與國民身份證號碼相同的處理規範。雖然新加坡規定人民必須在五年內定期更換護照,但個人數據保護委員會仍鼓勵各組織嚴謹處理。

駭客入侵_(來源shutterstock)_shutterstock_465638903.jpg
新加坡政府進行個資法改革,以避免個資被市場濫用、消費者成為資安犯罪猖獗的受害者。
圖/ shutterstock

此後,組織或公司若繼續氾濫地收集、使用或揭露身份證資料,將被視為藐視個人數據保護法,可能導致高達新幣100萬元(2,250萬台幣)的處罰。(英國航空洩50萬乘客個資,遭判史上最高罰金71億元

不能/可以驗證與搜集身分證的具體條件
安全人員可以收集、使用或披露身分證資料的情境:
當進入機密場所,如銀行金庫、數據中心、伺服器機房或安全操作室時,不過,身分證上的資訊不應在有其他訪客或未經授權的人員能夠查看資訊時被記錄。

安全人員可要求檢查實體身分證的狀況(但不可記錄完整身分證號碼)——
•刑事犯罪,像是非法侵入。根據侵犯的嚴重程度和安全風險,可能無需嚴謹的身份確認。
•針對民事訴訟,如滋擾或騷擾案件,如果該官員認為您很可能沒有揭露真實個人資料時。
•違反內部規則,例如於私人住宅區吸煙或違規停車,因為管理公司可能需要對違法者採取後續行動。
•從保安手中領取包裹時。

安全人員不應該詢問身分證的情況——
在索賠或領取遺失物時,若為高敏感、高價值物品,保全人員可能會檢查身份證以驗證您的身份。如果該項目的價值不高,則其沒有理由收集、使用或披露身份證。

消費者可以選擇不披露身分證號碼——
兌換免費停車、網路上購買電影票、網上註冊會員,或進入一些建築物時,消費者可以根據情況提供行動電話號碼、e-mail或其他形式的身份證明以取代提供身份證號碼。
對於可能無法使用身份驗證替代方案的情況,像是抽獎或進入私人公寓,可以提供其部分身份證號碼(最多三位數字)作為驗證。

消費者仍然需要驗證身分證號碼——
若無法正確識別個人身份,存在造成重大傷害的風險時,例如進入幼稚園或關鍵基礎設施、購置房地產、就醫、入住飯店、申請市話號碼,以及在新組織工作時,仍然得提供身份證號碼驗證身份。

消費者懷疑身分證遭違反個資保護法(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 PDPA)搜集時怎麼辦?
新法規定消費者可以向個人數據保護委員會提出投訴,該委員會將對此事進行調查。若發現該組織確實違規,組織將被要求停止收集、使用或披露資料,也可能被勒令銷毀數據、交出或更正資料;該組織或被罰款最高新加坡幣100萬元。

hacker_駭客_資料_數據
大型企業「遇駭」而資料外露時,更傾向不公開、不承認來避免投資人與消費者恐慌。
圖/ shutterstock

2019罰款超過前三年總合

委員會鼓勵收集NRIC號碼的組織和公司,評估他們到底是否需要保留這些身分證號碼,如果沒有必要,委員會建議他們負責任地遵守個人數據保護法(PDPA)規範的處理方法處置這些身分證號碼。

若有其必要,可以考慮用其他驗證方式,取代目前資料庫中的身分證編號方式,或是購買其他技術解決方案,如訪客管理或CRM(顧客關係管理)系統,以幫助根據新指導綱要和自動化流程來保護和營運事業。(史上最嚴個資法GDPR上路滿週年,交出了一份成果報告

新加坡個人數據保護法已經明文禁止不可不合理地收集客戶的個人資料,並要求組織和公司必須對資料的使用負責。
從9月1日開始:
1. 唯有在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例如申請電話、預約看病或入住酒店時,才能拿取客戶身份證號碼,並複印身份證。
2. 當身分證需要「高度確認真實性」去驗證個人身份時,也才可以進行收集NRIC,因為如果沒有驗證身分證會帶來安全風險或可能造成重大傷害,舉例來說,包括父母親參訪幼稚園,或是涉及醫療保健、金融或房地產事務的交易時。

根據個人數據保護委員會網站上的資料,2019年至今已有超過129萬美元的罰款,超過了前三年的總額(2018年:17萬7千5百美元;2017年:9萬3千美元;2016: 12萬3千5百美元);也已經有29個組織/企業因違反隱私法被罰款或警告。相較以往,2018年有28個案例、2017年有17個,在2016年則是24個,趨勢上看來應是逐年增加的。

資料來源:straitstimestodayonlinepdpc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行銷不能只是操作聲量!電通娛樂如何幫助品牌破圈成長、走入人心?
行銷不能只是操作聲量!電通娛樂如何幫助品牌破圈成長、走入人心?

隨著消費者注意力分散、內容氾濫,單一曝光已難再換取真正關注,品牌勢必重新思考與消費者連結的方式。電通觀察到,體育賽事與娛樂內容正快速成為當代最具穿透力的文化載體;透過科技驅動、數據洞察與創意策劃,品牌不只是參與者,更能成為文化的共創者,從汲汲營營的流量競技場,轉身搶佔消費者的心佔率長跑。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 (dentsu Taiwan )於上月正式在台灣成立「電通娛樂」(dentsu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營運據點,也正式宣告將以台灣作為大北亞區域娛樂創新孵化的戰略基地。在內容為王、圈層經營成為顯學的時代,電通娛樂如何幫助品牌破圈、搶攻心佔率?

電通娛樂以數據洞察人心、科技賦能體驗

電通娛樂從日本母集團出發,電通整合體育與娛樂資源,串連全球娛樂網絡,在文化多元、數位技術領先的大北亞市場,更進一步選擇台灣作為創新策略的前哨基地,佈局新一波品牌娛樂體驗。

電通娛樂大北亞區負責人白玉瑩表示:「科技是帶動娛樂深化參與的關鍵力量,讓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從單向溝通轉為共創連結。」不過她也強調,能與人共鳴的好創意絕不只是靠科技堆疊就能完成,關鍵仍在於於對消費者的洞察、對內容脈絡的理解與圈層語言的掌握。簡言之,品牌要說對語言、進入對的場景,才有機會形成真正有感的情感連結。

電通集團
電通娛樂大北亞區負責人白玉瑩指出,科技正加速體育與娛樂的文化體驗,品牌必須從參與內容、共創價值開始,才能走進人心。
圖/ 電通集團

為強化品牌跨圈層經營力,電通以「one dentsu」策略整合集團資源,從品牌娛樂與體育行銷策略、創意策劃、體驗與內容製作、數據分析到技術開發,打造具文化穿透力與執行韌性的團隊,協助品牌打造可持續的內容資產。

在執行上,電通娛樂同時服務內容方與品牌客戶。對IP創作者而言,從企劃期就參與商品化、推廣與導入;對品牌而言,則以洞察為起點協助選題與切角。透過雙向共創,電通不只加速 IP 發展,也讓品牌跳脫傳統贊助角色,轉變為文化體驗的共創者,實現雙贏。

包容度、反應力、與參與力,推動台灣成為創新孵化基地

事實上,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往往奠基於感性與直覺,而非純然的理性判斷。為協助品牌找出能真正引發情感共鳴的「文化切角」,電通娛樂在大北亞區發展出一套完整的方法論,從品牌任務出發,透過策略設定與在地洞察,找出「粉絲會有共鳴的梗」,並以本土語彙轉化為有感的內容體驗。

娛樂的力量不容小覷。電通娛樂台灣區總監何華軒指出,根據《電通創意 2024 CMO首席行銷長報告》,逾八成品牌認為應建立自有娛樂化資產,88% 的行銷長更重視「文化佔有率」高於曝光量。再加上 Gen Z 與 Alpha 世代強大的文化消費力,娛樂內容的商業價值更顯而易見。

而台灣之所以是品牌娛樂的絕佳孵化場,何華軒說明,是因為台灣市場具備高度包容性、快速反應力與高參與度,無論是棒球賽事、動漫展還是社群討論,皆展現出快速破圈的潛力與真實的情緒回饋,「一個原本鎖定特定圈層的 IP 內容,只要成功搭上社群,很快就能擴散至主流圈層!」

電通集團
電通娛樂台灣區總監何華軒表示,台灣市場的包容性與快速反應力,成就品牌娛樂策略與文化破圈的理想基地。
圖/ 電通集團

因此,電通娛樂也聚焦台灣扮演關鍵角色,作為品牌與內容方之間的橋樑,協助媒合 IP、形塑娛樂內容溝通場景。

近期電通娛樂重磅宣布攜手韓國 The SMC 集團將話題綜藝《鑑定師》搬到台灣製作全球版,由舒華擔任主持。節目延續韓版「珍藏物品鑑定+價值交流」的核心,並融入在地文化視角。首季邀請 9m88、ENERGY、LuLu、黃偉晉等人氣嘉賓,透過分享私人物品與故事,將娛樂與情感連結,成功為品牌注入溫度與討論度。

過去也有不少精彩案例,如:2023 年夏季,電通協助披薩品牌與《進擊的巨人》展開全球獨家聯名合作,推出「必勝の巨人」套餐。從產品設計、視覺包裝到社群操作,完整呈現動畫角色的視覺語彙與世界觀,讓粉絲吃進角色,也讓品牌成功打入動漫圈層,引發社群分享,帶動話題與銷售雙成長。

又如 2024 年中職明星賽期間,電通娛樂看準球場熱潮與暑期行銷節奏,為炸雞品牌打造「雞情應援團」企劃,攜手「全球先生」戴凱文與巴西模特男團,將品牌精神轉化為現場應援秀與社群梗,結合啦啦隊演出與大巨蛋互動,吸引年輕受眾目光,創造出具娛樂性、參與感與話題擴散力的品牌體驗。

今年,則有汽車品牌以「出品發行人」身份參與影視內容創作,在電通娛樂的策劃與整合下,推出改編自鄧惠文醫師著作《婚內失戀》的微電影《慶祝》;故事聚焦失婚女性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品牌則透過內容敘事傳遞情感價值觀,並結合 VIP 車主專屬觀影體驗,跳脫產品導向,展現內容深度與品牌溫度。

電通集團
電通娛樂攜手韓國 The SMC 集團製作全球版《鑑定師》,由舒華擔綱主持,結合在地文化與明星真情故事,打造兼具娛樂性與情感溫度的綜藝體驗。
圖/ 電通集團

破圈新解方, 打造品牌文化資產的長線策略

品牌要破圈,深耕娛樂內容是不得迴避的挑戰。而品牌在踏入體育與娛樂領域,也往往四個問題:該選擇什麼內容與 IP 切入?合作怎麼談?執行怎麼落地?圈層關係又該如何維繫?電通娛樂指出,這些問題挑戰背後很多時候是基於對產業語境的不熟悉,以及缺乏整合性策略。

對此,電通以方法論為核心,從品牌目標出發,透過數據分析與圈層洞察,媒合合適內容與平台,並串聯策略、製作到傳播的一站式服務,協助發展品牌娛樂。目前提供六大整合方案,涵蓋品牌娛樂內容、沉浸式文化體驗、IP 生態系、IP 科技力、名人管理、娛樂商務等,並搭配 AI 等科技工具,讓品牌娛樂傳播有憑有據,也有感。

白玉瑩表示,在台灣市場,品牌行銷打法靈活且具彈性,建議先釐清並發展娛樂行銷策略,從小圈層測試著手,累積內容經驗與用戶回饋,再逐步擴大規模與投入,讓娛樂內容與體驗長期累積,最終沉澱為品牌的文化資產與情感記憶。

「若品牌能發展自有 IP,更能在內容經營上掌握主導權。」她補充,肯德基「桑德斯上校」就是很好的例子,一旦品牌成功創建角色,透過敘事延伸到跨媒體操作,長期下來累積的不只是辨識度,也建立了穩固的品牌形象。

「當品牌希望打造獨特的品牌體驗,並尋求下一波成長動能時,體育與娛樂就是最有力的加速器。」最後,白玉瑩強調,電通在台灣深耕已久,亦是本地市佔率最高的行銷傳播集團。現在,帶著文化傳播的使命感,電通娛樂將讓科技驅動內容並走進市場,幫助每一次的品牌內容能走進人心。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