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500人搞技術!李安20年力作解鎖新技術,《雙子殺手》打造極致寫實的觀影體驗
動員500人搞技術!李安20年力作解鎖新技術,《雙子殺手》打造極致寫實的觀影體驗
2019.10.15 | 影視

「So sharp, so close, so clear. (如此銳利、如此貼近、如此清晰。)」

李安執導的新片——《雙子殺手》的主演,曾數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的男演員威爾.史密斯,在日前的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上,這樣形容這部電影將會給觀眾的感受。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50歲的美國國防情報局退休特工,遭到了20多歲的自己追殺的故事,換言之,將會有主演兩個不同年齡段的自己在同一畫面中數次進行殊死較量。該片是電影界首部能夠在同一作品中通過數位化真人手段,逼真地呈現出同一個角色兩個時期樣貌的作品。

高幀率技術,李安再次鋌而走險

120幀、4K、3D,在《雙子殺手》中,李安延續了上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裡的高幀率技術手段,還新增融合了高亮度、高動態範圍、廣色域、沉浸式聲音等電影放映領域的技術

從早期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與《飲食男女》開始,華人影壇蜚聲海內外的導演李安,昔日給人的印像一直是擅長刻畫倫理、情感與哲學。如今,這位手捧多座奧斯卡小金人、金馬獎、甚至獲得了美國電影協會終身榮譽獎的、年過六旬的導演,依然未曾停止過突破桎梏、尋求創新的步伐。

這十年來,他把目光轉向了技術。

「將《雙子殺手》拍成電影這件事,我已經醞釀了20年的時間,但囿於技術原因,我一直沒有開工。」 技術上的完美主義讓李安寧可將這部心儀已久的作品擱置數十年,也不願將抱憾的作品輕易與觀眾見面。

Gemini Man2.jpg
威爾.史密斯和李安在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上
圖/ 鈦媒體

而如今,當時機成熟,李安自然急不可待。

120幀的電影,意味著頭髮絲、肌膚上的汗腺與光澤、甚至演員的妝容,都纖毫畢現,因此,這也使得威爾.史密斯等一眾呈現了特寫鏡頭的演員,都裸妝生生暴露在觀眾面前。但這對於觀影人來說,意味著真實、貼近。

「每個人都可以像父母一樣、甚至勝過父母般觀察到威爾身上的每一個細節,這是很大的創新。」李安表示。

那麼,這種包含了密集真實感的高幀率電影,究竟運用的是一種怎樣的技術?

首先需要解釋一下「多少幀電影」的含義:簡單地來說,就是電影每秒播放畫面的張數。當靜態的畫面以一定的速度播放的時候,畫面的動態觀感就會相應產生。每秒的幀數越多,受眾的畫面觀感就會更加真實。

早在1930年代,有聲電影發明之後,電影的播放幀數就被固定在24幀每秒(FPS, Frame per second)。知名影評人Magasa這樣解釋這個問題:

人的雙眼及其數據傳輸系統每秒可以識別10-12幀畫面,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會將每幀畫面保留1/15秒。如果在前一幀畫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內大腦又收到一幅新的畫面,那麼就產生了畫面在連續運動的感覺。放映幀率達到了16-24FPS,人眼看到的基本是流暢的畫面。

即因為24幀是符合人們眼睛視覺暫留現象的最低格數,低於24幀,觀影者就會感受到「跳幀」。

然而,這個因節約成本而確立下來的數字,卻構成了過去80年裡電影行業的基本規範,從未得到過挑戰,直到一些具有先鋒開拓精神的導演們出現。

2011年,《哈比人》的導演彼得·傑克森曾在Facebook上表示,24FPS的電影不能給觀眾帶來最佳的視覺體驗,於是冒險採用了48FPS,結果遭遇了觀影人的一致抨擊——過於流暢、過於真實、不像電影,致使導演在拍攝《哈比人2》時只好妥協、重新選擇了傳統的24FPS製作。

2014年,卡麥隆潛心希望《阿凡達2》能夠拍成3D+60幀的電影,但考慮到影院放映能力的原因,隨後把幀數降到了48FPS,並且由於《艾莉塔:戰鬥天使》等其他電影制片的原因,該片至今都未能上映。

時間推進到2016年,彼時,李安拍攝了全球首部120FPS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並被卡麥隆盛讚為「電影的新白金標準」。然而,這部耗資4,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億元)的電影,依然沒能逃脫高幀率電影的口碑與票房魔咒。

Gemini Man3.jpg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劇照
圖/ 鈦媒體

儘管《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有著李安一以貫之的深刻反戰主題與對主角內心感受的剖析,並且因打破了以往電影24PFS的拍攝局限,以後者5倍的信息量將演員的細節呈現在觀眾面前,卻受制於全球符合放映技術影院數量的寥寥,而使得大部分觀眾觀看的是48FPS和24FPS的重製版本,影響了藝術觀感、收穫了慘淡的票房。

不過,李安並沒有放棄。三年之後,他帶著《雙子殺手》,王者歸來。

幸運的是,這次院線的支持力度會比之前大。此前,中國電影公司-華夏電影要求在《雙子殺手》之前,中國至少要有100家電影院可以放映120幀/4K/3D的格式,覆蓋北上廣深(即北京、上海、廣東、深圳)和杭州、武漢、西安、昆明等重點票倉城市。這個數字相比3年前的全球5家,已經翻了數十倍。

此外,此次影片背靠阿里影業和復星影業的投資、發行支持,其中又有今年剛被復星集團委以重任的、前樂視影業CEO-張昭一手運籌帷幄中國發行,還得到了北美發行方派拉蒙影業數月前便開始遊說各大影院升級設備的支持。這一次,李安的票房似乎在外部環境看來,有了充足的保證。

然而,李安依然是害怕的。被問及對於這次高幀率電影播放效果的信心,李安躊躇的是每秒24幀的畫面非但是電影行業中被認為循例的清晰度天花板,更是受眾長期以來根植於心中模式化的審美觀念。

儘管如此,對於自己的嘗試,李安又是篤定的:

我堅信,我們有多大程度地受到普通受眾和專業人士的指責——比如銳度過高等,就可以在今後盡多大努力從中去提升和改進,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受眾會覺得很嚇人;另一方面,他們肯定也獲得了更多以前只能被模糊掉體驗。所以只要我們努力做了,儘管有些恐怖,也是很讓人興奮的。

不走捷徑的「數位化真人」

由於本片中需亮相同一角色的兩個時期,《雙子殺手》的另一亮點便在於「數位化真人」的打磨。

李安在TC Disrupt大會上接受採訪時表示,「多年以來,數位化真人在螢幕上的呈現被人認為是難以置信的,但我希望挑戰一下。」

對此,數週前剛過完自己51歲生日的主演威爾.史密斯表示,在李安的想法下完成的電影,能夠讓他本人的「年輕版」呈現出自己23歲時的膝蓋、背肌等軀體部位應有的健碩,通過100%的年輕化還原呈現出來。

「我第一次看到23歲的自己和50歲的自己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中時,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因為那個角色是我,又不完全是真實的我,而是許多藝術家共同打造的、將我渾身上下的細節,包括眼睛的顏色、皮膚毛孔上的濕潤程度,都經過設計的一個數位人。」 他說。

Gemini Man5.jpg
圖/ Youtube預告

這個返老還童的威爾.史密斯,讓男主演看到了藝術與科技結合能創造出的巨大潛能。

此前,在好萊塢,「減齡」是電影常見的手法。

早在2008年布萊德.彼特主演的奇幻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中,就有布萊德.彼特52分鐘CG頭像和真人身軀的組合,CG版的布萊德.彼特最後會和化妝後的他自己重合起來,讓時年45歲的彼特容光煥發、重返少年。

今年初的《驚奇隊長》裡,技術團隊為了讓山繆·傑克森變年輕,在他整張臉上都鋪滿綠色的倒模,之後模具成型運用CG,才有了年輕的神盾局長。

然而,無一例外的是,以前好萊塢影片中的減齡,都是頭部電腦特效與真人身體拼接的效果,或是替身與CG結合。

而這一次,李安再一次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全身數位化真人的嘗試。對於自己的抉擇,李安的解釋是「想要驗證一下市場能否接受更為真實的呈現效果」。他自己把這種技術飛躍形容為「leap of faith」(天降神蹟)。

第一年技術準備,第二年拍攝與技術研究並行,第三年又用了近一年製作,《雙子殺手》經歷了長達三年的製作週期

李安表示,在準備的過程中,團隊做了很多測試,威爾.史密斯也參與到了該環節,一起研究要如何做逐層的表演捕捉,然後梳理出一套方法論來運用於拍攝,這是很珍貴的。

雙子殺手Gemini Man.jpg
圖/ 《雙子殺手》劇照

「除了3D攝像機,3個房間的500位技術人員和藝術家(我都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一起在紐西蘭逐步將年輕版的史密斯呈現出來,他們是創造了奇蹟的人。」 提起數位化真人的製作,李安笑答。

與此同時,在李安看來,技術的問題不是最大的難點,也不是他一個門外漢能夠左右的。對於導演和演員來說,如何努力去適應新的媒介,是影片成功的秘鑰

為了去演好二十多歲的數位化真人,史密斯在採訪時思忖片刻、做了個形象的比喻:「我覺得要把自己的天真演繹出來,是很不容易的。就是當你已經知道一些東西,卻要當做自己從未染指過。比如性經驗——有過和未曾有過,走路的姿勢都會不一樣!」(笑)

李安還強調,有時候,包括質地、光線、角度,技術是無法解決的,史密斯就不斷嘗試著去完善自己的表演。讓眉毛上揚的角度、嘴角上揚的角度看著都讓人覺得合理。

為了讓年已半百的史密斯找回曾經的青澀,李安看了前者整個職業生涯的電影,從中提煉出幾部有代表的作品,包括《六度分離》、第一部《絕地戰警》、《新鮮王子妙事多》《ID4星際終結者》等等,只為找出八九十年代的史密斯的心智和稍顯稚嫩的演技,包括純真的眼神,這是對絕對真實化近乎苛刻的追求。

「那時候,他在我作品裡觀察我微妙的形神,我覺得李安就像我粉絲一樣!」早就放話一直想要和李安合作、否則自己就要老了的史密斯幽默地表示。

李安提到,更難的還在於史密斯與表演捕捉之間的契合。當追蹤演員身體各個部位的表演捕捉被充分調動,演員表演的時候就會伴隨著很多追蹤點同時跟進,這一秒不能提前或錯過,如果提前了半秒,眼睛的位置就會不一樣。

「當演員像以前一樣去表演,當然不會讓受眾依然覺得賞心悅目。演員應當尋找到屬於這種新媒介的感覺,這種擅長在特寫鏡頭下表演的感覺,融入更多生命的鮮活感和美感,去以探尋到數位影院的專屬美感。」

180年前,當攝影技術發明的時候,許多畫家開始擔憂失業,但隨後便催生了魔幻現實主義、後印象流派,順勢者在寫實主義之外開闢出了一片藝術新天地;當電影甚至電視普及時,話劇演員的轉型也經歷了神情與動作的誇張、台詞的字正腔圓到一定程度的收斂式表演的過程。

因而,如今的「數位化真人」和120幀、3D技術下的演員表演,要經受的嚴峻考驗也如是,只要逾越這一道天塹,或許便會創造新的電影奇蹟。

責任編輯:江可萱、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