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信用卡Apple Card選擇了高盛作為發卡行的決定曾出乎不少人意料,因為這家投資銀行過去一直與企業和大客戶打交道,甚少涉足C端(消費者端)市場,這張信用卡對雙方的業務佈局都有著重要意義,它不僅是蘋果的第一張信用卡,也被視為高盛進軍個人金融業務的開端,從到目前為止的效果來看,這是一個相當明智的決定。
高盛本週提交給監管部門的文件顯示,截止至9月30日,他們已經為蘋果用戶發放了共計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40億元)的信用額度,而這距離Apple Card在8月20日正式上線僅不到1個半月時間,發展速度驚人。考慮到Apple Card的發卡速度,到現在這個數字顯然只會更大。
截至報告期末,Apple Card的持卡人貸款餘額(即未還款金額)共計7.36億美元(約新台幣224億元),雖然很難以信貸數字衡量一張信用卡的成功與否,畢竟銀行很少公佈單張信用卡的成績,但初涉個人信用卡市場有如此表現還是讓高盛相當滿意,上個月該公司宣稱Apple Card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信用卡發行」,這倒是與庫克的說法如出一轍,蘋果CEO在前幾天的分析師會議上同樣稱Apple Card「是美國史上最成功的信用卡發行」。
若只看鈦金材質和回饋,Apple Card與美國主流的信用卡並無二致,它的優勢在於與iOS的深度集成,不僅以Apple Pay為主要支付方式,而且iPhone的Wallet可清晰地記錄Apple Card每一筆消費並以精美的圖表呈現,還款和分期等操作亦可在線上輕易實現。
儘管如此,高盛的付出也不小,此前野村證券分析師測算出Apple Card每名用戶的獲客成本高達350美元(約新台幣1.06萬元),高盛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回本,無附加費、同業最低利率等優惠都需要不小的支出,不過高盛並不在意短期的盈利問題,透過Apple Card進入主流市場才是其最終目的。
高盛財務長史蒂芬.謝爾(Stephen Scherr)表示在發行Apple Card之前,他們有意放慢旗下消費金融品牌Marcus的無擔保個人放貸成長,避免受到Apple Card的影響,因此,高盛上季度幾乎所有成長都是來自信用卡放貸。
蘋果借助Apple Card促進銷量的方式也不再局限於購買蘋果產品回饋,庫克剛剛宣布將推出針對該卡持卡人的24期免息分期貸款,雖然這與現有的分期政策差不多,但Apple Card用戶在購買時可更方便地進行分期,「使人們越來越容易地獲得這類每月融資」。
責任編輯:江可萱、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