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農業金融變革 ProducePay 與夥伴重塑農業生態體系

農民的苦,農業金融新創ProducePay深感其受,以獨特的手法提供農產品擔保融資服務, 重塑生態體系,創造農民、經銷商與消費者的共贏局勢。

你可能想像不到,擁有大片耕地的農民,過的卻是朝夕不保的生活,不僅要為借貸投產而苦,還得承擔產銷失衡的風險,為翻轉現況,有新創透過人工智慧與物聯網等數位科技提升農產量,也有新創嘗試透過金融科技解決農民資金周轉不靈之苦,例如,成立於2014年的ProducePay。

親身經歷 催生農業金融變革

產業特性–先播種後收割,讓農民必須先投入大筆資金才有機會取得豐碩農產,在這個過程中,若因天災人禍導致產銷失衡,極可能導致農民的一年辛勤付諸東流,亦即農產品的銷售金額遠低於投產金額,而且,因為農機具的折舊耗損率高,以及農產品價格波動大,因此,很難向銀行借低利貸,迫於無奈,農民只能以土地融資、或者是向民間融資機構借高利貸進行農耕前的準備。

在上述惡性循環下,僅大農有機會透過經濟作物或規模經濟收支平衡,小農只要稍有不慎,即可能面臨破產危機,事實上,這也是ProduucePay創辦人帕伯羅‧史華茲貝克 (Pablo Borquez Schwarzbeck)的親身經歷。

Producepay-01
圖一:墨西哥是一個長期依賴農業的國家,「小農」佔全國75%的農業生產單位。在當地農民常面臨手握大筆應收帳款卻資金週轉困難的問題,迫使向高利貸借款,進而產生社會問題。
圖/ Shutterstock

作為典型的墨西哥小農第四代,Pablo自小便看盡家族成員為借貸投產、銷售不如預期而苦,為扭轉這個狀況,讓小農也能夠進行多樣化耕種,累積豐富金融經驗的Pablo在康乃爾大學就讀MBA的時候創辦ProducePay,提供三階段農產品擔保融資服務,讓小農也可以輕鬆的進行產季前融資、採收分包作業融資與應收帳款融資,再也不用擔心會深陷資金周轉不靈的窘境。

ProducePay的運作模式是,農民在ProducePay開發的線上產銷系統註冊、登錄「出貨給經銷商的明細」後,ProducePay會以較市價低1%到4%的折扣價代替經銷商支付80%農產品銷售款項的農民,讓農民可以「及時」拿到錢進行相關作業,如購買種子等,就算這批農作物的銷售成績不如預期,農民也不用負連帶責任,風險將由ProducePay承擔,若是銷售成績與超乎想像,ProducePay也不會全部收走,會在結算管理費用與貸款餘額後,將盈餘「回饋」給農民。

ProducePay用三「不」打造全新農業生態體系

創新的商業模式不僅讓ProducePay在短短四年內取得來自eLab Accelerator、Arena Venture、CoVenture等機構總計9,490萬美金的融資,更吸引600家來自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宏都拉斯、智利等國家的農戶與農產經銷商加入,每天提供1,500筆以上的(農產品)融資服務,創造規模超過8.5億美金的農產融資體系。不過,ProducePay的目標不僅於此(以平台串聯農民、經銷商),該公司計畫進一步鏈結上游農藥與化肥等供應商、與大型農場展開合作,以及吸引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入,打造一個全新的農業經銷生態體系。

Producepay-02
圖二:Produce Pay發展歷程。
圖/ 好食好事國際食農新創個案-Produce Pay

那麼,為什麼ProducePay的服務深受市場喜愛?

首先,舒緩農民普遍面臨的資金周轉不靈問題。以前,農民出貨後,只能等待,無法催盤商或經銷商加快銷售腳步、或者是先支付訂金,導致農民握在手上的現金流很低、不易調動,ProducePay的應收帳款融資方案,可以極大程度舒緩這個問題,讓農民再也不用因為現金流不足鋌而走險(借高利貸)。

Producepay-03
圖三:Produce Pay嘗試扮演「守門人」(Gatekeeper)與「媒合者」(Intermediator)的角色,讓農民能迅速取得銷售農作物後的資金,降低整個交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圖/ Shutterstock

其次,為提升耕種效率、或者是耕種與採收特定農作物,農民需要購買插秧機、收穫機、曳引機等大型農機具,不過,因為這些機具通常只能用來處理特定作物,因此,農民無法定期攤提這些機具採購成本,若遇上盤商操作或者是大農介入,將拉大小農採購機具提升耕種效率的門檻,不過,自ProducePay開始提供產季前或採收分包作業融資服務,這個問題得以改善。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解決資訊不對稱引發的交易成本飆高問題。在傳統的產銷體系中,農民只能取得片面資訊,因此,無法跟盤商議價,甚至,因為生產過多的農作物導致「穀賤傷農」,為降低類似情況發生,ProducePay廣泛蒐集跟作物相關的數據資訊,然後,清楚明訂每一個作物的融資訊息,讓小農可以最具效率的方式耕種、銷售農作物。

Producepay-04
圖四:Produce Pay事業模式。
圖/ 好食好事國際食農新創個案-Produce Pay

好食好事加速器業師點評

王可言:全新農業生態平台 催生在地農業新契機

ProducePay的商業模式適合台灣市場嗎?與亞洲大學合作提供農業金融創新服務的台灣金融科技對此表示認同,並建議因應在地農民需求進一步擴大服務範疇。

「ProducePay的商業模式值得台灣借鏡,不過,需要因應在地法規、文化等差異作調整,才能夠發揮生態體系的最大效益。」台灣金融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王可言表示,台灣農民目前遭遇到的營運挑戰有四,分別是
(1)生產成本極高但回收過程充滿不確定性
(2)耕種面積小因此得設法提升農產品價值
(3)產銷環節過於繁瑣導致業務擴展不易
(4)需要完善的農產品溯源與銷售追蹤平台以建立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心

也就是說,ProducePay 確實有助於解決資金周轉不易這個挑戰,但若能進一步結合其他農業科技,能夠發揮的效益將遠超乎想像。

舉例來說,台灣金融科技便透過區塊鏈技術作農產品的追蹤溯源,逐步深化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心,同時,建立農民的數位信用,如作物品質、客戶服務與問題回覆速度等,以眾籌的方式為每一位農民募集生產前所需資金。

「農民需要的是可以更高效且安全的方式進行農產品產銷作業的平台,因此,我們計畫透過同一個平台簡化大盤、中盤與零售商等產銷環節,將農產品銷向台灣乃至世界各個角落。」為了發揮平台效益,王可言鼓勵有志於推動農業創新革命的新創一起共建、完善農業生態平台。

好食好事加速器講師點評

林志垚:農業變革三秘訣 生態體系、核心技能,彈性商模缺一不可

「ProducePay 的商業模式沒有辦法直接複製到台灣市場,需要因應在地法規、環境、需求做調整,不過,帕伯羅的創業態度與方法十分值得台灣新創借鏡。」方略管理顧問執行長林志垚表示,帕伯羅從自身經驗出發,不唱高調,專注於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容易做出成果,自然能吸引投資人青睞;其次,帕伯羅了解整體環境,包括政府政策與產業供應鏈關係與挑戰等,因而能從中找出適合的切入點;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善用跨界(農業與商學)知識與人脈,借力使力,快速打造有助於解決墨西哥農民遭遇的金流問題的服務,然後,持續不斷的依據市場回饋優化服務內容。

林志垚以台灣市場為例進一步指出,台灣政府正積極打通農業的資訊流與金流,在這個過程中,新創團隊要思考的是,還有那些需要被改善的地方,團隊成員擁有那些核心技能,市場定位在哪裡,以及該如何尋找適切的夥伴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服務。「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變通、保持彈性,以多元的商業模式實現創業夢想。」

台灣食農創新創業調查

台灣食農創新創業調查:https://edm.bnext.com.tw/haoshi201911/#survey
完成問卷即可獲得 數位時代雜誌一份,限量200份
還能免費下載食農創新趨勢報告一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