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新創加入企業加速器該注意哪些事?來自創業圈的N個提醒

新創考慮加入企業加速器,通常是尋求特定產業客戶、技術平台或藉品牌光環加持取得更多資源;但同時新創在選擇申請企業加速器機會時,又該考慮哪些因素?
2019.11.12 | 創業

新創企業的優勢通常在組織小、溝通速度快、技術力、執行力強,許多創辦人往往也曾是企業內的工作者,瞭解不同企業體的組織文化、溝通成效等。既然選擇創業,那可能會考慮的就是新創環境決策明快,如果能組織成小而精實的團隊,執行通常劍及履及,為什麼還要與企業合作?

除非是一個全新的產業,如Yahoo!創立與成長之前網際網路僅有少數學術研究、軍事與個人愛好者用途的未知領域;Paypal創立與成長前線上交易金流服務的巨大空白;甚至Google提出搜尋引擎服務,尋獲以廣告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肥美市場外;多數創業者所選擇的創業項目,其實都與現實產業仍有許多交集。

尤其是許多新創選擇透過線上或行動裝置、或數據輔以智慧化演算改變現有服務型態的新商業。這類新創所依附的產業或技術應用多半都具有領域或平台特性,若在現實商業環境下,有已經願意敞開大門與新創對接、在該領域具有主導地位的企業願意合作,資源有限的新創當然會考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起打拼。

新創為什麼要選擇加入企業加速器?

求曝光,是新創加入企業加速器的常見源由;剛成立不久的團隊,除非成員本身自帶光環或流量,無論是徵才、募資、尋找合作夥伴與付費客戶,都會面臨如何建立信任的問題。

而加入企業加速器,則相當於企業用它的品牌為創業團隊背書,各界才會認為這個團隊是有一定基礎、初步可以信賴。

「尤其在台灣,我們打電話或寫電子郵件才不會被人家當作是詐騙集團。」 灣支付創辦人葉中庸苦笑,在曝光與被選入加速器計畫前不被信任的窘況。「那時候連要去談生意人家都不知道你是誰,現在至少可以被搜尋找到相關資訊。」

灣支付創辦團隊
灣支付共同創辦人暨總經理張德葵、創辦人兼執行長葉中庸、共同創辦人暨資訊長胡士亮。
圖/ 林鼎鈞攝影

通常企業加速器篩選團隊也有一定的機制,除了公司或稅籍登記,審查可能還包含團隊的成員背景、商業模式、初步技術或市場驗證等考量。就如同企業本身尋求合作夥伴一般,通過這些篩選機制才基本達成可能可以與之合作(無論成為供應商、伙伴或經銷商皆然)的初步判斷;當企業願意揭露加入加速器計畫的新創,對多方資源來說就是一個被認證的信號。

「企業加速器與創投的入選考慮不見得相同!」一名不願意透露身份的創投分享,創投需要考慮商業模式或投資領域、投資標的與自身資金來源或人脈之間的綜效、可以創造的投資財務效果(倍數)並考慮是否符合自身投資的假說或理論。

但企業加速器更多時候考慮潛在的市場機會、尋求目前組織內還不具備或不完善的技術或產品標的、也可能與新創合作實驗特定的市場機會。

對僅有技術、點子或觀察出市場機會的創業家來說,資源匱乏可說是所有新創的惡夢,不管是人才、資金、商業合作夥伴或付費客戶,都是許多新創求之不得的資源。

「剛創業什麼都缺,看到每個加速器或計畫就都去申請看看!」展綠科技創辦人吳仁作回想創業歷程,「事後回想,寫計畫或申請書的過程,就是一再打磨、確認對自己的背景、優劣勢、商業模式,許多入選的加速器或計畫也幫忙修正了後來常有機會碰到投資人所需要的簡報,對現今的公司發展都幫助良多。」

展綠科技創辦團隊
展綠科技共同創辦人王煌樑(左)與吳仁作(右)
圖/ 侯俊偉攝影

許多新創選擇加入企業加速器計畫是希望能夠得到客戶或訂單,無論客戶是企業本身或與企業合作服務他們的客戶。「如果我可以與這家企業合作,進行產品服務概念驗證,甚至客戶願意付我錢,就能證明創業想法與方向,也才有機會說服投資者注資。」

能夠與企業合作,進行產品或服務概念驗證(POC, Proof of Concept),是許多新創加入企業加速器的主因,但不代表加入加速器計畫之後就能讓新創與企業喜結良緣;精誠資訊亞太區電信事業部的唐雲順總經理觀察,企業選擇新創合作,也需要面對組織內部本身的溝通。

「如果內部部門評估新創的服務有價值,能夠提升業績,通常才願意開展合作。」唐雲順也提醒:「可是這中間若有溝通誤差,或組織策略目標與績效評估的設計沒配合好,合作可能都會失敗。」

「就算求合作若渴,也不是有合作就好。」一位吃過虧的創業家更提醒,他建議創業家想清楚「起碼有付錢、會考慮分階段付款的POC才開案!」

出海,是許多台灣創業家發展商務的基本共識。

對標中國、美國、歐洲甚至東南亞市場,雖然各有不同發展路徑,在同等比例資源投入,對照規模化後營收所帶來的市場價值,台灣內需市場可能還是難以養大新創。有些創業家思索加入企業加速器或新創計畫的策略,就是想搭在這些國際商業巨人們的肩膀上成長。

在這方面,政府近年來投注的資源功不可沒,許多政府計畫指向協助新創團隊出海,主要目的包含參展、參訪或協助新創加入短期創業加速計畫。曾經入選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新創業國際訓練營 GCamp 計畫,前往西南偏南 (South by Southwest, SXSW)參展的灣支付創辦人葉中庸就認為:「到海外參展對新創而言成本非常高昂,又充滿不確定性。」,同樣入選該計畫,前往 Slush 參展的展綠科技創辦人吳仁作則肯定:「透過政府幫忙的計畫出海,消除與國際連結的摩擦力,對希望爭取商業機會的新創來說非常寶貴!」

加入企業加速器,新創應該注意些什麼?

創業不是請客吃飯,企業決定開創加速器,並非提供給參與的新創免費午餐。就算是公益性質,帶有回饋鄉里、社會目的的加速器,也希望可以在最有效率的模式下貢獻社會。常見的企業加速器,多半帶有相關目的。

企業與新創合作的主要目的

企業與新創合作的主要目的
企業與新創合作的主要目的
圖/ 數位時代研究、訪問、整理
數位時代研究、訪問、整理

新創尋求加入企業加速器,多半希望得到企業的好處,加速器是一個與企業合作的可能窗口,但相關的加速器計畫是不是真適合新創,仍有待細細思量。

「新創需要仔細觀察企業的策略走向!而不是僅憑著如同大眾對該企業的認知,就衝動申請加入加速器。」Business Models Inc.大中華區負責人林志垚提醒,「新創在商業模式上與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具有綜效能後互補,是企業選擇新創合作的重要考量。」

許多時候,企業內部主責創新的人事也是關鍵,「大企業內部不見得沒有正在發展相類似的技術或團隊,」一位台灣大型集團企業高管就表示,「相較於內部團隊,如果最後得選擇與新創合作,我們需要評估這個新創的技術能力是不是確實比內部團隊強、分析相關的成本效益、還需要確認合作不會帶來不信任、團隊衝突等任何負面損失。」一位跨國集團經理人更提醒:「並非你(指新創)的技術可能比內部團隊好就行,新創團隊還得展現出讓集團各合作方放心的本事。」

關鍵字: #加速器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