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20.1.14更新):先前台灣第一部政治劇《國際橋牌社》傳出Netflix上架落空消息後,昨(13)日終於敲定於本月20日晚上8點在friDay影音平台獨家播出。到底為什麼從持續與Netflix洽談,峰迴路轉又改至friDay影音平台上架,這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本文為《數位時代》先前的採訪報導,或可略窺一二。
「我們沒有要找一個可以『賣遍全球』的故事,而是要找一個有『本土特色』的故事,不僅當地觀眾喜歡,海外也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觀眾,」在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主辦的第一屆亞洲新媒體高峰會上,Netflix全球公共政策副總迪恩.加菲爾德(Dean Garfield)在台上分享,名為「台灣原創,世界觀看」的主題演講。
Netflix自2018年起,開始積極在亞洲擴張,台灣是華語市場重要的一站:《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魂囚西門》、《誰先愛上他的》、《霹靂布袋戲》⋯⋯這些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Netflix都買下了190國的播映版權,讓台灣本土的作品得以輸出海外。
另一方面,Netflix在也開始了「華語自製之路」,而台灣就是重點對象,今年10月聲勢浩大,Netflix推出卡司陣容強大的第一部自製劇《罪夢者》;第二部由藤井樹執導的《極道千金》,也將於12月初上映。
台灣的影視界想要跨足國際舞台,似乎正慢慢看見「一絲曙光」,然而在台下卻同步傳來一個壞消息:有「台版紙牌屋」之稱、備受關注的《國際橋牌社》,原定2019年底至明年初要在Netflix上映,現在卻落空,上映時間及平台再度成謎。
外界直指,因為《罪夢者》回饋不如預期,Netflix打算接下來先「保守行事」,對於購買《國際橋牌社》版權一事決定先收手。消息一出引起業界沸騰,也讓製作公司在官方粉絲團緊急發出聲明: 大家不要過度揣測。Netflix並無投資本劇,不存在抽銀根一說,也沒有誰害慘誰 。
這件事情的始末究竟是什麼?一部《罪夢者》,難道真的有蝴蝶效應嗎?
《國際橋牌社》真的有和Netflix簽約嗎?製作人親自解答
先回過頭,談談《國際橋牌社》上映喊卡事件的始末。
《國際橋牌社》是台灣第一部政治劇,該劇製作人汪怡昕前前後後籌備了四年,並獲得文化部107年超高畫質電視節目製作補助3,000萬元,在今年3月正式開拍、4個月後殺青。
在劇中,還原處於民主化初期90年代的台灣,讓不少重要的政治事件重演,如宋楚瑜選省長、台韓斷交⋯⋯等等,他們甚至也成為了第一個走進總統府拍攝的劇組。汪怡昕曾經透露,即便拿到了3,000萬的補助,但《國際橋牌社》10集的製作費就高達7,500萬。
不只是官方聲明,汪怡昕過去就曾表示,即便是在自由民主的台灣,「政治劇」題材敏感,可能讓不少電視台、平台感到壓力,因此在洽談過程中並不如預期的順利。
但是,在今年3月舉辦的開機記者會上,不少媒體報導指出「《國際橋牌社》確定會在Netflix上播映」,甚至在維基百科上的資訊,也是顯示「2020年在Netflix上映」。
對於國際影串流平台來說,本來就沒有太多「政治包袱」,況且Netflix在2013年推出自家的第一部自製劇《紙牌屋》,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政治劇,還讓Netflix自此在原創自製的路上聲名大噪。
汪怡昕原想搭上台灣觀眾對政治關注度最高的時刻,也就是鄰近總統大選時開播,不僅觀眾期待,也被外界看好,怎料在23日,國際橋牌社在一則「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談論金馬獎的PO文下,被粉絲問及2020年是否真的會在Netflix上映,小編回覆透露計畫生變。
此後,外界開始猜測Netflix購買意願生變的原因,是由於大手筆製作、觀眾期望值很高的《罪夢者》,反饋遠不如預期,因此現階段正洽談的華語內容,只要還沒正式簽約,Netflix決定都先暫停取消,而《國際橋牌社》就是其中之一。
「其實我們從來都沒有說確定會在Netflix上播,只是當時表達『期待』上架到國際平台,無論是Netflix還是HBO都很好,」《數位時代》致電給汪怡昕,他表示, 一開始媒體指出確定Netflix會播,完全是一個錯誤資訊,和Netflix一直都處於洽談階段,並沒有正式簽約。
但有消息指出,Netflix確實一度快要簽約,但就在上一個月,確定最終不合作,但原因仍是一個謎。
「《國際橋牌社》打從一開始就積極和各種平台洽談,沒有中斷過,也沒有只要Netflix一個,包括各個電視台、OTT平台,CatchPlay也有談過,但現在還沒有正式定案,」汪怡昕進一步說明,甚至連中國他也想上架,但目前的洽談成果還不便透露,但相信一定會找到和《國際橋牌社》一樣,「什麼題材都敢上架」的夥伴。
業界人士透露,過去「《國際橋牌社》會在Netflix上映」,似乎在業界是一件「心照不宣」的事,也沒有特別聽說製作公司要釋出版權,但近日發現他們開始主動接洽;公視則表示,製作公司有來接觸洽談,但目前雙方仍在議價中。
Netflix對《罪夢者》格外用心,成為是否加碼投資的關鍵點
幾天過去了,Netflix對此仍沒有官方回應,但是回過頭看看外界傳言的合作生變源頭——《罪夢者》,無論是演員、還是宣傳排場,Netflix對於自家第一步華語自製劇,可算是傾注了相當大的財力和心力。
但在導演陳映蓉大膽嘗試、異於常規的「敘事手法」下,一般觀眾卻對成品並不買單,不少人在PTT、Facebook上討論,表示「好像在看MV」、「看不懂想表達什麼」,甚至是「看不下去」,但還是有部分觀眾表示,看到最後還是不錯的,有點像劇在挑觀眾,而非觀眾在挑劇。
要知道,主導《罪夢者》的人之一,是Netflix亞太區國際原創總監艾瑞卡·諾斯(Erika North),雖然她在2017年春季才加入Netflix,但先前擔任過HBO亞洲自製總監,還是大獲好評的《通靈少女》共同執行製作人;甚至這一次針對《罪夢者》,也找來和《通靈少女》相同的製作團隊IFA Media來執行,可見Netflix的用心。
即便《罪夢者》精美的畫面,還是維持著Netflix在自製內容上一貫的高水準,甚至在語言上,還縝密地翻譯了英文、泰文版本,讓更多觀眾便於觀看,但結果還是不夠完美。
從開始持續購買公視的版權劇、和中華電信MOD合作、再到《罪夢者》,不難看出Netflix想要進一步深耕台灣的決心。
Netflix將在2019年末到2020年初間,一口氣推出三部華語原創戲劇:《罪夢者》、《極道千金》、《彼岸之嫁》,前兩者都是「台灣原創」。但是, 先前就有知情人士透露,這兩部原創劇的觀看回饋,將成為Netflix是否會加碼投資台灣的指標,也不難理解為何外界為何會把《國際橋牌社》棄播與《罪夢者》失利,兩件事情聯想在一起。
《罪夢者》和《極道千金》,確實是Netflix試水溫的關鍵點,雖然Netflix並未透露《罪夢者》在上映兩週後的相關成績,但在社群平台上,觀眾先給了答案,只能期望由藤井樹執導、劉以豪、劉奕兒主演,Netflix第二部自製劇《極道千金》,能扳回一城了。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