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律師放棄高薪事務所創業!領軍打造PAMO車禍和解線上服務
90後律師放棄高薪事務所創業!領軍打造PAMO車禍和解線上服務

「過去主要負責處理商務案件,工作上手後駕輕就熟;但工作數年下來,感覺律師還是屬於守備一方,因為告與不告的決定權都不在我們手上。」90後、畢業當年隨即取得律師執照的施尚宏(Sean),過去在律師事務所處理商務案件,是甚麼原因讓他跳離舒適圈、冒險創業?

「觀察尋求免費法律諮詢的民眾,通常都是與車禍肇事有關,且『輕微車禍』占多數比例。」Sean解釋,肇事雙方在車禍發生當下,往往認為事態不嚴重、報警費時費力,最後僅達成私下口頭和解,並未簽立書面文件,「但口頭協議容易『反悔』,導致日後產生爭議。」不僅如此,一般人很可能無力負擔諮商費用,「法律」常被視為遙不可及的專業。

台灣每天平均約有2900件的車禍事故發生,「如果是金額較低的車禍事故(輕微擦撞),保險公司理賠或事故處理不見得划算。」發現市場存在的痛點,Sean於2017年打造PAMO團隊,針對「不需保險理賠」且「雙方達成共識」的車禍案件,打造線上和解書服務,協助民眾輕鬆獲得有效的法律保障。

創業的欲望伴隨著強大的行動力,Sean表示:「當初想到這個點子,便覺得充滿挑戰性!」希望透過PAMO的服務,解決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PAMO提供服務.png
PAMO提供服務。
圖/ PAMO

集結各領域人才,強化PAMO團隊戰力

新創團隊的人才佈局是成功關鍵,創辦人Sean深諳這個道理,並耗費一段時間發展出專屬自己的PAMO團隊。回想過去經歷,團隊成員都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就以Sean本身而言,當初正準備GMAT、欲前往海外進修,卻意外萌生創業念頭。過程中,他與讀書會同學、台大政治系畢業的姚隸詩(Alisa)分享概念,兩人順利達成共識,一同闖蕩創業之路;並在同年(2017)參與科技部舉辦的「FITI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向多位創業前輩汲取寶貴經驗。

而Sean的國小同學顏鴻傑(Jeff)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與人脈資源,看好PAMO的發展前景,隨即加入團隊;與Sean同樣就讀政治大學的王韋仁(William),目前擔任技術長一職,發揮將近十年的開發經驗本領。目前PAMO可說是集結各種領域的人才,戰力維持在一定水準。

PAMO_創業午餐會_2019-10-17_侯俊偉攝影.jpg
PAMO團隊,左起:執行董事顏鴻傑、技術長王韋仁、營運長姚隸詩、執行長施尚宏。
圖/ 侯俊偉攝

以科技新創為基礎:PAMO提供完整的法律服務

團隊分享PAMO線上和解書使用流程,情境假設民眾遇到交通事故等突發法律案件,只要使用通訊軟體Line進入PAMO的系統,並完成以下步驟:

  1. GPS定位

  2. 拍攝並上傳事故照片:留下現場畫面,包含雙方車牌、車輛受損的地方

  3. 選擇和解條件:包含賠償方式及和解金額

  4. 完成驗證身分:通過手機簡訊確認雙方駕駛身分,確保法律權益並具有法律保障的和解書

和解完成,若「有人受傷」,恐涉及刑責,還需列印「撤回告訴狀」並請對方簽名。如此一來,將大幅度節省車禍事故所耗費的時間及資源。

屏幕快照 2019-10-30 下午10.54.24.png
PAMO線上和解書使用流程。
圖/ PAMO線上和解書使用流程

一旦雙方達成共識、簽訂和解書,即使沒有公正第三方的作證,法院仍將其視為有效證據,也因此,PAMO提供的網路虛擬平台所簽屬的和解契約,於我國具有完全有效之法律效力。

如果後續發生糾紛該如何應對?Sean表示:「我們提供的服務除了『線上和解書軟體』,當然還包括『售後服務』;和解後若仍有糾紛,我們會委派合作律師事務所協助處理、善後,並負擔全部費用。」

《PAMO線上和解服務》法律意見書.PNG
《PAMO線上和解服務》法律意見書。
圖/ PAMO

除了線上和解書,PAMO也提供「個人法律科技顧問」服務,採取一天2元(NTD 730/年)的年費會員制。「我們的終極目標是B2C,將服務擴及所有的一般駕駛。」Sean說道。

在市場中站穩腳步,發揮無限潛能

PAMO的主要客群是用路時間較高的「職業駕駛」以及「外送夥伴」,合作案例像是台灣大車隊、LalamoveGiftpackgogoout等;又隨著「叫車平台」與「外送平台」爆發性的成長與普及,PAMO的第一批客戶群也隨之擴大。

對於市場來說,PAMO提出的解決方案前所未聞,唯有透過持續累積與企業的合作案例,才能逐步建立使用者對於PAMO的信任。接下來,PAMO希望在台灣站穩腳步後,將服務模式複製到海外,並鎖定同為大陸法系的大東亞地區,預計於明年進行下一輪募資。

創業快問快答

Q: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我們找到了一個服務真空的市場,在車禍案件中,與市場最大玩家「保險公司」互補。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 由法律人與非法律人一起組成的團隊,在提供法律服務時,更可以換位思考與互補,兼具法律工作者的專業以及法律服務使用者的視角與需求。

  2. 從niche市場出發,在深遠傳統的產業中,找到一片藍海。

  3. 針對使用者需求與市場趨勢快速反應。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創業是一個不斷試錯、調整,而不能滿於現狀的過程。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略策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17/4/21
產品名稱:線上和解書軟體服務:一分鐘現場取得車禍和解紀錄
上線時間:2019/3/1
團隊人數:8人
官方網站Facebook新創資料庫

關鍵字: #Meet創業之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