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中,胃鏡檢查往往最讓人抗拒,不少人選擇自費麻醉避免不舒適感,光群雷射轉投資群曜醫電,開發出全球第一款可完整檢查上消化道(EGD)的磁控式膠囊型內視鏡,目前已經上市,目標2022年能取代30%台灣傳統胃鏡使用量。
光群集團轉投資群曜醫電開發的膠囊型內視鏡取得TFDA認證,剛在2019年10月開賣,為加速量產,近期剛完成增資,資本額達2億元,光群持股44.5%。

度過開發期,今年群曜醫電將開始把膠囊內視鏡鋪到台灣醫療院所,預估今年營收目標2.5~3億元,相對去年虧3,000~4,000萬元,今年目標轉虧為盈。
群曜開發的上消化道膠囊型內視鏡,很好吞嚥,讓膠囊能進入人體消化道做檢查,檢查完再從嘴巴拔出,並採拋棄式,避免幽門桿菌交叉感染風險(胃鏡若消毒不全將有此風險),目前這個新產品已經在2019年拿到台灣TFDA核准上市,中山醫院已採用。
台灣年胃鏡需求達百萬,今年拼3萬用戶
群曜醫電董事長郭維武表示,人人都應該定期做胃鏡檢查,由於膠囊型內視鏡屬於低侵入檢查項目,且病人不需要麻醉,所以可以一邊檢查一邊跟醫生對話,從顯示器上瞭解自己胃部狀況,即時診斷及衛教,好處比傳統胃鏡多,目標推廣這種胃鏡檢查方式,讓台灣人胃癌及食道癌發病率降低。
目前膠囊內視鏡價格約1.2~1.5萬元,屬於自費檢查項目,郭維武指出,台灣2019年約有106萬人做胃鏡檢查,比2018年成長,因此群曜預估2019年膠囊內視鏡銷售量先挑戰3萬顆,隨價格持續下滑,2021年目標8萬顆,2022年年銷售量上看30萬顆,在台灣胃鏡檢查市佔率約30%。

郭維武說,中國是更大的市場,全市場預估有3萬人有胃病,2012年就有2,250萬人用內視鏡檢查上消化道,但這個比例相對日本來說很低,也因此市場很大,為進軍中國市場,群曜也到江蘇無錫高新區設廠,預計2020年3月完工,4月送中國衛福部審查,目標2021年核准上市。
隨業務上軌道,群曜預計2020年上半先辦理公開發行,2020年下半登錄興櫃。
進攻印度包材防偽市場,副牌Magic登場
光群雷射是雷射全像材料生產商,今年成立邁入第31年,這種全像材料主要用於貼紙、防偽標籤上,董事長郭維武指出,雷射防偽市場每年穩定成長5~10%,獲利也相當穩定,要有機成長難度高,所以必須開源,這也是光群投資許多新事業的原因。

不過,光群在本業今年也將有大動作,郭維武說,包材上的防偽標籤屬於地方化市場,不太會海外運輸銷售,所以必須在當地設廠交貨,為了拓展中東非(EMEA)市場,也看好印度跟北非等市場客戶希望提高包裝品質檔次,所以光群計畫擴大印度廠房產能,並成立第二品牌Magic經營。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