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母公司Alphabet公佈2020財年第一季(2019年10月至12月)財報,這份報告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首度對外公開YouTube及雲端服務的營收成績。
Alphabet本季整體營收為460.8億美元,同比成長17%,看似表現亮眼,實際卻低於外界估計的469.4億美元, 同時成長率也較2018年同期的22%有所下降 。
廣告營收比例與過去相差不遠,約占整體營收的82%,不過與過去各季的財報做比較,占比似乎正呈現非常緩慢的下滑。淨利方面則超過預期,每股盈餘(EPS)達15.35美元,高於估計的12.53美元。
本季財報中,Alphabet也一併公佈2019財年的整體成績,全年度營收達1,618.6億美元,同比成長18%,這個數字依然小於2018財年23%的表現,顯示Alphabet的營收成長正逐漸放緩。
Alphabet首度公佈YouTube廣告收入,占整體營收9%
這份財報與以往的財報稍稍有些不同,這次Alphabet並未公佈民眾點擊Google廣告的次數,以及每次點擊成本。取而代之的是,Alphabet首度公佈了YouTube及雲端服務的營收。
雖然過去Alphabet一直稱YouTube是營收的主要成長動能,但其表現始終籠統地納入Google營收底下,並未單獨成項。本次披露資訊的變化,似乎可看出科技巨頭注重項目的轉變。
YouTube本季廣告營收為47.2億美元,同比成長31%;全年度則為151.5億美元,同比成長36%,約占Alphabet整體營收9%。而訂閱等非廣告營收的部份,則依然包含在Google其他營收項目底下。
14年前,Google花費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如今一年營收已達到當初付出價格的9倍左右。
YouTube執行長蘇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過去曾透露,YouTube的活躍用戶約有20億人,換句話說,YouTube每年平均可從一位用戶身上獲得7至8美元的廣告收入。
礙於YouTube的規模與形式,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比較廣告營收高低;Facebook旗下影音平台Facebook Watch活躍用戶約4億人,2019年中有分析師估計,該平台可望在未來數年內創造5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似乎可作為一個參考。
儘管公開了營收,Alphabet並未透露YouTube的實際利潤,Google財務長露絲.波拉特(Ruth Porat)在財報會議上指出,YouTube大部分的廣告營收最終都回饋到創作者身上,但未公佈實際數字。
這部份的開銷被納入了流量獲取成本(TAC)之中,本季TAC為85億美元,同比成長了約14%,但不清楚YouTube的占比多寡。
雲端業務迅速成長,仍大幅落後亞馬遜、微軟
Google本次首度公佈的雲端業務營收則為26.1億美元,同比成長53%;全年度營收為89.2億美元,同比成長同樣約為53%。這個數字除了雲端計算服務外,也涵蓋G Suite生產力工具的營收。
另外,雲端部份也與YouTube相同,並未透露具體獲利狀況,因此無法得知Google在雲端方面是重本薄利經營,又或者是利潤的主要成長來源。
雖然過去Alphabet並未在財報上披露雲端業務狀況,高管偶爾卻會談及相關數字,2018年2月,時任Google Cloud執行長的黛安.格林(Diane Greene)曾說雲端計算季度營收10億美元,同年7月也預估未來一年營收可達80億美元。
Google是雲端領域的第三把交椅,目前在市場上僅次於亞馬遜與微軟,不過從披露的營收數據來看,與前兩大巨頭在規模上仍有不小的差距。
亞馬遜本季財報中,AWS營收達99.5億美元;而微軟綜合Azure、Github等業務的智慧雲端部門營收則為118.7億美元,同時透露Azure營收同比成長62%。這些數據顯示,Google若要在雲端領域跟上競爭對手的腳步,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搜尋營收成長大幅衰退,Google揭露YouTube、雲端數據求穩投資者信心
Alphabet為何挑在此時公開YouTube及雲端業務的數據?Google財務長露絲.波拉特表示,他們之所以公佈YouTube營收數據,是為了進一步向外界揭露業務狀況及未來的可能性。
若以更現實的角度來看,Alphabet此舉應是為了安撫投資者,強調其營收表現不單單依靠搜尋引擎帶來的廣告收入。Google搜尋引擎的收入成長正持續放緩,2018財年同比成長為22%,而2019財年同比成長卻只有15%。
而廣告營收成長也不及競爭對手亮眼,本季Google廣告營收同比成長17%;即便廣告業務規模遠小於Google,Facebook、亞馬遜卻分別有25%、41%的成長幅度。
雖然YouTube及雲端服務高成長,似乎仍無法令投資者完全放心,財報揭露後,不如預期的營收仍讓Alphabet股價在盤後交易下滑4%。
資料來源:TechCrunch、CNBC、Alphabet
責任編輯:陳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