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停工吃不消!iPhone存貨已不多,日經:疫情導致缺工,蘋果坐困愁城
封城、停工吃不消!iPhone存貨已不多,日經:疫情導致缺工,蘋果坐困愁城

北京當局為防範武漢肺炎繼續蔓延、下令封鎖數十座城市,春節返鄉的勞工如今難以重返工作崗位。消息顯示,蘋果(Apple Inc.)原本在上半年生產8,000萬支iPhone的計畫,如今飽受威脅。

日經新聞英文版5日報導,消息顯示,和碩(4938)自1月底就開始緩步擴充iPhone產能,鴻海則計畫在下週復工後、將產能利用率拉高到至少50%。不過,由於缺工的關係,擴充進度肯定受拖累。目前iPhone存貨已不多、尤其是iPhone 11,這意味著供應鏈必須盡快拉高產能。中國許多城市雖預計2月10日開工,但部分地方政府仍呼籲工廠延遲復產。鴻海(2317)則已向深圳、鄭州等地的政府取得特別核准;鴻海、和碩都表示2月10日就開工。

缺工是一個問題,如何確保員工不受武漢肺炎感染,又是另一個隱憂。一家替蘋果、華為供應零組件的廠商透露,「我們已得知,只要有一名員工確診,整個工廠都必須關閉、進行消毒作業。這對營運帶來極大不確定因素及風險,是否要允許這麼多人如常在工廠上班、也是極為艱難的決定。」另一名蘋果供應商也表示,武漢肺炎確診人數尚無減緩跡象,2月10日是否真能復工還是個大問號,且即使產能重啟,公司也無法一一追蹤員工的旅遊史及過去兩週的體溫變化,有太多風險需控制。

一名供應鏈主管直指,倘若零組件及材料廠商復工時間比2月10日還晚,對整個供應鏈來說將是大問題。印刷電路板、被動元件、機殼、包裝紙等重要零件都還是以中國製造為最大宗。這可能讓電子產業面臨嚴重的延遲及干擾。

疫情可能促使廠商加速移出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2月1日報導,和碩目前仍在評估武漢肺炎影響,一名高層透露,春節過後公司可能會利用員工正常離職的現象削減規模,因為之前為了因應中美貿易戰、和碩早已開始拉高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產能。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1月30日在接受Fox Business Network專訪時指出,武漢肺炎將促使企業重新考慮供應鏈配置,加快工作及製造業重返美國的速度。

羅斯說,「我並不想要在爆發這樣一個不幸又致命的疫病時,談論甚麼繞場慶祝的事情。但這的確會讓企業在檢視供應鏈配置時,面臨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新型冠狀病毒)是另一個人們得考量的風險,我認為這會加快工作重返北美的速度,有些工作會流向美國、部分則會流往墨西哥。」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1月28日才剛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旗下供應商有部分位於武漢地區,當地供應商都屬於替代性供貨源,公司已著手因應、將努力補上預料會出現的產能缺口。

本文授權轉載自:MoneyDJ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