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斯克手下工作是什麼樣的體驗?特斯拉員工手冊曝光:蠢蛋、混蛋,請離開
在馬斯克手下工作是什麼樣的體驗?特斯拉員工手冊曝光:蠢蛋、混蛋,請離開

編按:(2021.01.11更新)
受惠於電動車熱潮,特斯拉股價漲不停,馬斯克在2021年1月7日,身價超越貝佐斯,成為世界首富!

是否讓人好奇,在馬斯克的公司裡工作是什麼樣子?本文解析特斯拉員工的「反手冊手冊」,一窺首富公司的特殊企業文化。

特斯拉員工人手一本的「反手冊手冊」,它與眾不同在於,它毫不掩飾公司對員工最高的期待,毫不掩飾公司對於追求更多價值而對員工提出的需求。

2月17日,一則日本汽車工程師拆解特斯拉Model 3的新聞在汽車圈引發了小的反響。《日經BP》報導稱,工程師們詳細拆解後認為,「業界想要追上特斯拉的電子技術,至少要等到2025年。」

也就是說,特斯拉在電子技術方面領先了豐田、大眾等6年的時間。報導稱,技術並非唯一的障礙,「我們做不到。」工程師表示,特斯拉的電腦系統會淘汰傳統車廠幾十年來培養的供應鏈體系。特斯拉的系統能夠大量減少汽車裡電子控制元件(ECU)的使用,而傳統車企早已習慣了成熟的ECU供應鏈。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777484921_特斯拉.jpg
圖/ Sheila Fitzgerald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特斯拉系統領先Toyota、福斯6年!日媒拆解後,工程師:這我們做不到

在拆解過程中,日本車企的工程師們還發現,特斯拉的零部件上沒有供應商的品牌,大多只有Tesla的標誌,其中包括ECU內部的基板。對於依賴傳統供應鏈的傳統車廠而言,想要追上特斯拉電子化水平非常困難,它可能需要車廠們顛覆自己多年養成的供應鏈,甚至當下的商業模式。

顛覆寫在了特斯拉的公司使命裡。「Tesla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從一開始,特斯拉面對的就是整個燃油車行業。這種顛覆表現在特斯拉的方方面面,它取消經銷商的銷售模式,它那任性到在財報會議上斥責分析師的核心人物伊隆·馬斯克,甚至它摒棄一切守舊思維的公司文化。

延伸閱讀:拿下賭城14億元訂單!馬斯克花三個月,打通一條1,600公尺的特斯拉專用高速地道

在《日經BP》發表拆解報告文章的同一時間,一份特斯拉「員工手冊」在網絡上流出,再一次讓外界關注到特斯拉獨特的企業文化。

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他們獲得了一份特斯拉內部的員工手冊,特斯拉將它命名為「反手冊手冊」(The Anti-Handbook Handbook)。

反手冊手冊
反手冊手冊截圖。
圖/ 特斯拉

「我們與眾不同,我們喜歡這樣。與眾不同讓我們可以做別人沒做的事;去做別人告訴我們是不可能的事。」員工手冊的開頭如此寫道。

不同於傳統的員工手冊,「反手冊手冊」的行文無不體現著特斯拉的獨樹一幟,以及它本身對這種與眾不同的追求與驕傲。同時一條條「反手冊」的規定也對員工提出了比普通公司更高的要求。

「我們更願意設定極高的標準,並聘用那些喜歡每天都把自己推向最高水平的優秀人才。」手冊的行文非常直接,「你是這樣的人嗎?如果是這樣,我們很高興你在這裡,我們期待著一起做了不起的事。如果這不是你,你在其他地方會更成功。我們並不是有意要顯得苛刻;這只是事實。」

「反手冊手冊」的與眾不同在於,它毫不掩飾公司對員工最高的期待,毫不掩飾公司對於追求更多價值而對員工提出的需求。

這種「不掩飾」像是特斯拉篩選人才的一道門檻,選擇加入,也就意味著員工對於特斯拉價值觀的認同,以及對其使命的一致追求。

當然,手冊裡缺少人情味的行文語氣,以及類似「混蛋」這樣的用詞,都會讓人在第一眼看到時感到一種冒犯。但至少它很直接,少了些陳腐HR用語裡的拐彎抹角,與此同時,如外媒Inc.在報導時提到的,特斯拉也在嘗試用這本員工剛加入時閱讀的手冊,直接向新人們描繪公司文化真實的樣子。

以下是特斯拉「反手冊」手冊全文,經極客公園翻譯整理。

反手冊手冊 The Anti-Handbook Handbook

我們是特斯拉。我們在改變世界。我們願意反思一切。

我們是一家與眾不同的高科技公司。我們是一家與眾不同的汽車公司。

我們與眾不同,我們喜歡這樣。與眾不同讓我們可以做別人沒做的事;去做別人告訴我們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你想找的是一本填滿了各種政策和規則的傳統員工手冊,你是找不到的。政策和規則告訴你底線是什麼——它們會在你被解僱前告訴你,自己的表現可以有多差。那不是我們的方式。

我們更願意設定極高的標準,並聘用那些喜歡每天都把自己推向最高水平的優秀人才。我們希望周圍的人都被驅使著去做正確的事情,即使在沒有人注意的情況下也要正直行事。

你是這樣的人嗎?如果是這樣,我們很高興你在這裡,我們期待著一起做了不起的事。如果這不是你,你在其他地方會更成功。我們並不是有意要顯得苛刻;這只是事實。

我們的一些高標準

 

如果你正在閱讀這部手冊,你可能是剛來特斯拉的新人,對這裡的一些基本情況有疑問。以下是我們認為你需要知道的事情。至於其他問題 ,例如我們的薪水策略、餐飲、午休和休假政策等等,可以前往內部網站檢索或詢問。

信任 Trust


我們給予每一個加入團隊的新人以極大的信任和責任。我們假設每個人都能夠做好份內的工作,包括你在內,公司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運營。事實上,會有人打破這份信任,也會有人疏忽自己的責任。我們不會為那些讓我們失望的人改變自己的做法。取而代之地,我們會讓他們離開。

溝通交流 Communication


為了公司整體的利益,特斯拉的所有員工都可以也應該向其他任何人郵件或者交談,只要他們認為這是解決問題最快速的方式。你可以與主管交流,可以與主管的主管交流,可以直接找另一個部門的裡的VP交流,你甚至可以找Elon(Musk)——不需要其他人的允許,你可以與任何人溝通。此外,你應該意識到,在問題解決之前,自己有義務這麼做。

工作職責 Job Duties


了解公司對你的期待,這是你的責任。你的上司會向你解釋你的職責以及對你的期待;然而,如果任何時候覺得不清楚,直接問。在這裡,「沒人跟我說過」這種藉口永遠說不過去。

你首要職責——也是每個人的首要職責——是讓這家公司成功。如果你看到能夠改善我們工作方式的機會,大聲說出來,就算它不屬於你工作職責領域。特斯拉的成功與你息息相關,所以,說出你的建議,分享你的主意。只有自己知道的好主意一文不值。

目標與反饋 Goals and Feedback

 

我們鼓勵你和你的上級就你的工作表現和目標做非正式的日常討論。如果你希望你的主管給你回饋或者任何形式的輸出,積極主動詢問。不要等到你的主管主動和你聊,或者公司例行的複盤過程才收到你為了更好的工作表現而需要的反饋。

安全 Safety


我們認為安全很重要。我們希望你每天安然無恙地回到家裡。

我們認為,創造安全文化的最佳方式,是讓那些在這裡工作的真正聰明的人們運用一些良好的判斷力和常識。這意味著:

1. 時刻保持安全意識。
2. 遵守所有安全政策和程序,包括穿戴必要的防護設備。(相信我們,如果我們建立了某條政策或規則,那僅僅是因為它是絕對必要的。我們沒有隨意的規則。)
3. 切勿執行你認為不安全的工作。
4. 保持工作區域清潔,人行道暢通無阻,尤其是在生產區域。
5. 如果發現安全問題,請與他人交流。
6. 向環境健康與安全部門報告不安全或危險情況。

考勤 Attendance


如果你是那種對自己要求最高的人,我們的出勤規定正是你所期望的那種:成為你的團隊可以信賴的那種人。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我們需要你。你不在的時候,我們無法完成工作。

如果你不能出勤,盡快通知你的上司,告訴他原因。你的上司也會很通情達理,並且尊重你。

如果你並不可靠,那麼這個地方不適合你。你會被要求離開(可能沒有選擇)。

拖延遲到 Tardiness


「你遲到了」,這是學校裡對孩子說的話。這裡不是學校。按時到公司,準備好工作。交通問題是會發生的,我們理解,但不會在足球賽季的每個週一都出問題。

病假 Sick Days


如果你生病了,在家待著。別讓我們其他人生病。在你計劃開工之前,盡快聯繫你的主管。如果你有帶薪假(PTO),使用它,你會得到當天的薪水。

假期 Vacations


我們知道你需要休息,所以提前安排好時間,得到上司的批准,然後再休息。用上你的帶薪假——這就是它的用途。

記住,不是每個假期的要求都能被滿足。其他人可能已經請了同一時期的假,或者在關鍵專案的截止日前,都可能會被禁止休假。

無故缺勤 No Call, No Show


我們的假設是,如果你沒電話通知也不來上班,你就是個混蛋。你最好一個很好的理由,讓我們知道你為什麼不來,否則你就得離開這裡。這種情況出現一次就夠了。

外部僱傭關係 Outside Employment


只要你在這裡的工作做得很好,並且不透露任何機密或私有的信息,你就可以同時持有一份其他公司的工作。

我們不會因為你還有一份工作就放鬆對你的要求。我們會以對其他人一樣的標準來評價你。如果其他工作影響到了你的工作表現,除非你不想留在特斯拉,否則你可能會被要求終止該工作。

蠢事 Stupid Stuff


如果你做了愚蠢的事,根據不同的情況,你可能會得到指導,或者得到一次新的機會,你也可能回被要求離開。當我們有這麼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時,我們不能把時間浪費在處理愚蠢的事情上。

如果你需要的話,這裡是一些愚蠢的範例:

  1. 盜竊或者故意損壞公司財產。
  2. 洩露機密信息。
  3. 騷擾或欺負他人。
  4. 對他人造成身體傷害或威脅使用暴力。
  5. 擁有非法毒品。
  6. 擁有炸藥、武器或火器。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果你認為你是那種可能會做一些蠢事的人,那就算幫我們所有人一個忙,立刻離開。

樂趣 Fun


確保你在工作時是有樂趣的——認識新的朋友,用全新的方式鞭策自己,嘗試新的事物。一定程度上,如果你感受不到樂趣,你就會不快樂。我們不想要那樣。我們希望要你努力工作,愛你的工作,同時收穫樂趣。

故事的寓意 Moral of the Story


以上這些規則的主題很簡單:只要表現得像你想要的那種同事就行了。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一樣對待別人。特斯拉一定要是那種人們期待著在早上來上班的公司。

解決顧慮 Resolving Concerns


我們想要提供一個積極的工作環境,把員工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對待。

如果你有顧慮,請與任何你認為可以幫助評估和解決問題的人暢所欲> 言。如果你不確定該找誰談,那就聯繫人力資源部。我們將竭盡所能提供一個健康、充實、高效、友善的工作環境。

Business Insider在SCRIBD上傳了手冊的英文掃描版 PDF,下載連結:請點此

責任編輯:蕭閔云

匿名投個票分享一下看法吧!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突破摩爾定律極限!台灣奈微光用矽光子技術打造「會聞的晶片」,開創感測新藍海

在後摩爾定律時代,台灣奈微光不僅是開發出一款新晶片,更在於證明了創新不必只沿著摩爾定律持續追求製程極限,採取橫向發展同樣能找到市場著力點,台灣奈微光正運用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製程,打造出全球少見、能「嗅聞」世界的感測平台,這場從臺大實驗室技術啟程的冒險,正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看見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跨足大健康與車用,奈微光用矽光子打造感測新藍圖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台灣奈微光所研發的矽光子感測晶片樣品,針對多波段應用所設計的多樣化解決方案。
圖/ 數位時代

正當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相投入奈米級製程競賽,追求更小、更快的晶片時,台灣奈微光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的核心技術就在於光子 IC 設計。」台灣奈微光董事邱俊榮說明,他們所做的是「光的晶片」,與傳統專注於電子電路的 IC 完全不同。

長久以來,市場上若要製造中長波紅外光的光源,普遍會採用化合物半導體。然而,化合物半導體不僅成本高、良率較低,且在光譜調控上存在不少挑戰,台灣奈微光則突破性地利用 CMOS製程,直接從矽基底打造出中長波紅外光光源,顛覆了以往的作法。

邱俊榮強調,這都要歸功於臺灣半導體 CMOS 製程的高度成熟與優異良率,讓台灣奈微光能在成本上取得絕對競爭力,打破中長波紅外光技術高昂的門檻。「我們是透過 CMOS的半導體製程設備,把晶片延伸到矽光子光源與矽光子感測器。」他指出,「這就是台灣奈微光最核心的差異化。」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技術,也催生出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微量氣體的連續偵測。傳統上,偵測微量氣體多依賴大型設備,或是藉由薄膜與電化學感測器,體積龐大、造價不菲,且難以持續監測,必須等待薄膜變化才能得到數據,台灣奈微光則運用中長波紅外光,透過氣體吸收特定波長時產生的能量變化,實現即時且連續的濃度偵測。

在應用面,台灣奈微光鎖定「大健康」與「汽車」兩大領域:希望未來能將這項技術導入智慧衣等穿戴裝置,持續監控呼吸與體內氣體變化,也可應用於電動車市場,偵測鋰電池異常釋放的氣體,為車輛安全嚴格把關。

挑戰摩爾定律侷限橫向創新,打開感測市場新局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台灣奈微光持續以矽光子技術挑戰摩爾定律的侷限,開創感測市場新局,展現臺灣半導體橫向創新的實力與決心。
圖/ 數位時代

這項突破性的感測能力,也展現出台灣奈微光對半導體產業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長期依循摩爾定律,追求單位面積內電晶體數量的極大化,也就是線寬持續縮小、功能不斷堆疊,屬於典型的「縱深式」發展,然而,隨著製程推進至1奈米世代,單台曝光機設備高達4億美元,資本支出急遽膨脹,物理極限與成本效益成為產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台灣奈微光選擇另闢蹊徑,他們將半導體製程的應用「橫向」擴展。邱俊榮指出,即便在傳統 IC 領域中,微米級製程線寬早已鮮少被提及,但在感測器等應用領域依然蘊藏廣大潛力,台灣奈微光正是運用這些「尚未被徹底開發」的微米級製程,結合自家的矽光子技術,開發出光源與感測器晶片,創造全新的應用價值,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奈米級製程領域具備領先地位,還能進一步將既有資產延伸至更多元的應用場景,而不必一味追逐最先進的製程節點。

「我們不是照著摩爾定律的方向往下挖掘,而是打開另一種可能,只要做一些物理上的調整,就能產生中長波的光源,還能偵測中長波紅外光,甚至在同一顆晶片上就可同時偵測到紫外光。」邱俊榮強調,這正是對半導體生命週期的延伸。他也提到,台灣奈微光的目標並非爭奪市場,而是藉由技術替換,協助既有產品升級、實現價值加值(value-add)。

不過,若要讓這項劃時代的光感測技術真正落地並普及至廣大市場,仍需面對商業化與規模量產的多重挑戰。為了推動晶片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並提升其多波段的精確調控能力,台灣奈微光申請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 IC 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期望加速技術成熟與市場部署。

AI時代新戰局,台灣奈微光技術應用的無限可能

此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實現「多波段(multi-band)有效控制的微分辨識」。過去,台灣奈微光所開發的晶片多以單一功能為主,而透過晶創 IC 補助計畫的資源,將協助他們推進晶片功能的多元化。

這項技術的挑戰,在於如何精準控制多個光譜的發射。邱俊榮形容,以前的設計就像一次將所有光譜全部釋放,現在則能做到「要A動、BC不動」或「C動、AB不動」等更細膩的調控,要達成這種「誰要動、誰不動」的精準控制,必須增添新的光罩設計與更複雜的驅動機制,雖然這意味著更高的開發成本,但能顯著簡化後端機構,加速產品量產與推向市場的進程。

台灣奈微光預計在2026年6月前完成這項技術開發進入投片階段。儘管從投片到實際市場落地仍需時間,但他們已開始與紡織、電動車鋰電池、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等產業客戶溝通布局,力求縮短市場開發週期。同時,在迎接AI的時代,數據品質與廣度更是關鍵。邱俊榮認為,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技術,能為AI提供更精確、即時與連續的數據。透過晶片同時測量多種身體參數並實現每秒連續偵測,將提供豐富且精準的「身體密碼」數據,不僅能協助AI進行更深入的演算找出過去未能捕捉的變化規律,更將賦能AI在大健康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台灣奈微光正積極與半導體廠房氣體偵測廠商、大健康品牌客戶及跨產業夥伴合作。展望未來,台灣奈微光不僅要透過晶創IC補助計畫將晶片功能多元化,更將持續深化技術,證明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只在極限製程上領先,更能橫向開拓無限的市場潛力,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感測應用突破。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台灣奈微光
● 董事長:張坤昱
● 核心技術:CMOS製程的先進矽光子光源晶片模組與感測晶片模組
● 資本額:新臺幣4.5億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