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科技:讓保險公司利用數據重新建立競爭優勢
保險科技:讓保險公司利用數據重新建立競爭優勢

哪個產業的決策是數據導向的?保險業絕對是其中之一;大多數保險公司擁有大量數據,但試圖將數據應用於營運時,卻面臨巨大的挑戰。保險業需要採取一些行動,才能解決這種困境。

推薦閱讀:保險科技浪潮來襲,從小孩「被退貨」看市場新商機

考量歷史數據的數量和價值,第一優先的任務,是將已儲存在資料庫中數十年與精算、保單、理賠和詐保相關的數據釋放出來,為未來進行承保、定價、作業處理、產品開發、偽冒防制等業務時,提供有利的参考資訊。在理想狀況下,這些歷史數據幾乎可以無限地利用時間和資源進行數據挖掘、搬移、儲存、資料挖掘、資料倉儲和分析,這種運用資料的方式將會很有效。

然而,任何保險公司都沒有無限的資源和時間,可投入在舊數據中尋找有價值的資訊,特別是眼前還有許多其他緊急的問題或商機要處理;此外,當市場上新保單銷售數字的持續下降,以及所有事物都朝向「亞馬遜化(Amazonification)」(即滿足客戶對即時、簡易的線上購物體驗的期望)加速發展時,企業對客戶的深入了解,以及有效運用數據來優化獲取客戶(customer acquisition)、提供個人化體驗、簡化購買流程的時代與壓力已經到來,而且無處不在。

面對如此艱困的環境,解決之道是什麼?這裡提供3種因應策略: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策略1:不要眷戀歷史資料,重新蒐集數位數據

根據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和波士頓企管顧問(BCG)共同發表的報告〈Reinventing Life Insurance Agency Distribution Globally〉指出:缺乏效率是保險業面臨的主要挑戰,特別是「老派作風的銷售流程」,既繁瑣且與要求數位體驗的客戶期望不符。 歷史或過時的數據不會隨處可見,但競爭優勢可以無處不在。基於這個論述,建議保險公司採取「數據轉傳(dataforward)」的思維,向前看而不往回看。

最好、簡單的方法是:重新開始。 透過乾淨的數據集和現代技術重新發展以數據驅動的策略,保險公司不僅可擺脫傳統數據的泥沼,且可充分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以建立競爭優勢。此外,現代消費者多已透過線上與保險公司進行互動,因此可經由良好設計的數據蒐集方式,來深入了解客戶在搜尋什麼商品?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這類的作法對吸引和轉換潛在客戶、設計和交付更好的產品與服務至關重要。

策略2:蒐集高質量數據,建構查詢和運用數據的能力

保險公司要能在2020年代取得成功的關鍵:「擁有高質量的數據(quality data)」以及「擁有查詢(query)和運用(use)數據的能力」。

而最快且有效的方法是提供數位化的服務體驗,同時使用現代技術從頭開始建構建全新、乾淨的數據集。但有兩個問題須先釐清:

  1. 什麼樣的數位服務體驗,可以產生最有價值的數據?
  2. 保險公司應該自行建構或向外採購所需的技術。

無論保險公司是何種商業模式,舉凡那些訪客瀏覽過公司的網站、訪客來自何處、以及訪客在搜尋或瀏覽什麼等行為相關的數據都是無價的。透過這些互動所產生的洞見(insights)將可為許多決策提供参考依據,最終都有機會使潛在客戶和保險顧問以更容易地與公司進行業務往來。

保險公司可以根據業務需求,也可以由其他類型的數據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數據。例如,與理賠和保單相關的數據便可應用在精算和審核,以便找出共通性及改善產品、定價和預防詐欺。精準的保單定價將會直接影響利潤,因此,將內、外部數據與預測分析工具結合使用,可使保險公司能夠快速地回應市場需求,同時能夠偵測出潛在的詐欺行為。根據BCG的分析,相較於能更了解客戶需求而驅動客戶購買商品的競爭對手,無法適應新的定價模式與破壞式的定價技術的保險公司將會喪失競爭優勢。

未來,根據即時數據(fresh data)收費的按需型保單(on-demand policy)應有機會爭取到目前尚未購買保險或保險保障範圍不足的消費族群,既能增加新的營收來源,也能降低獲客成本。

策略 3:與保險科技業者合作以快速建立競爭優勢

進行全面的「自行建構」與「向外購買」的分析,可以協助保險公司進行多面向的比較,包含成本與效益、開發以數據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或與供應商合作之間的成本等;但是有些項目是難以量化的,例如錯失的機會成本和用戶體驗也應併入考量,特別是市場上充滿著許多與現有保險者競逐相同市場的數位原生型的市場破壞者,這些考量尤其重要。

但許多保險公司是否能做出決策,只取決於一個問題:公司是否擁有或可以僱用的資料科學家、資訊專家、客戶體驗專家等專業人員,能在公司內部執行數據分析的任務? 顯然,大部分的保險公司都缺乏這些人才。

目前較為可行的解決方案是與保險科技業者合作,要比公司獨立開發要快速、風險更低且更容易成功。此外,保險科技新創業者還可提供現代化的基礎架構、持續的創新、定期的軟硬體更新、取得先進的技術與人才等益處,這些資源可幫助保險公司持續聚焦於原本擅長的銷售保單和客戶服務等領域。

保險公司原來擁有的數據不會消失,且仍具有價值;短期來說,重新開始建構數位數據是正確的解決方案;舊有的平台可進行現代化改良,舊的數據可往後台搬移,當有新的數據產生時可一併投入使用。隨著時間演進,當保險公司擁有合併數據來源(包括第三方的數據源)以及根據多元數據集產生新洞見的能力時,未來將可創造更多的商機及優勢。

詳細內容,請參考:「Insurtech: An opportunity for insurers to start fresh with data」 / By Jean-Nicholas Hould / Digital Insurance / Feb 03, 2020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櫃買中心、安永攜手打造成長新引擎,推動創新企業從隱形冠軍成為明日之星
櫃買中心、安永攜手打造成長新引擎,推動創新企業從隱形冠軍成為明日之星

進入資本市場,是台灣創新企業與中小微企業走向壯大與永續經營的關鍵一步,因此,儘管挑戰重重,仍有許多企業為此而努力,而櫃買中心參考美國JOBS Act規定而建置的創櫃板,則是這些企業的強力助攻員,協助企業順利籌措資金及進入資本市場。

一如在2014年推出智慧家電相關產品的樺緯物聯,自2015年登錄創櫃板到2025年登錄興櫃時,市值便增加8倍、達19億元,展現驚人的成長力道。同樣令人矚目的還有DC直流電馬達吊扇製造商昶瑞機電,該公司只花了短短2年時間就從創櫃板走到上櫃,且市值達24億元,成長近2倍。

事實上,像樺緯物聯與昶瑞機電這樣接受創櫃板培育的企業並不少,櫃買中心董事長簡立忠引述內部數據指出,過去11年來,創櫃板已輔導超過500家創新企業,其中31家成功晉升公開發行或興櫃,更募集累計超過66億元資金,為台灣產業注入了源源不絕的成長動能。

為了進一步強化輔導能量,櫃買中心在2025年推動創櫃板升級為「創櫃板Plus」,除了與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深度合作,輔導創新企業建立良好的財務與內稽內控制度,更結合承銷商、專業股務機構、政府單位、研究機構、學校育成中心、企業加速器等各界資源,為創新企業量身打造企業成長藍圖,使其得以穩健邁向資本市場、站上更高的舞台。

055A3676.jpg
櫃買中心董事長 簡立忠
圖/ 數位時代

為什麼需要創櫃板Plus?

「創櫃板Plus提供了一套完整且系統化的輔導制度,避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迷失方向、也能少走一些冤枉路,」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傅文芳強調,透過創櫃板Plus與安永的合作,為新創提供正規、可信且循序漸進的專業輔導,可以讓創新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同步完善各項制度,為未來踏上資本市場之旅奠定堅實基礎。

傅文芳指出,安永已連續9年蟬連創櫃板輔導卓越獎,從這些接受輔導的創新企業及中小微企業來看,其在進入資本市場時皆面臨相同的卡關點、也就是制度。

新創在成軍初期多以生存為主要目標,將重心放在找資金、研發產品與開拓市場上,容易忽略制度建置與合規要求,常常等到在規劃上市櫃時,才會發現自身制度與上市櫃的公司治理要求存在著不小差距,例如:財務透明度不足、內部控制未齊備等,甚至還會有合規風險,不僅需要耗費更高的人力、時間與費用成本來補強,更會影響後續興櫃或上市進程,甚至錯過市場成長的最佳時機。

因此,對於有志於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企業而言,在創業初期就建立健全的財會與內稽內控制度,同時完善公司治理架構和資訊透明度,不僅是必要條件,更是未來永續發展的關鍵基石。

055A3651.jpg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傅文芳
圖/ 數位時代

安永強力助攻,創新企業邁向資本市場首選的好夥伴

「創櫃板Plus正是協助創新企業連結資本市場的最佳平台,」簡立忠強調,與一般新創加速器偏重技術育成、營運輔導不同,創櫃板Plus更重視制度建立及公開資訊之揭露。

因此,創新企業在登錄創櫃板後,不只可以取得股票代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之外,還能獲取成長所需的各項資源與協助,例如:導入會計與內控制度、參加ESG或智慧財產等各類經營管理專業課程,參加投資媒合會、接觸更多CVC或VC等多元投資人、共同參展等,透過這些支持,為企業鋪設一條更扎實、可行的成長之路,讓創新企業可以大幅提升市場知名度與能見度,進而增加被投資、與外界夥伴建立合作關係、開拓新客戶的機會,在公司成長的同時也持續邁向興櫃或上櫃之路。

而在創櫃板Plus輔導機制中,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僅協助新創完善財會與內稽內控制度、建立合規的作業流程,降低因制度缺失造成的風險。更能因應現今熱門的綠色永續浪潮,協助創新企業及早進行ESG規劃,滿足資本市場對綠色投資的要求,也讓產品能夠順利出口海外市場。

傅文芳表示,安永新創暨創新產業小組以全球「產業研究中心」為基礎,籌組產業服務團隊,無論新創屬於哪一類型產業,皆能快速找出與所屬產業相關的合規需求與常見風險,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內控制度建置。不只如此,安永更整合北中南的服務能量,與台灣各地的學校育成中心、加速器、產業園區等合作夥伴建立創新生態系,協力挖掘與培育具潛力的創新企業,並提供創櫃板Plus相應資源,協助潛力新創克服營運挑戰、邁向成長高峰,包括前述提及的昶瑞機電,還有目前已在興櫃的數位服務供應商知識科技、深耕生技領域的通用幹細胞等,皆是在安永的輔導下,從登入創櫃板開始再到進入興櫃,逐步啟動公司高速成長的引擎。

就像簡立忠說的:「創櫃板Plus為創新企業厚植實力、營造充滿希望的板塊,將他們從隱形冠軍,打造成明日之星。」充份展現創櫃板Plus的核心使命,未來,櫃買中心將持續整合產官學各界力量,透過創櫃板Plus協助更多台灣創新企業與中小微企業,期望2025年達到新增輔導及登板企業至少80家的里程碑。與此同時,安永也將擴大人才布局,增加專業人員駐點於北中南各區域,主動發掘並輔導具潛力的創新企業,透過安永與櫃買中心的共同合作,不僅為台灣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也為新創開拓更寬廣的成長與發展空間。

055A3824.jpg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 傅文芳(左)、櫃買中心董事長 簡立忠(右)
圖/ 數位時代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