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購力高於其他平台4倍!Pinterest靠一個「小圖釘」的獨門絕活,怎麼做到的?
導購力高於其他平台4倍!Pinterest靠一個「小圖釘」的獨門絕活,怎麼做到的?

隨著武漢肺炎在全球擴散,為整體經濟前景蒙上陰霾,卻為全球跨境電商帶來新商機,或許能讓停滯許久的「社群變現」有重新大展拳腳的機會。根據We are social與Hootsuite的報告指出,2020年1月全球網路使用者已達45.4億,其中,社群媒體用戶更高達38億,新增3.21億的用戶,成長了9%。在各個社群平台中,Pinterest的導購金額幾乎是其他社群平台的四倍。

不管是想重新布置房間來轉換一下心情,或是想手工做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文青托特包,腦袋裡會想立刻點開Pinterest,輸入關鍵字找出那些符合想像的風格美圖,或是點開之前「圖釘(Pin)」在「主題圖版」收藏的貼文作為靈感,仔細研究並分享相關圖文,甚至按圖索驥去採購和行動,逐步完成理想中的「DIY」成品。這正是「 Pinterest = Pin + Interest 」的獨門絕活,也是維持每月1,000萬訪問量,不論「參與度」與「黏著度」都遠高於其他社群網站的關鍵。

根據Pinterest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2019年的總營收達11.4億美元(約新台幣34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了51%,樂觀預估2020全年營收將達到15.2億美元(約新台幣461億元)。目前Pinterest全球每月活躍用戶(MAU)為3.35億,較去年同期成長了26%。去年4月Pinterest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後,不僅擴增了六個新市場,更積極布局歐洲,帶動國際市場每月活躍用戶35%的成長,達到2.47億,而美國的每月活躍用戶則增加了8%,達到8,800萬,這一波擴張也讓Pinterest晉升為美國第三大社群媒體。

不斷優化視覺搜尋演算法,化身為新一代SEO工具

然而,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社群網站市場中,Facebook全球每月活躍用戶高達25億,Instagram全球每月活躍用戶則超過10億。根據企業用社群管理平台Sprout Social分析,美國Pinterest用戶中,有高達89%習慣在購買途中尋找靈感,其中又有47%的用戶會在Pinterest搜尋購物平台,而且每周有高達83%的Pinners,會根據他們在Pinterest看到的品牌與內容進行採購。

也就是說,Pinterest上充斥著大量有關消費者在購買之前如何研究產品或服務的資訊,進而將點閱率轉化為導購力,銷售金額幾乎是其他社群平台的四倍。

去年在12月,Pinterest推出了一個名為Pinterest Trends的新工具,行銷人員可以查看過去12個月內美國Pinterest最熱門的搜尋關鍵字、相關詞和圖釘的數量,同時顯示該熱門關鍵字被搜尋的尖峰時間排序列。這個工具將協助行銷人員「聆聽社群」並洞悉目標市場現階段最感興趣的內容,藉以窺探過去未開發的客戶數據,進而增加轉化率,也就是說,行銷人員應該好好將目光放在這個過去被嚴重低估的社群行銷工具上。

一直以來,Facebook和Instagram穩佔社群廣告市場寶座,Pinterest則持續投資在電子商務功能的優化上,像是增加線上產品目錄和自助式購物廣告,爭取成為中小企業與較小品牌尋求多元化社群媒體行銷的另一種選擇,Pinterest正走出小兵立功的另一條路。

Pinterest還是Instagram?到底誰更適合下廣告?

常有人問Pinterest與Instagram究竟有什麼區別?可以從以下三個面向來剖析:

1.發文性質

兩者都是視覺導向的社群平台,仰賴精美或具有意義的圖片來吸引大眾關注。然而,兩者的平台屬性、用戶需求與年齡層卻不盡相同。像Pinterest這樣的平台可能是烹飪、烘焙、食譜、DIY和手工藝製作方法、健身或居家裝飾等領域最理想的選擇,而Instagram的用戶則是以生活表現或時尚展示來引人入勝。

Pinterest主要用於「發現」,無論是食譜還是DIY。追蹤者會尋找相關圖文來獲取靈感,並釘選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內容。使用者通常會搜尋特定的關鍵字來查找平台內容,追蹤發布該類型內容的特定帳戶。但是在Instagram上,「美圖」本身更為重要。如果你發布了一張燈光美、氣氛佳的晚餐圖片,不需要提到烹飪方式和步驟就能得到許多關注,這在Pinterest上卻完全行不通,因為Pinterest用戶關注的是晚餐的菜色食譜與製作步驟。

2.用戶族群

Instagram的主要受眾是尋找美觀且具有話題性帳戶的30歲以下女性,用戶中女性占52%,男性占48%。而Pinterest的主要受眾是對食譜和手工藝感興趣,尋找作法秘方、商品和資訊的女性。Pinterest以女性為大宗,占了80%,其中還有高達八成是媽媽,不過,近年來男性新戶用也迅速成長中,在年齡分布上25到34歲用戶佔40%,35到44歲是第二主力。

圖
Pinterest上有大量手工藝製作流程的相關分享。
圖/ FC未來商務

3.演算法與內容半衰期

兩者的演算法大不相同,Pinterest的優勢在於「圖釘」通常具有更長的保存期限,可以使用長達數個月,也就是說,即便是好幾年前的舊貼文也會不時創造新的流量。Instagram的貼文就短命的多保質期要短得多,即時性高。貼文在發布幾個月後仍然獲得喜歡和評論並不多見。

美國知名社群趨勢部落客格雷格·斯旺(Greg Swan)曾在年初一場演講中提出一個社群平台「內容半衰期」概念,羅列出Twitter為20分鐘、Facebook為5小時、Instagram為20小時、LinkedIn為24小時、YouTube是20天,Pinterest則長達4個月,一般的部落格文章則有兩年,也就是說,行銷人員在追求Facebook、Instagram這類講求馬上看到KPI的速食式行銷外,也能分散投資在Pinterest、播客和部落格這類內容行銷帶來的長尾效益。

總而言之,Pinterest的用戶數雖不及Instagram,然而在數位行銷上,受眾的質量與精準度比數量重要得多。更趨向於病毒式行銷的Pinterest從來都知道有耐心的人終會有所得,為了建立更為忠貞的社群關係,女性用戶對蒐集與她們的需求相關的資訊比更感興趣,畢竟想要計劃一場人人稱羨的夢幻婚禮,或是規劃一個轟轟烈烈的壯遊和準備一個豐盛的年節大餐,都需要更長期的規畫與準備。

責任編輯: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FC未來商務

FC未來商務,專注未來新商務應用、轉型思維與創新體驗,並結合沙龍分享、展會發表,協助產業找到面對未來的轉型關鍵解方,並連結創新資源。

延伸閱讀:
1. 搶進國際市場,群眾募資也可以是一種品牌行銷策略
2. 社群迷因行銷大放異彩!創造1萬次分享數的操作方法你會了嗎?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